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在辦公室里,經(jīng)常聽到組內老師關于某些問題的爭論,如果能認真對待這些爭論話題,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進步。正如有位老師戲言:“如果能深入研究這些爭論話題,每年肯定能發(fā)表許多論文”。老師在備課、做題或與學生交流討論中經(jīng)常會遇到自己拿不準的知識點,這時候往往會帶回辦公室與組內其他老師討論,若有不同意見時,就會各抒己見,爭論不已。這時候如何解決問題呢?常見有以下兩種方法。
如果爭論的問題與實驗有關,解決的辦法就比較簡單,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有兩件事我記憶特別深,一是在上人教版必修1(2007年3月第3版)分散系及其分類時,有習題將牛奶歸為膠體,許多教師有些疑惑,提出教材沒有明說牛奶是膠體,大家爭論起來。我們知道,可以用丁達爾現(xiàn)象來鑒別膠體。正好有老師在喝牛奶,就請他留了一點放在試管中,用激光小電筒照射,可以看到不太明顯的丁達爾現(xiàn)象,當加水稀釋時,現(xiàn)象變明顯了,反復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牛奶越稀,丁達爾現(xiàn)象越明顯。說明牛奶確實是膠體。雖然是很小的實驗,但通過實驗,讓老師心里的疑惑得到解決,一場爭論平息了。有些教師還將這個實驗帶到課堂上演示,讓學生對牛奶是膠體印象更深刻了。另一件事是在做一道習題時,涉及到能否用鈉來鑒別碳酸鈉溶液和醋酸溶液,有的老師認為可以鑒別,因為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氫離子濃度小,與鈉反應速度慢,而醋酸溶液顯酸性,氫離子濃度大,與鈉反應速度快,所以可以根據(jù)速度快慢來鑒別。有的老師認為不可以,由于鈉與水反應速度太快了,無論在酸性溶液還是堿性溶液中,反應速率都很快,肉眼無法判斷。后來,大家做實驗驗證,發(fā)現(xiàn)確實速度太快,肉眼無法鑒別。通過實驗,現(xiàn)象明顯,大家心服口服,爭論得到圓滿解決。
對于一些不好用實驗直接驗證的爭論問題,最常用的方法是查資料、上網(wǎng)搜索。最權威的可查資料是教材,教學參考和大學教材。例如人教版必修2(2007年3月第2版)書后習題指出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我們在解釋脂肪酸時,有的老師認為是鏈狀羧酸,有的老師認為是不含苯環(huán)的羧酸。最后,我們查人教版必修5(2007年2月第2版)有機化合物分類,得到鏈狀烴為脂肪烴,顯然脂肪酸指的是鏈狀羧酸。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爭論問題往往可以到網(wǎng)上搜索核查,常用的搜索網(wǎng)站有:www.baidu.com、www.google.cn、cn.yahoo.com。 只要打開網(wǎng)頁,輸入關鍵字詞搜索,慢慢瀏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即可。比如在講人教版必修5(2007年2月第2版)鍵能概念時,有學生提出能否比較 F2、Cl2、Br2、I2的鍵能大小。有的老師認為F2鍵能最大,因為F-F鍵長最短,有的老師認為F2鍵能最小,因為F2最活潑,后來,我們上網(wǎng)搜索F-F鍵能,得到F-F鍵能比較反常,小于Cl-Cl鍵能和Br-Br鍵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F半徑過小,F(xiàn)的電子云密度很大,兩個F原子相互靠近時電子排斥力很大,所以鍵能小。
[1] 人教社化學室.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人教社化學室.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