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醫療”面面觀

前不久,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在一次電視節目中說“全世界兩百個國家中,只有二十幾個國家看病要錢!”這句話伴隨著人們對當下“看病貴”、“亂開藥”、“天價藥”等現象的憤慨,迅速在網上流傳。為此,人民日報日前做了調查,以全球70多個國家的醫療制度為藍本,發現只有古巴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即患者看病無需花任何費用。而人們通常提到的免費醫療國家,或多或少還是要支付一定費用。
那么“免費醫療”在世界上到底是不是一種普遍的模式?全民免費醫療是不是等同于醫療的計劃體制?
英國的全民健康服務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服務范圍涵蓋了從預防到康復、從孕檢到臨終護理、從頭疼感冒的小病到心臟搭橋等大病的各類醫療保健服務。所有英國合法居民都有權利基本上免費享受NHS(英國健康醫療服務體系)的服務。所謂“基本上免費”,是指民眾在看病治病時還需要支付小額費用,主要是用于購買處方藥。
作為最大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英國免費醫療的模式是: 政府把醫療保險作為完全的公共產品來對待,醫療保險資金主要通過稅收的方式來籌措,同時由政府財政來負擔大部分的醫療費用。政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安排好醫療保險基金支出, 將醫療保險基金直接撥給有關部門或公立醫院使用。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實現了全民享有和消費醫療資源的相對公平,國家統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效率。
然而,在這種類似計劃經濟的體系中,也往往存在這種體系固有的缺點,從人浮于事、服務低劣、看病排長隊到以月年計、浪費驚人,這些弊端無論在英國的“國民衛生體系”還是在中國的舊公費醫療中,都一模一樣地令人厭煩、令人頭痛。
在英國,病人到公立醫院看病轉診、預約等待時間太長,有的手術可能要等幾個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有患者曾因為牙齦發炎去診所看病,在預約處一問,已經約到兩個星期以后。很多病人為了及時治療只得選擇高價私立醫院,造成個人醫療開支增加。
美國是世界上人均醫療費用最高的國家。目前估計,美國醫療衛生支出大約占全國GDP的15.2%,在所有聯合國成員國中僅次于馬紹爾群島,位居第二位。2007年,美國的醫療支出達到2.26萬億美元,人均7439美元。作為自由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美國在醫保方面長期實行以商業保險為主,以政府、社會保障為輔的模式。
商業醫療保險的優點是參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得高質量、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但這種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的制度很難保證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這種制度往往拒絕接受健康條件差、收入低的居民的投保, 公平性存在缺陷。
正因如此,修改醫保模式一直是美國政壇的熱點話題。

制圖/閻瑾
很多人喜歡舉出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例子,并發出諸如“印度能、為什么中國不能”的議論,但殊不知,由于政府在公立醫療機構中的投入太少,“全民免費醫療”在印度實際上只是一個花瓶。印度建立了“全民免費醫療”制度,但其民眾看病治病時基本上無法免費,還要自己從口袋里支付大約70%的醫藥費用。
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國,實行強制醫療保險或復合型醫療保險,醫療保險費由單位替員工繳納,個人不需繳保費,在公立醫院看病時基本免費,但特殊病種的手術費、醫藥費需個人承擔。
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國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個人支付部分保費,看病時自付部分費用。
南非采取免費醫療和醫保相結合的方式,低收入者可免費在公立醫院就醫,如到醫療條件好的私立醫院看病則需自己購買醫療保險。
實際上,不管哪種模式,其實質都是積累預付款用于衛生保健,只不過有些用征稅的形式積累,有些通過社會保險,有些通過商業保險,有些通過儲蓄積累。
(本刊記者王季璐綜合整理)
鏈接
全民免費醫療只是一種理想狀態
根據《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在全世界193個國家的衛生費用支出中,個人衛生支出為零的國家一個也沒有,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國家個人看病是不花錢的。人們平日認為免費醫療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美國、印度等,2007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分別為18.3%、18.7%、54.5%、73.8%。
對此,世界銀行從事公共衛生研究專家張碩表示:“不存在完全不花錢的免費醫療,討論免費醫療服務時應對其免費的范圍、內涵、空間作出界定。”
事實上,實行全民完全免費醫療,只能是一種理想狀態。醫療服務如果完全免費,人們付出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醫療需求將大量釋放,勢必造成資源浪費、醫療費用高速增長,造成巨大財政壓力。
“免費醫療”只是醫療保險中的一種,目的都是通過“多方負擔”的方式減輕醫療成本對民眾的壓力。然而,這種公共產品的定價也存在“誰受益, 誰付費”的原則,并非絕對公平就是最佳的制度。
隨著社會發展,各個國家都在進行醫療改革,調整原有的醫保模式。例如,英國醫改就針對其效率低下的弊病,以市場化為指導,盡量減少政府在醫療衛生體制中的作用,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實行進一步的管辦分離。而美國醫改則主要增加政府和社會作用,以讓醫保變得更加普及。
醫療保障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考驗著政府的經濟承受能力、制度創新能力。希望隨著公立醫院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和大病救助體系的完善,老百姓的看病負擔能進一步減輕。
□ 編輯 張子琦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