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麥條銹病菌源地之一的甘肅省,截至2011年11月有5日小麥秋苗銹病發生面積345.45萬畝,較2010年同期增加了29.83%,為四川省提供了充足菌源。目前,經省、市、縣三級植保部門核實,小麥條銹病已在四川省沿嘉陵江、沱江、安寧河流域發生,呈現出發病早、病點多的特點。2011年11月21日,劍閣縣首先查見條銹病,全省始見期比2010年提前8天;2011年11月24日,中江縣發現條銹病,較常年早47天,是中江縣第二早發年份;2011年11月25日,梓潼縣查見條銹病,病田率為38.9%,為近5年病田率最高的1年。截至11月29日,全省在劍閣縣、中江縣、梓潼縣、南部縣、射洪縣、寧南縣6個縣(區)發生小麥銹病,是近5年來同期病點數最多的1年。結合多種因素分析,預計四川省2012年小麥條銹病將呈偏重發生態勢。為進一步貫徹全國冬季小麥條銹病防控現場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小麥條銹病預防控制措施,力爭“打點保面”率達到100%,降低發生程度1個級別。各地務必加強監測預警,準確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全省將于2011年12月6日啟動小春重大病蟲值班和周報制;加強技術指導,植保技術人員和相關專家要深入生產一線現場培訓指導,確保防控技術落實入戶到田;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實行“統一組織、統一購藥、統一防治”,努力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加強督導檢查,及時掌握進展情況,確保冬季病蟲防控行動取得成效,減輕來年病害流行強度,保障小麥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