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閩,胡新明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鐵路工程建設標準是鐵路工程建設的技術基礎,是鐵路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做好鐵路建設標準設計,對于有效實施宏觀調控,規范建設管理和市場行為,確保工程建設安全質量,促進鐵路技術進步,提高鐵路建設社會經濟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為適應大規模、高標準鐵路建設形勢需要,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工作遵循“以人為本、服務運輸、強本簡末、系統優化、著眼發展”的鐵路建設新理念和“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為指導,大力推進標準化創新建設,使客運專線鐵路建設標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然而,建設世界一流客運專線,加快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給鐵路建設標準設計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對這種形勢,目前鐵路的建設標準設計工作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要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客運專線目標,技術標準是前提,只有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技術標準體系,才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客運專線。由于我國客運專線建設標準技術儲備不足,缺少科研基礎和實踐檢驗,隨著工程建設的全面實施,已經發布的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將逐步暴露,比如缺項、漏項,相互矛盾,對國外標準引進不夠系統,理解消化存在偏差,站后專業標準系統性和完善性不夠等等,這些都表明我國鐵路的技術標準與世界一流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
隨著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和貨車裝備的更新、貨車速度的提高以及集裝箱運輸、特種貨物運輸的發展,繁忙干線將逐步全面實施客貨分線運輸,一些以貨運如以煤炭運輸為主的鐵路通道將投入建設。而我國鐵路目前初步建立起來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比如貨運專線、重載鐵路、快速貨運鐵路等標準研究剛剛起步;還有不少綜合性、專業性標準,尤其是一些站后專業標準尚未健全;鐵路施工企業標準也是處于空白狀態,不利于提高施工水平,保證工程質量。因此,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持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在較短時間內,以較小的代價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構建世界一流的建設標準體系,為新一輪大規模、高標準的鐵路建設提供保證。
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對鐵路改進工程造價標準體系提出了現實的要求,工程造價標準體系與市場接軌,既是國際慣例,也是國內建筑業工程造價改革的方向,必須加快步伐,迎頭趕上。
為實現構建世界一流建設標準體系的總體目標,必須堅持以鐵路建設新理念為指導,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鐵路主要技術政策》和《鐵路工程建設標準管理辦法》等規定,積極借鑒國外先進建設標準,緊密結合我國客運專線建設實際和鐵路技術創新工作的進展,全力加速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創新研究,其設計主要原則:
(1)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牢固堅持以鐵路建設新理念為指導,切實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
(2)認真落實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適應客運高速化、貨運重載化、管理信息化、檢測現代化發展趨勢,積極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重視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建立客運高速、貨運重載、行車高密度協調發展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3)適應鐵路生產力布局改革形勢的需要,牢固堅持服務運輸的思想,不斷調整和完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充分體現建設標準的先導作用、指導作用和促進作用。
(4)牢固堅持系統論的思想,努力構建有我國特色的,科學、開放、完整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真正體現出結構優化、分類明確、層次清楚、數量合理、協調配套的特點。同時,考慮不同區域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要求。
(1)構建健全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基本構成包含客貨共線、客運專線、貨運專線鐵路工程,覆蓋綜合、專業兩大類別和不同層次的、比較完整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2)創新鐵路工程建設標準管理機制。建立開放、科學、動態的管理機制,堅持系統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吸納最新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技術水平,不斷修訂和完善標準。
(3)建立有利于市場競爭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初步形成“編制辦法相對穩定、工程定額動態管理、價格信息及時發布、前期后期有機銜接”的工程造價標準體系,不斷改進工程造價管理機制,促進價格競爭,降低工程造價。
(4)實現施工規范向施工技術指南過渡轉軌。按照“政府抓兩頭(指設計規范和施工驗收標準)、中間促企業(指企業標準)”的改革方向,完成施工規范向施工技術指南的過渡,指導設計、施工企業建立比行業標準更細更嚴、體現自身特點和管理水平的企業標準。
(5)研究確定建設標準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合理體現企業價值的有效途徑。
從基本結構上看,新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是一個科學、開放、完整的有機整體。新的鐵路建設標準體系分近期標準體系和遠期標準體系兩個階段實施,近期標準體系中客貨共線鐵路和客運專線鐵路相對獨立,遠期將客貨共線鐵路、貨運專線鐵路及客運專線統一為一整體。
(1)綜合標準是涉及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和公眾利益等方面的目標要求或為達到這些目標而必須滿足的技術要求及管理要求,是完全強制性的標準。
(2)專業標準是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主要內容,由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三個層次構成,各層次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主從關系,上層標準內容是下層標準內容的共性提升,上層標準對下層標準具有制約作用。
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之間的關系、層次、性質以及每本標準界定的內容,都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鐵路工程建設標準修訂及實現科學管理的基礎。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按照“十二五”期間完善規章制度、建設標準、組織管理三大體系的工作思路和初步設想,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作為三大體系之一,必須與其他兩大體系相互適應、相互協調,使三大體系之間相輔相成,使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能夠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滿足建設規章制度要求,有效促進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方便組織實施和建設項目管理,指導企業標準建立,從而有效促進鐵路建設及管理水平提高。
隨著鐵路客運專線的建設,重載運輸方式的出現,使鐵路運輸管理模式正在由客貨共線向客貨分線運輸方向發展。由于構建新時期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必須構建在既有標準和系統引進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因此,必須要處理好既有標準與新體系之間的四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既有標準與體系調整的關系,實現既有標準向新體系構建與實施的平穩過渡,確保標準制訂修訂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鐵路建設及管理秩序,防止“打亂仗”現象;二是處理好以客貨共線標準為主體的既有標準與新體系中客貨共線、客運專線、貨運專線共存的關系,充分體現運輸性質、功能和管理模式不同對標準要求的不同;三是要處理好既有標準與新體系開放性要求的關系,既要傳承中國鐵路建設的良好傳統,又要打破舊理念的束縛,充分體現中國鐵路建設的特點,為系統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創造條件;四是要處理好新體系與既有鐵路產品標準、運營維護標準之間的關系,盡量做到職責明確,減少交叉,避免矛盾。
這里所反映層次是專業標準下的三個層次,第一層為基礎標準,第二層為通用標準,第三層為專用標準。層次之間應反映標準之間的主從關系,上層標準指導和制約下層標準,下層標準服務和服從于上層標準;上層標準是下層標準的共性要求,下層標準是上層標準的具體體現。基礎標準是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共同遵守的準則,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通用標準是針對多項專業標準制定的覆蓋面較大的共性標準,是制定和實施專用標準的依據;專用標準是針對某一具體標準化對象或作為通用標準的補充、延伸制定的個性標準,橫向比較獨立,內容比較具體,覆蓋面較小。
構建新標準體系時,我們必須做到有的放矢,解決好各項基礎標準與基礎標準之間、通用標準與通用標準之間、專用標準與專用標準之間的橫向關系,尤其是要有效解決好各專業標準之間發展不平衡、項目不配套、內容不協調、組成不合理、管理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增加標準的覆蓋面,有效防止標準內容相互交叉、重復和矛盾的問題。
做好鐵路工程建設標準創新設計,是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高鐵路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實現中國鐵路現代化,必須首先使鐵路建設標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鐵路建設新理念,堅持系統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提高標準水平,加快編制步伐,加強動態管理,方能構建起世界一流的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1]候敬.構建標準體系創新管理機制貫徹落實鐵路建設新理念[J].中國鐵路,2006(1)
[2]安國棟.貫徹新理念適應大發展構建新時期鐵路工程建設技術標準體系[J].鐵道標準設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