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泉
東湖:武漢新標桿
□ 吳漢泉
武漢,自古就有“百湖之城”的美譽,有大小湖泊170個,湖泊水面面積942.8平方公里,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首位。其中,東湖最大,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
1950年,武漢開始興建東湖風景區,景區面積81.68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這個位于武漢市城區的景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1999年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4A級旅游景區。還被評選為“最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最美的十大湖”等榮譽稱號。
如今,武漢正在努力構建中部地區支點城市,并致力發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而努力著。
武漢在發展,東湖當然不能停滯不前。
2012年夏,武漢市委市政府開始重新規劃東湖的旅游文化發展,希望把東湖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理想目的地,使“文明東湖”成為“文明武漢”的新標桿。
“文明東湖”的創建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建設東湖的現代文明,既是重新規劃東湖發展的目標,也是標準。
創建“文明東湖”理念剛一提出,風景區就迅速開始了行動。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堅持“一把手”責任制,形成全區上下聯動;利用宣傳欄、櫥窗、網絡等陣地,宣傳文明創建工程;推行公開承諾、“五心服務”等舉措,以服務游客為核心,塑造景區文明形象;同時,將景區的節慶活動與文明創建宣傳相結合,如梅花節、端午文化節、山花節等,都與文明創建工程聯系起來宣傳。
2011年,東湖風景區全面啟動水上經營船舶規范管理整治工作,將無證游船納入公司化統一管理。與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購買了14艘大、中型豪華游艇,投入9300多萬元新建游船碼頭2個,開辟了楚漢水上精品觀光航線,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熱烈歡迎,大大提升了東湖旅游的檔次和品質。
近年來,風景區不斷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2009年,引進深圳華僑城,努力在東湖北岸打造一個集低碳、休閑、文化為一體的娛樂文化主題公園;與大連萬達集團合作,全面提升東湖梅園的硬件水平,移植100株百年以上古梅、建成古梅大道、蠟梅區等景點;進一步完善景區旅游接待功能,延伸旅游產品鏈,建設漁光洲際酒店,計劃建成集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大型五星級國際品牌洲際酒店。
風景區深度挖掘、拓展楚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由單一文化展示轉變為倡導多種文化與消費文化和體驗文化相結合。精心策劃、組織好各類重大文化、體育旅游項目,建設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好萊塢也把東湖作為影片拍攝外景的合作單位。

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磨山一景 圖/王彬
此外,景區積極學習杭州西湖、四川峨眉山等全國文明風景區的先進經驗,組建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出了以“服務社會發展進步,服務人民群眾需求”為宗旨,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為提高職工群眾的文明素質、塑造文明窗口形象、東湖風景區還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開展了“治庸問責”活動。
武漢市政府也把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納入一級績效工作目標,實行目標管理,將創建成果與文明單位晉級、單位評優和個人評先緊密掛鉤。

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梅花節 圖/受訪者提供
2011年10月26日,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到東湖風景區調研,充分肯定了東湖的總體發展戰略,明確了風景區建設發展的“保護性開發”原則,提出了“打造世界旅游新標桿”的總體目標。
為提升東湖的環境保障能力,市政府著力推動部門聯動,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區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并安排600余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保障清掃保潔及湖面垃圾打撈工作的順利完成。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營造潔綠亮美的景區環境”是景區的環保目標。2010年,風景區開始全面啟動實施重要基礎設施及項目建設,景區托管的11個村都配備了環保拉圾車,景區村落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為加快景區道路建設,著力形成快捷通達交通體系,景區投入3800余萬元改善了景區的交通環境,投入1000余萬元進行湖泊綜合治理。使得景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87.0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78.53平方米。
逐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鎮建設同步發展、共同繁榮的新格局,是風景區領導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
科學規劃、環境治理、改造村灣、調整產業、改善民生、統籌發展,不斷推出新措施;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在保穩定、保民生、保增長上扎實做出新成績,創出新特色。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東湖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東湖文化服務向托管村落傾斜的措施,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進程,完善東湖文化服務體系。
全力打造東湖城中村改造攻堅戰,扎實推進新農村和“兩型”社會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按照景中村搬遷、縮小、控制和聚居4種類型進行改造的工作思路,力爭2015年底完成轄區所有村的舊村灣拆除和還建安置工作,形成“居服、居產、居景”相結合的生態景區。
堅持依法治區,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努力為景區干部群眾創建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2011年7月7日,《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1-2025)》獲國務院正式批復。依據新版規定,以現狀范圍81.68平方公里為基礎,遵循“大氣在湖、秀氣在岸、文氣在物”的總體方向,以生態優先、保護為本的原則布局產業發展。以和諧共生、持續發展的思路提升景區環境品質。立足東湖生態資源,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探索發展方式轉變,著力彰顯東湖獨特的山水、生態和自然特色。
《大東湖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區暨武漢東湖發展戰略策劃方案》,明確了景區的戰略發展思路,即:以世界級湖泊旅游度假、文體賽事承辦、政務經濟交流為功能平臺,總體構建大東湖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區。打造“世界都市湖泊旅游度假勝地”,彰顯東湖的自然之境、人文之境、發展之境、大和之境,以及湖泊之美、園林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的獨特魅力。
爭創5A級旅游景區,是東湖發展的下一個目標。在全省率先啟動智能景區建設,以旅游消費電子化、旅游經營數字化和旅游管理服務智能化為目標,為建設全國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撐。
東湖在積極探索著,為未來的文明武漢發展奠定著基礎。
(作者系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