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斌
(南京市孝陵衛初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14)
練習被稱之為“溝通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既是加深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促進學生“三維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還是教師了解學生情況及調控教師教學的重要途徑。練習通常是在教師新授鞏固后的再一次練習。每一次的練習不僅僅只是為了解決困難生的當堂消化問題,通過練習情況,可以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讓課堂更有效,學生學得更扎實。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重視課堂上學生“學”的方式的培養,而忽視練習環節上“習”的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產生“聽聽都懂、看看都會、做做就錯”的情況,如何改變以上這種情況呢?可以通過多樣化、多層次的作業設計及講評,幫助學生澄清模糊概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明確解題思路,使學生從“聽懂”、“看會”到“做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練習是教學常規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練習教學是整個教學重要的環節之一。而如今,大量的教輔書替代了有效的練習設計,可在實際使用的教輔書中許多老師有這樣的體會,要么題目太簡單沒有訓練性,要么題目太難缺乏操作性。但教師對教輔的依賴使自身能力下降,也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長此以往不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必須設計有效的練習,讓化學練習真正擁有思維的脊梁。如何進行有效的練習設計呢?
“標”即課標,《課程標準》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行為指南。在教學中要準確把握課標的要求,既不隨意拔高,也不隨意降低?!氨尽奔凑n本、教材。教學中決不能脫離課標和教材,隨意擴充和添加那些繁、難、偏的知識,要根據課標要求和整冊教材、單元教學重點,充分挖掘教科書(課本)的訓練價值,對教材進行重新建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適當的練習,輔助學生理解、鞏固、深化“課本”。在設計練習方面,要摒棄過去的“你編書,我教書”模式。需要教師根據學情和其他條件作出選擇、調整、補充,包括進行必要的鋪墊。
(1)對基礎性練習設計時,不能出現死記硬背、機械重復的現象,要關注練習的效率。例如:學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內容時,如果設計單純觀察實驗現象,考查實驗步驟,那么學生只需死記硬背就可以完成。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①根據你已有的知識或經驗,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②對于空氣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生便會展開思維的翅膀,提出很多問題:如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有什么成分?空氣是誰最先發現的?空氣的用途有什么?空氣中各成分的比例(含量)是多少?等等。隨后展示“紅磷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方法,向學生提供一些必須的儀器和條件,讓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學習,進行實驗獲得空氣組成的結論。這些過程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主體探究活動解決的。即使最后的實驗誤差也要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通過學生的自我分析得到解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2)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化學原理,設計練習要具有趣味性,可以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利用排水法與排空氣法分別收集兩瓶體積相同的CO2,然后分別向收集到CO2的集氣瓶內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蕩,觀察現象。發現在裝有排空氣法收集的二氧化碳集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先變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短。而在裝有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二氧化碳集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先變渾濁后變澄清所需時間較長。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該練習能較好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得到了復習和升華,更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設計的練習層次安排要清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恰當地把握練習的難易度,練習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有基礎題,也要有發展題,還要有提高題,既要讓學困生“吃好”,又要讓學優生“吃飽”,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使“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中有不同的地發展”。
安排練習時,一般先安排基本練習,再安排綜合練習,最后安排思考性較強的拓展題。練習的形式要新穎多樣,要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梢栽O置“基礎性練習”、“提升性練習”、“矯正性練習”、“專題性練習” 等不同的功能性練習模塊,以及“自主學習”、“典例精析”、和“歸納提升”等附加模塊。注意練習題間的聯系與跨度。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使知識系統化,使學生的學習收到“書越讀越薄,概念越學越清,知識越來越精”的功效。如在“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中,可設計“調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等探究類型的習題;在“質量守恒定律”中,設計“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等研究性習題;“化學物質的多樣性”中,設有“討論:溫度計里的水銀能否用酒精或水代替”等探究性習題。這種類型的習題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初中化學的“三維目標”是伴隨著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實踐活動、自主體驗、感受、思考而潛移默化地發展的。有效的練習設計應該以促進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作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因此設計練習要講究整體性、實用性、針對性。
(1)設計練習內容時要從整體考慮,注重章、節整體關系,處理好教材與練習、練習與練習間的關系,在設計各章節練習時要注意前后呼應并各有側重,整體安排練習教學時間,這樣有利于整合資源,避免重復,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又能及時加強練習和鞏固,培養學生形成練習的系統結構,將練習真正作為幫助學生解讀教材并掌握解題方法的工具。
(2)化學學科的目標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能獲得進步,要求老師課前用更多的時間細致把握教學目標,不斷思考怎樣的教法對學生才有效,在明確教什么和怎樣教之后,要考慮練習設計對學生的實用性。練習設計主要針對學生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梳理當天所學知識,但不能就題講題,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喚醒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3)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練習題考慮到基礎性、發展性和綜合性問題,練習設計不要僅放在知識點的簡單記憶和重現上,更要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取用鮮活的情景,體現實踐性和探究性。例如可以設計以下練習:
用化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①區分合成纖維和棉花的方法是_______。②鐵制品比銅制品更易生銹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除去皮蛋的澀味,可以選用_______。④因為兒童缺少鈣元素時會得佝僂病,所以應通過________加以補充。
通過選編具有實際情景、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試題,不但可以了解學生掌握有關知識、技能和方法的程度,而且能突出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化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在實際中分析問題、提取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困惑后得到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實現“三維目標”的發展。
練習是化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只要轉變觀念,堅持不懈的努力,潛心研究新課程標準,積極參與練習設計的研究,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練習,不要機械地照搬別人的東西,要多思考,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和諧地發展。
[1] 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 吳俊明.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吳俊明,李艷靈.關于高中化學新教材練習設計和練習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5,(5):56-60
[4] 沈袆.關于初中化學練習教學設計的探討[J].化學教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