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霖,呂永作,宗金偉
(萊西市水利局,山東 萊西 266600)
萊西市位于膠東半島中部,全市總面積1 522 km2,人口73.55萬,是一個嚴重貧水的縣級市。境內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滯洪區1處,小型水庫53座、塘壩447座,總庫容5.27億m3;有大中型河道4條、小型河道55條。
萊西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78.8 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12億m3,人均水資源量為430 m3,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5,是山東省最大的畜牧縣級市。該市規模以上企業近700家;同時,擔負著向青島供水的任務,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然而,稀缺的水資源,并沒有影響萊西市的人畜飲水問題,也沒有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反而實現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萊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該市已跨入全國水利“百強”行列,被評為“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市)”、“全國水利文明單位”,已連續7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該市之所以能讓有限的水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關鍵是探索實施了三步行之有效的措施。
近幾年,萊西市結合當地水資源實際,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城市供水水源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 等10 多個關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規劃。同時,創新水資源管理模式,完成了《地下水找水技術研究與應用》、《地下水回灌補源模式研究》、《萊西市水資源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等獲得過省、市科技進步獎的多項科研成果。
一系列規劃的出臺、管理模式的創新,使萊西市逐步實現了從近代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從傳統的供水管理為主轉向以需水管理為主,從過去的“粗放管理、過度開發”轉向了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水環境的保護,不僅構建起了合理、科學的水資源規劃體系,也為實現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礎。
1)因地制宜,巧蓄水源。為了有效攔截和蓄存地表徑流水和灌溉尾水,萊西市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蓄水原則,因地制宜實施了旨在提高水庫、河道攔蓄水能力為目標的“北蓄、中攔、南挖”等多種水利工程。“十一五”期間,共投資24 847.18萬元,完成了產芝水庫、北墅水庫和3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大沽河和洙河城區段新建了4座攔河壩。這些工程的實施,在消除水庫安全隱患、增加水庫及河道蓄水量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灌溉用水保證率、改善了水環境。
2)優化調控,水網遍布。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萊西市構建起了以產芝水庫、北墅水庫、高格莊水庫和大沽河水源地等水源輸配工程為主,河道攔蓄水為輔,地下水源為補充的“調、引、蓄、存”環環相扣的水資源調控網絡體系,從而實現了水資源的跨區域、跨流域調配,減少了水庫棄水、滿足貧水區用水需求。“十一五”期間,萊西市投資1 019.385萬元,重點實施了北墅暗渠除險加固三期和四期工程,北墅水庫通過暗渠平均年向產芝水庫調水2 000萬m3左右,實現防洪和水資源優化調控雙贏。
3)城鄉飲水,一體化保安全。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萊西市按照“優先保證生活和工業用水,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的原則,自2005年起實施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戰略,在青島地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在此基礎上,擴大以產芝水庫為依托的中心水廠供水量,通過延伸城區管網帶動一批村莊;擴大孫受水廠、姜山水廠用水量,延伸現有供水管網增加一批村莊;新建北墅、高格莊2座水廠輻射一批村莊。在全市形成由一個供水中心、4個次中心組成、日供水能力達到20萬t、覆蓋全市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體系。至2011年底,全市接中心水廠供水村莊可達到736個,占全市村莊數的85.5%,到2013年全市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將達到99.5%,全面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面對有限的水資源和越來越低的地下水位,萊西市及時轉變思路,把以前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優先轉變為節水保護優先,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健全節約用水的利益調節機制,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和產品,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嘗試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廢污水排放,以盡可能少的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代價,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切實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堅決遏制用水浪費。
1)供水取水,發揮水價調節作用。萊西市理順城鄉供水價格、嚴格執行上級制定的水價收費標準,發揮水價在供水取水中的調節作用,對各類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充分體現水的商品價值,做到供水有序、取方有度。目前,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自來水價格、主要供水工程水價已全部執行到位,對規范水事行為、解決水資源供求關系,起到了良好的平衡作用。
2)農業用水,著力推行節水灌溉。“十一五”期間,萊西市共投資5 664.39萬元,分別實施了產芝灌區續建配套七期、八期、九期工程和北墅灌區續建配套二期工程,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11萬hm2。實施了萊西市孫受鎮萬畝節水灌溉示范工程,共涉及孫受鎮南部10個村莊、520 hm2耕地。該工程通過實施低壓管道灌溉工程和大棚滴灌工程,促進區域高效農業發展。大力推行節水技術,重點結合小型河溝的層層攔蓄,建設配套節水工程,逐步形成“大田管灌化,渠道防滲化,果菜微灌化”的發展格局。目前,全市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了3.34萬hm2,占可耕地面積的46%,年節水在3 000萬m3以上,畝均增收80 元。農業灌溉用水向零增長、負增長發展。
3)工業用水,控制總量循環利用。在編制和下達年度用水計劃時,萊西市首先指導企業開展水平衡測試,對各企業自備井用水全部安裝計量器,實行計劃用水、科學用水,同時,推廣中水利用。對海林環保科技等多家用水大戶進行廢水限期治理工程或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全市累計建設日處理能力百噸以上的工業污水處理設施30余套。投資1.5億多元,用于污水處理廠新上中水再凈化設備,處理規模10萬t/d,年中水可利用量達2 000 多萬立方米。中水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城市景觀用水、市政雜用水、農業灌溉和生活雜用水等方面。
為了實現“綠色親水,建設生態之城”理念,萊西市在農業種植方面推行秸桿還田,在畜牧業生產方面推行養殖小區建設,在農村居家生活方面推行沼氣利用。從2005年開始,該市又實施了大規模的“水利綠化行動”,每年植樹10萬多株,讓200 km 主干灌渠及水庫、攔河壩等周岸全都穿上了“綠衣裳”,折合植樹面積333.33 多公頃。這些舉措的實施,讓萊西成了一張“綠色、親水、生態”的調色板,進一步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
1)封山育林,涵養保水。為有效涵養水源,“十一五”期間,萊西市著重實施了以小流域綜合治理、“四荒”開發為內容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興建各類水保工程500處,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萬余畝,完成了梅花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工程、青島榮泰生態園水土保持工程、大青山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和蘿卜山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61.2 km2。
2)水源保護,有的放矢。圍繞萊西湖生態保護與開發,實施了環湖路修建工程、環湖路護坡工程、綠化亮化等工程。萊西湖生態保護區已被評為國家3A級風景區。展開了堤灣滯洪區的整體保護與開發工程。實施了北墅水庫、高格莊水庫等水源地保護工程。為了實現水源地及地下水動態遠程觀測和監控,該市投資330萬元,實施完成了“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和“取水計量遠程監控系統”,在全市共布設地下水觀測井44處、地表水測點7處、水質監測點25處,實現了地下水、地表水、水質和取水動態的適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