四川泡菜是我省蔬菜的傳統加工產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四川泡菜產業發展,實現了產值3年翻一番,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一。
2011年,全省泡菜產量180萬t,產值150億元,較2008年分別增加80萬t和75億元,增長80%和100%;年加工鮮菜近500萬t,帶動150萬畝原料生產基地農民增收近8億元,人均增收600元。眉山的東坡、成都的新繁和郫縣產業集中產區生產規模和產值占全省70%。2008年全省泡菜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有8家,2011年增加到16家,其中上5億元的企業1家,上3億元的2家,上千萬元的130余家。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
近年來,圍繞泡菜加工篩選出辣椒、青菜、豇豆、蘿卜等專用加工原料品種40多個,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企業以《四川泡菜》、《四川泡菜生產規范》等地方標準規范生產,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直投式乳酸菌快速發酵等一批新技術、新工藝的廣泛應用,提高了泡菜加工的科技水平,推動了產品的上檔升級;開發出“低鹽泡菜”、“乳酸菌發酵泡菜”、“炒泡菜”3大類新產品,上千種四川泡菜延伸產品,極大地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產品包裝也由簡單、粗糙向美觀規范、精致等方向發展。四川泡菜產業實現了由粗加工向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突破。
“四川泡菜”品牌的統一申報和規范使用,“東坡泡菜”、“新都泡菜”、“郫縣豆瓣”等區域品牌的集中打造,“李記”、“吉香居”、“新繁”、“味聚特”等企業品牌不斷提升,形成了“四川泡菜”+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同步發展的良好格局。培育了“中國馳名商標”7個,中國名牌1個。產品獲10余個有機食品認證,近100個綠色食品認證,國內銷售供不應求,銷量已超過全國的50%以上,遠銷日韓、歐美、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等近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韓國泡菜、歐洲酸菜并稱世界三大泡菜。
(四川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