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群
(四川省簡陽市賈家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簡陽 641421)
四川簡陽自古就有飼養山羊的習慣。但由于本地山羊體型小、產肉性能低,經濟效益低下,制約了本地山羊的進一步發展。而南江黃羊不僅具有性成熟早、生長發育快、繁殖力高、產肉性能好、適應性強、耐粗飼、遺傳性穩定的優點,而且其肉質細嫩、適口性好、板皮品質優良,并適于在山區飼養。
根據相關報道和屠宰測定,簡陽市黃本雜交羊比本地山羊只平產肉可增加3千克以上,按目前市價20元/千克和全市出欄8萬頭計算,僅此一項可增收160萬元。若再加上抗病力增強減少死亡等,經濟效益將更高。所以引進南江黃羊改良本地山羊值得大面積推廣。
1.1 南江黃羊改良本地山羊基礎較好 近年來簡陽市大批引入南江黃羊擴繁和雜交改良本地羊群,加快了全市山羊的發展步伐。1981~1985年,簡陽市又通過《簡陽大耳羊生產性能研究》等項目實施,品種改良不斷優化,飼養技術更加成熟,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2011年全市山羊飼養量達到了179萬只(其中雜交山羊達175萬只),出欄135萬只(其中雜交山羊達132萬只)。
1.2 有大面積可利用草山草坡據統計,全市有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積38.63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改良草山草坡29萬畝,森林9.63萬畝,羊的飼草資源豐富,發展適度規模養羊具有獨天得厚的條件。加之,簡陽市處在長江防護林工程核心區,實施退耕還草還林和發展養羊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效益雙贏。
1.3 氣候條件適宜發展養羊簡陽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7℃,年均降雨量882.9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250.9小時,年均無霜期300天,適宜改良后的南江黃羊繁衍生長。
1.4 開發秸稈養羊初見成效簡陽市于2003年被列為秸稈養牛、養羊示范縣,通過項目實施,群眾對秸稈養羊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并且也掌握了秸稈氨化、微貯育肥肉羊技術,為解決飼草不足、保持可持續發展找到了新的方法。
1.5 地方黨政高度重視 市委、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發展工作,全面實施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集團、大企業、大基地、良種化、規?;?、標準化、品牌化、規范化”“三大五化”現化畜牧業發展戰略,市財政每年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畜牧業發展。
1.6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簡陽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市)。境內“兩湖一山”休閑度假旅游區為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區之一,這些都為改良山羊創造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 “兩推三改一防”技術路線
2.1.1 推廣經濟雜交。引進南江黃羊種公羊與本地母山羊雜交生產“南本”雜交肉羊。
2.1.2 推廣早期補飼。羔羊7~15日齡誘食,兩周后訓練吃料,一月齡后可補飼青干草和混合精料。
2.1.3 改傳統飼養與放牧補飼相結合。在讓羊采食大量牧草的同時,結合補飼氨化后的秸稈和少量精料。
2.1.4 改傳統圈養為高床飼養。利用竹木建設漏縫式圈舍,減少疾病發生。
2.1.5 改公母混養為分開飼養。在肥育期將公母分群飼養,防止角斗,利于管理。
2.1.6 防治羊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發生。按時注射羊三聯苗,定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2.2 種草養羊與開發秸稈養羊相結合的技術路線 把退耕還草、種草養畜、秸稈開發和利用草山草坡飼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草地資源,提高養羊綜合效益。
3.1 加強技術指導,具體責任到人 全市應自上而下建立緊密的技術實施網絡。成立一個由畜牧局領導和技術骨干為成員的技術小組,負責擬定技術方案,整編技術資料,開展技術培訓,抓點示范、技術攻關等具體工作,加強對鄉鎮站和專業場戶的技術指導。有關鄉鎮成立相應的技術服務小組,落實具體人員參與引種、雜交選育、飼養管理、防疫治病等技術服務工作。技術人員實行包鄉、包村、包戶的形式,將各項任務指標落實到人。并將完成任務的情況與晉職、晉級掛鉤。
3.2 加強科普宣傳,做好技術培訓與交流 技術組應及時編撰秸稈氨化微貯、黃羊飼養管理、黃本雜交改良技術等配套資料,并及時發放給群眾。要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和科普宣傳月活動,廣泛宣傳山羊雜交改良的好處和基本知識,增強群眾對科學養羊重要性的認識。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抓好專業技術人員、鄉村干部、專業戶以及一般養羊戶的培訓學習。還應組織養殖戶進行參觀學習和技術交流。
3.3 加強引進改良,重視品種培育 在項目實施中,要把組織引進南江黃羊、搞好黃×本山羊飼養管理和培育良種作為項目實施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實。一是在引種前,幫助種羊戶設計修建圈舍,規劃生產場地,擬定生產計劃,傳授種羊飼養管理技術知識。二是專業技術人員要深入實地通過查看系譜、體尺測定、健康檢查,確保引進種羊的質量。三是要加強種羊飼養管理指導。結合黃羊特點,擬定科學飼養管理方案,制定免疫規程,科學配種補飼,合理放牧,切實做好種公羊、母羊、后備羊、羔羊的飼養管理工作。四是搞好選育選配。建立種羊檔案資料,指導純繁戶選育種羊,及時淘汰不宜種用的劣質種羊。嚴格掌握公母羊初配月齡,分清配種公母羊的血源關系,避免公母羊過早和近親交配,提高純繁質量。
3.4 加強雜交改良,提高商品肉羊品質 為提高養羊成效,在擴繁的同時,要大力開展黃本雜交改良,以生產出更多適應性好、抗病力強、生長優勢明顯的黃本雜交商品肉羊。一是逐漸淘汰羊群中本地公羊,引入優良黃羊種公羊進行雜交,逐步擴大黃本雜交羊數量。二是在基地鄉鎮專業戶中不斷地選育優良本地母羊,盡力發揮黃本雜交優勢。三是切實抓好商品肉羊的飼養管理,實行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方法,提高日增重,增加商品肉羊效益。
3.5 加強新技術開發,推廣實用養羊技術路線 為提高養羊效益,在項目實施中大力推廣新的實用技術,一是制定并實施“兩推三改一防”養羊新技術路線。二是制定實施種草養羊與開發秸稈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充分利用實施“北草”項目和長江上游生態建設有利時機,發動全市擴種黑麥草、皇竹草、高丹草、飼用玉米等優質牧草,改良草山草坡。在秸稈收獲季節,派出技術人員下村到戶指導氨化微貯,充分利用秸稈資源。
3.6 加強示范建設,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建立生產基地,扶持專業戶發展是推動全市黃羊擴繁、黃本雜交改良全面開展的重要措施。在項目實施中,首先要建好基地鄉鎮和扶持發展示范大戶,推動適度規模養羊,增強典型帶動作用。
3.7 加強技術攻關,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攻克主要技術難題是提高養羊效益的關鍵。對黃羊和黃本雜交羊飼養、繁育進行觀察,對暴露出的問題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攻關,重點抓好羊群發情高峰期的選配,隨時觀察配種的最佳時間,切實做好懷孕臨床羊、哺乳期母羊的飼養管理,提前對羔羊進行補飼,不斷提高黃羊產羔率和羔羊成活率,力求達到南江黃羊產地的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