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明 ,盧法林 ,趙 琛 ,李 飛
(1.萊城區水務局,山東 萊蕪 271100;2.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鄉鎮供水是水利供水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5年以來,萊城區累計投入1.2億元,包括農民投勞、材料設備購置等費用,累計已建成鄉鎮供水15處,每處日供水能力均在800~1 200 m3之間,為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為城鄉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發展、水資源統一管理、節約和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為此,筆者先后現場調查苗山、羊里、高莊、牛泉等聯村供水中心,就合理確定鄉鎮供水水價的問題提出淺見。
我國現行水利工程農民投勞的主要問題:一是農民投勞基本不計入水利固定資產;二是農業供水成本不包括農民投勞折資部分的固定資產折舊。因此,對于鄉鎮供水工程的農民投勞,現行政策存在的弊端十分明顯。
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客觀地反映供水固定資產原始價值與真實成本;二是違背了價值法則,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三是供水工程建設的投入與產出、投勞與分配嚴重脫節,使工程成本核算水價的確定缺乏可比性;四是由于供水工程施工成本不實,造成固定資產價值偏低,也直接影響供水工程對工業、農戶生活供水成本的核算和水價的核定。為此必須從源頭抓起,從農民投勞入手,以供水水價補償農民投勞,使農民投勞在供水用水上得到合理的回報。
萊城區15處鄉鎮供水工程中,總投資中農民投勞約占40%,各種材料、設備購置費占60%。農民對供水工程建設主要是勞動力的投入,只要按照農民實際完成的工程量和規定的工程分項定額和取費標準,就可以計算出農民為供水工程建設所投入的價值量。在實踐中,各鄉鎮供水中心都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供水工程投勞結算專用憑證”,作為有關部門進行合理核算的原始憑證。工程完工結算時,由建設單位統一核定。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時,將固定資產隨同應付農民投勞款一并轉入供水工程管理單位。
供水水價是反映商品水價值的一種經濟杠桿,是各供水企業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制定水價時,要盡可能地將經營者經營管理狀況的差別排除在定價成本之外,要利用利益激勵促使水商品生產者向內挖潛,促進供水事業的技術進步。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允許水價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市場供求變化的要求。同時盡量足額核算成本,合理確定利潤,控制貸款規模,使鄉鎮供水工程預期歸還貸款。另外,為確保供水和水經營單位能夠擴大再生產,必須有長遠打算,使水經營單位能夠持續發展。
根據對各供水企業現場調查,用水戶只有農戶和生產經營兩類,要真正實現“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供水成本則應體現成本價值、市場價值、收益價值、替代價值等主要因素。成本價值是指水資源資產到供水點所需的各項耗費,包括蓄水和輸水、工程的成本以及相應工程的運行管理費;市場價值是指在公開市場上尋找相同或相似的供水水源、水質、目標作為參考,并進行適當的修正;收益價值是指通過估算供水而產生的效益,它與供水目標、范圍密切相關,效用越大,效益也就越大;替代價值是努力尋找相同功能的替代資產所需的成本。
供水水價成本中總支出包括工資福利、水資源、燃料及動力、材料、折舊及大修理、管理、其他直接等費用。總支出除以年供水量即為供水水價成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計算成本時,往往用的是設計供水量,實際上,供水工程的供水量是逐步擴大的。而已投入運行的鄉鎮供水工程實際供水量往往比設計供水量小,所以按設計供水量計算出的成本必然偏低。為此,確定供水成本時,應按近期實際供水規模計算為宜。
水價中利潤的計算,應按供水對象分別計算。在鄉鎮工業用水上,其利潤可按當地前3年工業企業資金利潤率確定。鑒于各鄉鎮供水工程均使用貸款,其年利息一般均在8%以上,按照經濟計算規定,資金利潤率在還貸期間應大于貸款年利息,一般不應低于8%。萊城區各鄉鎮供水工程,工業用水水價按照“保本、略有盈利”的原則,一般在 3.3~3.5 元/m3,低于城市工業企業用水水價。
在農戶生活用水中,因其屬于非生產經營性用水,其水價應低于鄉鎮工業用水水價。為了維持簡單再生產,萊城區各鄉鎮供水工程,農戶生活用水水價控制在2.0~2.3元/m3,也低于城市供水水價,占農戶年總開支1.5%~2%,低于城市生活用水水價。
供水水價是反映商品水價值的一種經濟杠桿,是各供水企業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隨著水市場的需求變化,各供水企業應當適時調整供水結構和供水方向,不斷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使用價值。如對鄉鎮、村的第三產業,也應實行科學用水、計量收費。為做好此項工作:一是以科技為先導,制定先進的科學管理規劃,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供水管理體系;二是繼續增加對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供水預報、計量工具和優化調度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實現供水調度的自動化和現代化;三是大力培養鄉鎮供水管理人員,以適應供水管理工作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按供水成本收取水費,是各供水管理單位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基本條件,也是保持供水工程效益的重要保證。為此,建立合理的價格管理與收費體系尤為重要。
1)擴大服務范圍。為適應鄉鎮、村農戶和工業及其他服務業日益增長的用水要求,要因地制宜建立鄉鎮供水站或供水點,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2)深化服務內容。應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提供不同形式的供水服務。
3)強化服務手段。應大力推廣供水科技,不斷改進測水量水設施,杜絕人為損失浪費,節約、科學用水。
4)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定期對供水人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更新知識,提高服務能力。
農村勞動力在鄉鎮供水建設中是投勞的主體,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是解決投資不足和技術水平不高的一種符合農村實際的可行辦法,這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穩定、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問題,有利于社會公益性事業發展的良好舉措。因此,在鄉鎮供水事業必須建立靈活的投勞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等價交換為原則的,不允許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辦法,讓農民從中有所得、有所收益。為此,應進一步完善農民投勞法規,明確規定農民投勞性質、適用范圍、補償機制、結算程序等內容。只有這樣,方能使農民投勞行之久遠。
鄉鎮供水是城鎮建設、工業發展和廣大農戶生活改善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也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重新認識鄉鎮供水水價確定尤為必要。做好此項工作,一方面制定水價要保證供水和供水單位能夠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逐步擴大供水單位的盈利、積累資金,促進其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