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艷燕
不失時機實現新跨越
——訪十八大代表,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任建新
文/張艷燕

任建新
中國化學工業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于2010年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影響世界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行業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形勢,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筆者專訪了十八大代表中的中央企業代表——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任建新。他就化工企業如何在挑戰、危機、機遇并存的大趨勢中實現新的跨越,談了自己的體會。
筆者:中國已經跨入化學工業大國行列,您認為化工行業今后的路該如何走?
任建新:近年來中國化工行業發展有目共睹,但是追求規模效益的單一發展思路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啟發全行業進行發展方式轉變的探索。今后,企業對于自身發展的推動,絕不僅僅是投資、市場和效益那么簡單和單向,要認識到發展的每一步都與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公眾認知等緊密相連,化企的環境、社會、創造社會價值等責任遠遠大于對短期效益的追求。化學工業要在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產業創新中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不斷爭取民眾和社會的理解支持。
化學工業提供的產品和技術有利于解決人類和社會面臨的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未來,化學工業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各行各業對化學品的需求更趨多樣化。這既是人類文明進步對化學工業提出的要求,也是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筆者:目前行業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您對行業發展的總體環境如何評價?
任建新:雖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全行業結構性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也很突出,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經濟正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行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經濟、市場以及政策環境仍以積極面為主導。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科學制定了順應時代要求、符合廣大民眾愿望的大政方針,將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這些都會給行業大發展創造更多更有效的機制和保障。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自我修復能力和經濟發展潛力充滿信心。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必須在發展的進程中逐步解決。作為行業成員,應該堅定信心,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不失時機實現跨越發展。
筆者:黨組織是企業的政治核心,請您談談中國化工集團黨委將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有何舉措?
任建新:我們將重點圍繞“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著力完善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體制機制”3個要點,實現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基層黨組織書記素質、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基層基礎保障水平、基層黨建制度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為中國化工集團實現可持續發展、進入國際一流化工企業行列提供強大的組織保障和內在驅動力。
筆者:調結構、轉方式是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那么企業調轉的突破點在哪里?
任建新:在調結構、轉方式的歷史課題面前,全面創新才是根本出發點。要在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上大膽實踐、勇于突破。在回歸實體經濟的過程中需要轉身,需要健身,更要敢于瘦身,這樣才能強身。
目前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和國內許多化工企業一樣,正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點上。“十二五”期間,中國化工集團將以增效減債、世界級制造、法人集中、團隊建設等4項工作為重點,大力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展五大戰略,促進企業持續科學發展。
筆者:中國要融入世界,化企也要走出去。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化工集團走出去的經驗?
任建新:通過海外并購,中國化工擴大了全球市場份額。比如通過收購法國一家全球市場份額占30%的蛋氨酸公司,獲取了相關技術,并且利用這些技術在南京建立了蛋氨酸工廠。獲得海外企業和技術,讓我們在相關領域的技術與先進國家的差距縮短了10年時間。并購以后海外企業的業務和盈利也實現了快速的增長。
海外并購整合也是一個完善管理、規范治理的過程,促進了國內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我們通過建立中外融合團隊,獲得了寶貴的安全、工期、成本、環保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并結合企業實際,將這些經驗在全系統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