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川 鄧善銀
(1江蘇省泗洪中學 江蘇 泗洪 223900;2宿遷市教研室 江蘇 宿遷 223800)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各個領域各個學科都需要創新,化學教學也是如此。目前我國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同西方國家學生相比較缺乏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不強,創造能力較弱,“學生機械地模仿一些常見化學問題解法的能力較強,而當面臨一種新問題時卻辦法不多,對于諸如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猜想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掌握不夠。”所以,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是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確立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課堂教學策略至關重要。同時,創新教學還必須輔之以與其相適應的教學評價,如果不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來規范和糾正教學的行為,那么,即使經過實踐檢驗是可行而有效的創新教學方法也有可能會產生偏差和失誤。本文淺談化學創新教學和創新教學評價。
化學是一門集知識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結合新課改的理念,采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可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以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事件及一些化學趣味實驗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轉移到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上來。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可以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引起積極地思維。例如講解必修“二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的知識點時,就可以通過“魔棒點燈”的趣味實驗為情境。
采用小組比賽,創設一種競爭情境,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在小組間展開競爭,評選最佳小組,并給予獎勵。每個學生都會為了本組榮譽而積極學習,這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好一些CAI課件,選擇和編擬可以探究、引申推廣和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一般規律,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源泉和創新的支點。使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同時也激發了探索發現的熱情。例如在講解晶體的結構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課件將抽象的微觀世界通過動畫展現給學生。
(1)“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識,然后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能否設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環境保護的時候,要求學生收集“綠色奧運”的宣傳資料,分析資料中涉及的環境問題。這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順應時事的變化,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國情、關注身邊的大事小事。
(2)“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環境,師生發現問題,以問題的出現、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和主體意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的時候,就可以通過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紅色。提出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1)溶液為什么呈紅色? (1)OH-從何而來?(3)OH-濃度為什么大于H+濃度?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自主力。
化學的教學內容具有應用性強、范圍廣、側重理解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綱和教材的目標要求,應根據學校的現有設備情況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2)教學內容的可分層性,針對不同班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的要求有所不同。(3)教學內容的整合化,不要考什么就只教什么,在內容上要多注意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化學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形成學生的技能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根據化學的學科特點,化學課的教學評價應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評中去實踐和實施。
傳統的教學評價是以單一的考分來評價學生好壞和反映學生學習狀況,沒有去考慮采取怎樣有效的方式和辦法去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致使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受挫。在現行新課標的背景下,要全面認識和考查學生,綜合公正地評價學生,并重視擴展教育的發展空間,為學生學習發展留有余地。也就是說,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創意性以及學生在問題的研究中滲透的思想和化學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概括、綜合能力、思維發展能力集中起來,對學生給予綜合而全面、正確而有效的審視、考查和評價,特別從思維發展、智力開發、技能提高、自主性學習能力增強等方面去創新理念和實踐運用能力的評價,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檢查和實證評價。
教師要努力轉變觀念,端正評價思想,擺正評價位置,有效發揮評價在促進創新教育發展中的作用。由于傳統教學重視分數,輕能力發展;重視結果,輕學習過程評價;重視結論,輕形成結論的過程探究,致使教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忽視通過對教學問題的探究啟發、誘導學生去對問題作出積極的分析、猜想、綜合、判斷,去體驗發現的快樂和探究的韻味,在探究和體驗中得出結論、形成和取得經驗、積累創新的知識并實現創新,因而足見傳統教育意識的狹隘。就教師來說,實質上是沒有真正認識和深刻理解教育教學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沒有擺正教育的位置。不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凸現不出來,主體作用就得不到體現,積極性就得不到應有的發揮,潛能的開發必將受阻。影響教學效果不說,還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智力的提高以及潛能的開發。為此,要注重以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品質的提高為出發點來教育和培養學生,在教學中以問題的解決為出發點,通過探索來解決問題并產生新的問題。
自我欣賞、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超越,是創新教育教學中學生能力發展的自我表現,是實施創新教育應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一個具有自我欣賞、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超越品質的人,一定能達成自我的價值實現、自我的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并完善自我。為此,化學課堂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欣賞、自我評價,構建自主學習的心理機制,運用自我激勵,實現自我超越和創新。在評價中教育和培養學生對評價采取認真負責、積極工作的態度,使學生端正評價思想,從評價中去認識自己和發展自己,同時以多種方式讓學生理解自評對促進學習的積極作用并促進學生的互評。
[1] 俞學明,劉文明,鐘祖榮著.創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肖川.論創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