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四川省農業廳主持并邀請了由農業部專家顧問組專家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共同組成的專家組,對四川省農科院主持的“四川省玉米超高產協作項目”——在鹽源實施的玉米超高產攻關田和萬畝示范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結果表明:3畝超高產攻關田全田實收平均畝產1218.0kg,再次創造了西南及南方玉米高產紀錄;1.8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719.1kg,遠遠超過了項目下達的600kg/畝的產量目標。
由四川省農科院國家玉米崗位專家劉永紅研究員主持的“四川省玉米超高產協作項目”,2008年在宣漢縣峰城鎮1.3畝的超高產攻關田內創造了西南及南方地區玉米單塊田平均畝產1181.6kg的高產紀錄。該技術模式經進一步熟化和簡化后在宣漢全縣推廣應用,2009年萬畝平均產量達到800kg;2010~2011年全縣30萬畝玉米整建制高產創建畝產600kg以上。對此,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同志和副省長鐘勉同志先后分別作了重要批示,根據省領導要將“宣漢模式”在我省更大面積上推廣應用的批示,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和四川省農技推廣總站牽頭,組建了由省內有關科研單位和玉米主產縣、市、區參加的“四川省玉米超高產協作網”,在四川省玉米五大產區進行中試和推廣。
2011年該項目在甘孜州丹巴縣、瀘定縣,涼山州的鹽源縣等地示范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在甘孜州的“四川省玉米超高產協作項目”,通過四川省農科院與甘孜州開展院州科技合作項目——“農業科技進藏區行動”的實施相結合,切實推進農業科技支撐玉米高產高效創建。在以丹巴縣巴底鄉色足村和瀘定縣瀘橋鎮海子村為核心,以物資引導、培訓先行為抓手,省、州、縣、鄉鎮、村農科推結合為重點,建設玉米單塊超高產攻關田、百畝和千畝示范片。2011年9月15~16日,四川省農業廳組織有關技術和統計部門專家在甘孜州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其中,丹巴縣1.5畝超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1158.28kg,創造了西南高原玉米高產紀錄;百畝核心示范片平均畝產957.95kg;3000畝高產示范區平均畝產814.25kg,比2011年全縣平均畝產294kg增產1.8倍。瀘定縣300畝核心示范區平均畝產941.62kg,3000畝高產示范區平均畝產800.37kg,比 2011年全縣平均畝產357.0kg增產1.2倍。在甘孜州的驗收專家組認為,在遭受春季陰雨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集成應用“適宜品種、全膜增溫覆蓋、適雨播種、增密增施有機肥、葉齡肥水調控”等先進技術,在甘孜州實現了抗逆高產高效栽培,為我省及西南高原玉米帶玉米大面積增產提供了技術模式及樣板。
在鹽源驗收的專家組認為,該項目系統實施運用了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實現了高原玉米產量的新突破,若進一步按照項目設計2012年實施玉米超高產全程機械化管理技術,將率先實現玉米的高產高效協同發展,對西南及南方玉米區均具有樣板作用。為此,在現場驗收會結束后,項目組特邀請有關的玉米栽培專家、特邀農機專家、涼山州農業局和鹽源縣農業局的領導及技術干部召開了“高原玉米全程機械化研討會”,進一步深入推進玉米高產高效創建。在總結2011年小面積高產創建紀錄基礎上,以進一步加大在四川不同玉米生態區特別是民族地區的示范推廣力度,全面提升甘孜州、涼山州民族地區的玉米生產水平,以促進民族地區農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