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英,周加東,王春國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近年來,德州市傾力加強平原水庫建設,切實增加蓄水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德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6億m3,人均占有量211 m3,僅為全省的61%、全國的10%。據統計,全市每年缺水約15億m3,其中農業缺水13億m3,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耕地面積達13.33 多萬公頃。在十年九旱的氣候條件和水資源日益緊缺的背景下,加快建設平原水庫迫在眉睫。
目前,德州市83%的區域面積地下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標準,氟、錳等有害物質含量有的嚴重超標。同時,農村飲水工程大部分采用深井、深淺井結合,實行單村或集中連片供水,供水效率低,供水成本高,水質不達標。而全市作為供水水源地的平原水庫目前僅丁東、丁莊、慶云、小店、勾盤河5座水庫,總庫容10 540萬m3,人均蓄水量僅有19 m3,9個縣(市、區)沒有平原水庫。
黃河水是德州市主要客水資源,隨著黃河水來水量的逐年減少,加之近年來實行限量、輪灌等措施,全市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用水時常發生困難。這就要求必須把蓄水工程建設作為解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充分利用非灌溉季節或上游引黃間隙大流量引水調蓄,把握主動,豐蓄枯用。
德州市按照“統籌兼顧,興利除害,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在深入調研、反復比較、全面論證、幾經反復、慎重選擇的基礎上,對平原水庫建設科學地進行了規劃,編制了平原水庫建設方案。“十一五”全市規劃建設10座平原水庫,新增蓄水能力2.4億m3,“十一五” 末全市水庫總庫容突破3億m3,人均占有水庫蓄水量60 m3,年供水能力5億m3。2011~2020年遠期規劃建設4座平原水庫,新增蓄水能力0.91億m3。目前,寧津水庫、平原相家河水庫、夏津水庫、禹城橡膠壩、樂陵水庫竣工蓄水,全市擁有平原水庫縣、市的數量已超過半數。臨邑、齊河水庫已立項,正在加緊前期工作,有望盡早開工。
德州市政府連年把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列為政府為民辦的10 件事之一,并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水利、計委、財政、土管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建設領導小組。市政府常務會議做出了加快平原水庫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的決議。各縣(市、區)認真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迅速行動,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組建水庫建設指揮部,縣長任總指揮,并靠上處理土地遷占、建設資金等問題。
形成了政府做引導、受益單位做主體、社會做支持、外資做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蓄水工程建設投入新機制。市政府確定每建成一座千萬方平原水庫,補助1 000萬元,這有力的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臨邑縣確定把每年征收水資源費的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平原水庫建設。陵縣采用大戶入股、部分買斷和預售水票的形式,爭取樂悟集團、黎明紡織集團和恒源熱電業等用水大戶投資水庫建設。寧津縣壓縮其他投資,向水庫建設傾斜投資,縣財政拿出800萬元用于水庫建設和水廠改造。
各市(縣)及時調整思路,把發展平原水庫規模化供水工程作為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主要模式。慶云縣依托庫容1 500萬m3的慶云水庫成立城鄉供水中心,向縣城和農村集中供水,以縣城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補償農村用水量少、水價偏低的問題,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正在建設和準備建設的以平原水庫為水源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都以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為基礎。
對平原水庫建設全部實行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施工管理全部合同化,嚴格按基建程序管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市政府制定了《德州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市水利局設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資金專戶,縣(市、區)財政配套資金上繳,實行專賬核算。
建設平原水庫,對德州市而言,既是好事,也是難事。工程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同時還要破除觀念陳舊、占地等制約因素,任務艱巨,困難巨大。但實踐證明,只要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承擔起工程建設的主體職責,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靠上抓,就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搞好部門協調與配合,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先導,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協調性,特別是要形成以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近期規劃、遠期規劃等系列規劃體系,將民生水利工程建設的每一個項目都列入規劃,每一個環節都按規劃實施,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使工程不盲目建設。
平原水庫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富民工程、生存工程,人民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只有確保工程質量優良才能造福百姓。因此,一定要牢牢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切實加強建設管理,嚴格把好施工隊伍選擇、工程質量監督、資金監管、干部安全等關口,把工程建成群眾滿意、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確保工程真正發揮效益,確保人民真正受益。
建設平原水庫,需要巨大的投入,僅僅依靠政府投入顯然不夠,對于像德州市這樣財政困難的地方來說任務艱巨。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應通過政府投資、一事一議籌資、引進外資、招引民資、盤活國資、企業融資、個人出資等方式,形成政府公共財政投資、受益農戶投工投勞、全社會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有效地解決資金問題,確保平原水庫建設有序、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