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醫院骨科(西安710002)
郭彩玲 陳 玲△
拇趾外翻是臨床骨科最常見的腳部畸形之一,發病率約在10% ~15%,其中女性占90%以上。我院骨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微創手術治療拇趾外翻55例,對其采用舒適護理,并與2010年3~9月采用常規護理的55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現將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舒適護理(觀察組):55例,選擇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西安市第一醫院骨科住院的拇趾外翻患者。年齡:25~65歲,平均43±13.52歲;婚姻:已婚35例,未婚20例;文化程度:大學以上18例,高中以下37例;家中子女數:無子女19例,1個子女13例,多個子女23例。常規護理(對照組):55例,選擇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西安市第一醫院骨科住院的拇趾外翻患者。年齡:25~65歲,平均42±12.98歲;婚姻:已婚34例,未婚21例;文化程度:大學以上22例,高中以下33例;家中子女數:無子女22例,1個子女14例,多個子女19例。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納入標準:女性、第一次手術治療拇外翻、有基本的文字識別能力、未并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并在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中子女數比較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舒適護理:給患者創造舒適的環境,視覺上,環境舒適、干凈整齊;聽覺上,安寧怡靜;感覺上,溫度適宜、溫馨宜人。護理人員不僅業務過硬,而且儀表素雅、親切和藹、特別是在禮儀、信仰、生活習慣等方面尊重病人,避免不理解而造成對病人的傷害。根據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年齡和文化程度,結合其病情,利用圖片資料,宣傳手冊,錄音等多種形式進行術前宣教,減少恐慌,使患者及主要照顧者主動配合護理措施的實施,提高參與護理活動自覺性。做好心理護理:首先,可將同種疾病的患者放在同一病室,便于他們交流與共勉。其次,調動主要照顧者參與護理積極性,詳細向其說明手術注意的事項及如何配合治療及護理,將其采用微創手術創傷小、痛苦小、效果好等優點介紹給患者。根據每個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2.2 術后舒適護理:術后24h患肢用軟枕墊高10~30度,減輕疼痛及足部水腫,協助患者舒適臥位。嚴密觀察趾端血液循環,觀察患足皮膚顏色、溫度,感覺與腫脹情況;并在患者術后即向患者介紹舒適護理緩解疼痛方法,患者及主要照顧者根據自身興趣選擇一種或多種,患者主訴疼痛時實施舒適護理。①分散注意力法:采取視覺分散法:如看書、看電視;聽覺分散法:聽音樂、聽故事;觸覺分散法:輕輕觸摸足部皮膚。②放松:通過各種放松方法如深呼吸,伴隨輕音樂腹式緩慢呼吸達到放松目的。③患者主要照顧者的撫觸:患者通常對主要照顧者有心理上的依賴,主要照顧者如丈夫、子女的擁抱,撫摸,都可以使患者心情平靜。
2.3 復健期舒適護理:術后24h即可下地進行床邊站立,每日3次,以不引起下肢疲勞為度,穿敞口矯形鞋,足放平,腳跟用力。1~2d可下床輕微活動,除拇指外其余四肢,踝關節,膝關節可進行主動及被動活動,每日5~6次,每次2 min,注意活動要逐漸增加,以免影響拇指的穩定性。護士鼓勵主要照顧者積極參與到協助患者復健過程中,提高患者復健過程舒適度與復健效果。舒適護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參與,要求患者、家庭與工作人員一起制定計劃,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家庭的生理、心理、社會、宗教和文化需求[1]。術后第2周來門診復查1次,術后3~5周患者可增加行走距離,趾趾關節進行主動被動訓練,有小到大逐漸增加鍛煉幅度[2]。術后6周拍片后拆除繃帶固定,可以足浴泡腳。術后第8、12、16周門診攝片復查。護士與主要照顧者鼓勵與督促患者復健。
3 觀察與評價
3.1 調查問卷:由我院自行設計,旨在掌握研究對象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中子女數等,在患者入院時即收集資料進行評價。
3.2 疼痛測量方法:采用視覺類似物量表[3],將疼痛分為無疼痛、有一點、輕微、較明顯、較嚴重和劇疼但不一定哭泣6個等級,評分0~5分,于患者術后第1天收集資料進行評分。
3.3 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院方設計的Likert量表,旨在了解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信息,包括10個條目,答案分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5個等級,評分0~4分。量表的信度通過測定Coefficient alpha計算得分為0.95,信度良好,于患者出院前收集資料進行評分。
患者術后1天疼痛程度評分:觀察組1.7±0.92分,對照組2.75±1.02分;平均住院日:觀察組4.85±0.59d,對照組5.95±0.60d;住院費用:觀察組5228±111.98元,對照組5532±42.78元;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觀察組36.3±1.17分,對照組32.7±1.75分。兩組結果經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觀察組疼痛程度評分、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P<0.01),護理滿意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舒適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效果。
舒適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患者創造舒適的條件,如舒適的環境、舒適的體位、舒適的治療方法、舒適的按摩、疼痛的舒適護理、心理舒適、放松訓練等[4]。使人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早日康復。拇外翻患者拇趾向外偏斜,超過生理性拇外翻角度,微創手術切口較小,5~10 mm,患者接受程度較高,可是由于手術的特殊性,需要很長的時間復健,因此,在女性拇外翻微創手術中開展舒適護理非常有意義。有研究表明:舒適護理方法減輕了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5]。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女性拇外翻患者中采用舒適護理方法可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減少住院病床日及費用,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在實施過程中嚴格質控,隨機選取觀察對象,嚴格納入標準,另外為避免同一時期患者之間兩種護理模式的影響,在開展舒適護理之前,設有2個月空窗期,故研究結果可信度高。但是開展舒適護理,護士必須掌握廣泛的相關知識,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利用自己具備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技巧,更科學、更專業地用各種手段為患者減輕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
[1]肖順貞.護理科研實踐與論文寫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330-331.
[2]侯 俊,吳紅霞,張亞軍,等.老年人拇外翻的手術治療[J].沈陽醫學報,2004,6(3):148-150.
[3]Mc-Carthy EP.Dying with cancer:Patients f unction,sy mpto ms,and care preferences as death approaches.[J].American Geriatric Socienty,2000,48(5):110-121.
[4]傅愛鳳,何麗敏,張雪珍,等.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止痛藥使用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 ,2007,6(1):1-3.
[5]易小青,傅愛鳳,黃日妹,等.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