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高波濤
被盤活的林地資源
□ 本刊記者 高波濤
相對于我國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加大,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碰的具體國情,如何盤活多達43億畝的山林濕地資源,就顯得更為迫切和需要。
周占武就在為此探索著。他所創辦的青島凱旋四季莊園正是以“森林旅游”和“森林養老”的模式,成為盤活森林資源的試驗田。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作為旅游大省的山東,在成功打造“好客山東”旅游品牌的基礎上,每年都在實施一系列重大旅游工程,尤其是對森林旅游的開發。截至2010年底,山東省各級林業部門建立了208處森林公園、61處自然保護區、64處濕地森林公園等森林生態旅游景區。
不過,隨著森林旅游的發展,市場的無序化、分散性、產品單一、管理粗放、品牌效應弱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早在2010年,作為青島凱旋四季莊園董事長的周占武就向山東省有關部門提出建設“森林旅游與森林養老”示范點建議;并提出由“四季莊園”建成一套完善的“森林旅游與森林養老”產業的森林認證體系。將規劃、保護、管理、建設、經營等方面的操作流程進行標準化、程序化的設計,先行先試,為推動山東乃至全國“森林旅游與森林養老”工作積累經驗。
隨著周占武提出建設示范點的建議,山東省旅游局與林業局也開始正視這些問題。2011年2月,兩個單位聯合召開了首次局級聯席協調會,會上聽取了青島凱旋四季莊園有限公司的專題匯報,就如何加速山東省森林旅游工作進行了專題研討。
就在山東省對森林旅游進行調研、規范的同時,2011年5月國家林業局、國家旅游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森林旅游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中首次提出把發展森林旅游上升為國家戰略。
山東省林業局與旅游局緊跟形勢,時隔一個月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積極推進“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推出一批“森林旅游生態示范區”建設,以示范區建設帶動全省森林生態旅游的產業發展。文件中還指出:景點建設需征收、征用、占用集體林地的,依法按照程序從速辦理。
2011年底,國家林業局與國家旅游局在海南省聯合召開了全國首屆森林旅游工作會議,提出:試點單位在破解阻礙森林旅游發展的各種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方面先行先試。
山東省旅游局和林業局同時也提出對于重要的森林生態旅游園區,鼓勵制定“一園(區)一法”,逐步建設起森林生態旅游資源保護和森林生態旅游景區建設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執法監管體系。完善森林生態旅游園區在規劃、保護、管理、建設、經營等領域的標準化體系建設。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明朗,周占武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2012年5月,青島市林業局正式批準“四季莊園”為青島市森林文化旅游示范試點單位,這堅定了周占武在這塊試驗田上耕耘“森林旅游與森林養老”的決心。
森林旅游作為一項新興戰略產業,周占武這樣解釋:“簡單的講,將‘砍樹經濟’變成‘看樹經濟’,將‘賣山頭’變成‘賣生態’、‘賣文化’,通過小面積森林旅游開發,實現大面積森林保護,這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森林旅游與鄉村緊密相連。鄉村,特別是嶗山,它的山水格局、生態景觀包括鄉土文化遺產,都是中華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在這里進行文化的產品化和產業化有深厚的基礎。“要喚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森林旅游是有潛力的。”周占武說。
嶗山分布著9宮8觀72庵,每一座山林都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故事。如果說青島的濱海旅游帶來的僅僅是旅游休閑,那么 “四季莊園”所體現的則是旅游文化。
有專家預言,中國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后,第四種經濟形態一定是體驗經濟。對于體驗,農業是一種最適合的產業,而鄉村是體驗最深沉的地方,我國43億畝林地和鄉村緊密相連。“這里的負氧離子為養生、養老提供很好的支撐,更受老年人和城市人青睞,尤其是‘森林人家’。”周占武說。
周占武正在努力把“嶗山森林人家”打造成品牌旅游項目。周占武將“森林人家”定位為:高端化、國際化、連鎖式、候鳥式。“任何一個好的模式,如果不能連鎖,發展是會受限的。對于森林旅游、養生、養老,大家與生俱來會求新求奇。一個地方再好,可能一周以后也會審美疲勞,所以需要不同的目的地,需要不同的文化體驗。” 周占武說。

森林中的凱旋四季莊園。圖/受訪者提供
由于森林資源的脆弱性、環境的敏感性和空間的可承載性,確保森林資源不被破壞成為這塊試驗田的重中之重。
周占武談及如何將莊園發展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時說:“我們對‘四季莊園’的地形做了景觀分析,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都必須高度和諧。”他專門委托山東省規劃設計院做了可行性報告,探討怎樣在保護中開發。對于發展,周占武總結為三句話:保護第一,科學規劃,永續利用。
“首先要改變林相,增加綠樹面積;其次,不搞房地產,不改變林地性質。在這個前提下,采用與自然高度和諧的木屋建筑,長期持有,長期經營。”周占武說。
據稱,“四季莊園”的建筑本想嘗試節能環保的鋼木結構,但周占武發現鋼木結構的產品比起木結構的產品對環境的破壞性要更大些,在接下來的建設中,莊園會全部采用木質產品。
周占武采取了“政府+企業+農戶=共享發展成果”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首先就是繞開土地,讓農民變成股東。
“以前,農民的房子僅僅是為了居住,現在,除了生存需要,它還將成為經營場所。”周占武解釋道。
房屋產權歸農民,作為產業工人,農民每個月可以領工資,享受社會福利待遇,房前屋后的瓜果蔬菜、農家宴都歸農民所有。
周占武準備推出“個、十、百、千、萬”工程:“個”是把四季莊園“嶗山森林人家”這個試點做好;“十”是用3年時間建立和完善覆蓋省內17個地市的“森林人家”產業鏈;“百”是10年內在海內外100個景區建設“森林人家”連鎖機構;“千”是選擇1000家不同文化主題、各具特色的農戶,產權歸農民,經營權歸企業,通過股份制把雙方緊密結合起來;“萬”則是推出大學生家鄉創業計劃。周占武想通過一種商業模式,幫助大學生回鄉創業。利用他們的舊房屋作為創業平臺,由企業提供管理、技術和資金。
周占武還想讓“森林人家”成為日韓等發達國家養生、養老市場的承接地和目的地。周占武提出了“嶗山試點、國內連鎖、對接日韓、輻射亞太”的目標。
據周占武介紹,目前,已有兩家私募基金和兩家國際基金正在與他們進行頻繁接觸,表示已有合作的意向。
□ 編輯 崔靖芳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