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紅,柳青山,白文斌,董良利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山西 晉中 030600)
高粱是全球第5大糧食作物,具有抗逆性強、光合效率高等顯著特點[1]。在我國,高粱是傳統釀酒、釀醋產業的主要原料,85%以上的高粱用于釀造[2]。2009年,山西省高粱的播種面積達10.044萬hm2,平均公頃產量6015 kg,總產量達6億kg,是國內高粱生產的主要省區之一[3]。山西省作為傳統釀造業大省,商品高粱90%以上作為釀酒和釀醋原料。
隨著山西全省轉型跨越發展的需要,將傳統釀造產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對釀造原料——高粱的需求將更為強勁。釀造專用高粱的淀粉含量比常規粒用高粱品種的淀粉含量平均提高4~5百分點,單位原料可提高出酒率2~3百分點。釀造專用高粱的規模化推廣種植,為助推山西全省名酒、名醋產業升級提供了原料保障。
當前,山西省正處于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釀酒釀醋產業成為該省轉型跨越發展中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投向的重點領域。作為傳統釀造業大省,發展壯大以“汾酒”和“水塔”老陳醋為代表的傳統釀造業,被提升到戰略高度,即發展壯大該省傳統釀造業,對調整和提升全省產業結構具有戰略意義。
2009年5月山西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食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4],規劃中醋產業和酒產業的發展受到空前重視。
2009年9月山西省出臺了《關于促進山西醋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醋八條”)[5],2011年又推出《關于促進山西酒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酒九條”)[6]。2010年 6 月,山西省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呂梁調研時,對汾酒集團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近期規劃為“35511”工程,即:用3 a時間投資50億元,建成5 km2酒業集中發展區,新增白酒產量10萬t,增加銷售收入100億元,建成后可吸納3萬勞動力就業,帶動20萬戶高粱、豌豆、大麥種植戶致富。遠期規劃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產量達到了20萬t,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帶動釀酒高粱種植面積100萬畝(6.67萬hm2),吸納5萬人就業,實現利稅50億元。“35511”工程和“22155”工程,是山西省轉型發展的示范工程,對于促進釀造專用高粱種植、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粱釀酒、釀醋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國內高粱85%~90%用于釀造業,以高粱為主的白酒產業年利稅總額400多億元,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7]。2010年全國生產白酒約890萬t,醋300萬t,山西省的白酒產量10萬t,食醋產量30萬t,約分別占全國的1.2%和10%[8]。山西省是名酒、名醋的故鄉,但白酒、食醋的產量水平和名酒、名醋省區極不相稱。發展釀造高粱,提高白酒和老陳醋的產量和品質,是奠定山西省名酒、名醋省區地位的需要。
高粱是我國重要谷類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超過66.7萬hm2,總產250萬t[9]。全國高粱的主要種植區域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該地區種植面積占全國高粱面積的87.8%[10]。山西省是高粱主產省區之一,年種植面積超過6.7萬hm2,總產量達到25萬t,占全國的1/10[11]。21世紀以來,山西省的高粱種植大面積縮小,統計面積和實際面積均減少50%,高粱產量由40多萬t減少到25萬多t。山西省由原來向四川輸出高粱變成從內蒙古、東北調用高粱。發展釀造高粱,擴大山西省高粱面積,增加高粱產量,是山西恢復高粱種植大省的需要。
高粱用途單一,主要用于傳統釀造業。市場供求現狀為:高粱緊缺時酒廠、醋廠高價收購,價格驅動下農民大量種植高粱,高粱多了,造成酒廠又壓價收購。高粱價格低、農民種植虧本,就造成高粱種植面積大量縮減,廠家又高價收購高粱,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制約高粱種植面積的穩定性,降低了農民種植高粱的積極性。發展釀造高粱,為釀造企業建設原料基地,實行訂單農業,不僅可以穩定高粱價格,而且還可以實行高粱優質優價,有效地提高農民種植高粱的收入。
目前,山西省高粱的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脫粒等環節幾乎全是利用傳統農具或手工作業,機械化程度非常低,栽培技術落后,勞動強度高。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農村留守勞動力不足以支持落后的高粱種植方式,極大地制約了山西省高粱生產的發展。發展釀造高粱,推廣簡約化高粱種植技術,可有效減輕高粱種植勞動強度,提高單位面積高粱種植的效益。
第一,學習借鑒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設長江上游名酒經濟帶、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的經驗,加速“35511”工程和“22155”工程的進程。“中國白酒金三角”是在2008年初,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產業戰略構想,依托“酒王”五糧液領銜的川酒“六朵金花”實力和知名度,聯手川內其他白酒廠商,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黃金產業帶,從而提升川酒綜合實力,并將白酒這一四川優勢產業,發展成為特色支柱型產業。結合山西省白酒和老陳醋產業現狀,我們完全可以以“汾酒”和“水塔”老陳醋等釀造企業為龍頭,推動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打造中國清香型白酒和老陳醋黃金產業帶,使傳統釀造業真正成為山西省的優勢產業。
第二,由各級政府帶頭實施,盡快恢復山西省高粱種植優勢。深化認識,強化行政推動示范。從支撐山西省白酒、老陳醋產業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大局來認識發展高粱產業的必要性,改變高粱是“雜糧”的傳統觀念,把高粱作為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和特色效益農業來抓,把高粱生產基地作為釀酒企業的第一車間,強化行政推動,在主產區把高粱產業發展具體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中,助推高粱產業發展。
第三,政府應加大糧補等財政層面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種植高粱的積極性。山西省是雜糧大省,但農民種植高粱等雜糧的補助低于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民種植高粱的積極性,建議政府提高農民種植雜糧的補助,力度應該不低于或高于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真正為建設“雜糧強省”注入直接的資金推力。
第一,滿足山西省“22155”規劃需求,恢復忻定盆地、晉中盆地和呂梁山地的高粱種植優勢,使山西省釀造高粱種植面積恢復到16.7萬~20.0萬hm2。釀造高粱原料短缺,成為制約山西省釀造產業升級的重要瓶頸。2010年山西白酒和老陳醋的產量分別為10,30萬t,按照《山西省食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有關精神,二者的產量在近期分別要達到20,100萬t,按照目前山西省白酒和老陳醋的產量,需要高粱原料30萬t,達到規劃產量則需要高粱70萬t。2010年山西省高粱種植面積在6.7萬多hm2,產量在25萬t,高粱產量要想滿足現在省內釀造企業生產需求,有較大缺口,要滿足山西省規劃的白酒和醋的產量,缺口更大。只有山西省高粱恢復到13.3萬hm2以上,年產高粱超過50萬t,省內高粱才能基本自給,為山西省釀造業提供強有力的原料支撐。
第二,以名酒、名醋企業為中心建立釀造高粱專供基地。以“釀造企業+高粱專業種植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建設名酒、名醋釀造高粱專供基地。原料是保證釀造企業正常生產和產品質量的基礎,建立原料基地能使企業克服四處籌集原料、長途調運的被動局面;釀造高粱專供基地實行訂單農業,以合理的保護價格引導和提高農戶進行訂單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訂單履約率,穩定高粱市場,保證農民種植高粱的效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第三,選用優質、專用高粱品種,加快高粱新優良種的示范、推廣力度,實行優良專用釀造高粱品種優質優價,釀造名優產品原糧的高粱品種專一化。
第一,加快科技創新,加強釀造高粱育種攻關,提高釀造高粱育種水平。選育適合山西省名酒名醋生產的突破性優質良種,加快機械化高粱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步伐。
第二,依靠科技,提高高粱生產水平。研制適合山西省不同生態區的高粱輕簡化、高效栽培技術,特別是組裝配套機械化高粱栽培技術,減輕高粱種植勞動強度;做好高粱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以高產示范田建設為載體,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切實推動高粱生產技術進村入戶。
第三,加大高粱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力度,加快建設一批科技推廣和現代化生產基地,解決高粱生產規模小、質量差、不穩定,難以支撐山西省釀造業發展的問題。
[1]董二偉,王勁松,韓鵬遠,等.施肥對高粱生長、干物質積累與養分吸收分配的影響 [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6):645-650.
[2]焦少杰,王黎明,蘇德峰,等.優質釀造高粱龍雜5號的選育及推廣應用[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6(2):11-12.
[3]史紅梅,宋旭東,李愛軍,等.高粱產業化生產如何與現代農業機械相結合[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4):307-309,356.
[4]范珉菲.山西省食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N].山西日報,1998-03-02.
[5]孫睿.山西出臺“醋八條”[N].中國食品報,2009-12-22.
[6]李曉紅.山西“酒九條”的拳頭優勢 [N].中國經濟時報,2011-04-21.
[7]郝豐園.小作物釀出大產業:高粱崗位體系專家張福耀訪談錄[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0(9):28-31.
[8]田聰,王建強.我國白酒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北方經濟,2012(Z1):108-109.
[9]翟世宏,賀文文,程彥俊,等.山西省釀造專用高粱發展前景[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36):133-135.
[10]劉貴鋒,董良利,宋旭東,等.山西省高粱栽培技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8):17-20,26.
[11]劉貴鋒,白文斌,趙建武,等.旱地不同種植密度對中晚熟矮稈高粱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J].農學學報,2012,2(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