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摘要:創新實驗室的建設,旨在促進探索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促進探索并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同時在項目實踐中逐漸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指導思想;建設規劃
1. 指導思想
通過創新實驗室計劃的實施,帶動廣大的學生得到科學研究與發明創造的初步訓練,增強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推廣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培養,形成創新教育的氛圍,建設創新文化,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1 突出能力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為全面貫徹落實學院 “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力行“以培養能力為中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通過項目實踐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和探究;在理論與實踐、知識和能力、專業和技術相結合的過程中進行人才的培養。
1.2 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以培養興趣、鼓勵創新、突出重點和注重過程逐步全面實施教育教學全過程,按照“自主選題、自主設計、自主實驗”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注重學生自主實驗和過程訓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1.3 突出特色,營造品牌
通過提供電子制作、課題設計、項目開發和科學研究的條件,從而使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和科學態度,訓練實踐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師生聯系與交流,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進而形成我系鮮明特色的——軟硬件一體化開發設計能力和項目開發及管理能力,創設品牌。
1.4 抓住機遇,進行師資隊伍全面建設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復合型人才,逐步形成獨具特使實踐教學新體系,通過計劃的實施,教改推進和項目的開展,全面提升整個師資隊伍的水平。
2. 建設規劃
電子創新實驗室作為學校的綜合性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平臺,應該走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科研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道路,以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為主體,以科研提升教學,以社會服務促進創新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以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為主體:作為綜合性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平臺,創新實驗室的主要功能是為學生提供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實驗基地。
以科研提升教學:電子創新實驗室利用門類齊全、設備先進的綜合條件,為學校師生提供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良好場所;與此同時,根據實驗教學的需要,及時將有關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
以社會服務促進中心的可持續發展:電子創新實驗室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企業、學校等提供技術服務,為區域經濟建設作貢獻,通過社會服務促進電子創新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依據學校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制定了電子創新實驗室 “以人為本,夯實基礎,面向工程,引導創新” 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從管理制度的制定到實驗課程體系的設置等均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著眼。
夯實基礎:注重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加強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
面向工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驗項目的工程背景及在工程上的應用,從工程中來到工程中去,加深學生對本實驗項目的理解與掌握,培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引導創新: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擴大學生參與高層次實驗的機會。把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工程實踐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等納入實驗教學體系之中,并計算其創新學分。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意識和興趣,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工程應用人才。
2.1 建立供學生實踐應用的“創新實驗室”。
創建開放式創新實驗室。開放式實驗室為學生創造進行計算機軟件與電路電子設計的有利條件,是在校學生課內、課外進行作品設計開發,開展實驗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該實驗室進行單片機應用技術進行各類智能化應用實驗系統可進行各種應用性實踐實驗,培養同學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利用該實驗室,不但使學生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更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出頗具我院特色的畢業生。
2.2 培養同學們濃厚的興趣和積極學習的熱情。
實施實踐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在教師帶領下,積極地參與焊接電路板,進行調試試驗等各類實踐活動,無論是上課時間還是業余時間不少同學都能積極地認真地在創新實驗室和單片機實驗室進行創新實驗和開發產品等。通過實踐,同學們能從項目的設計開發中不但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是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2.3 “四步走”全面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
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實踐教學環節尤為重要。
“四步走”是教學中經長期實踐總結出的經驗,分別是:課程實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四個步驟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逐步開展,實踐教學只要扎實地進行上述四步,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培養一定會滿足高科技電子領域的要求。
為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制作簡單的“電子產品”,然后才實施制作復雜功能的智能自動控制系統。
2.4 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全體教師認真總結,銳意創新,積極探索,立足現有的基礎,正探索一套符合我院實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通過如下幾個方面加強師資建設:
(1)加強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的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術;
(2)提高科學研究和項目開發能力,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
(3)創造條件,通過社會培訓等方式進行年輕教師培訓和提高;
(4)通過橫向課題,校企合作等途徑,消除學校與實際工程的差距。
2.5 爭取縱向橫向課題,校企合作項目
通過橫向課題,校企合作等途徑,消除學校與實際工程的差距。將爭取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開展科研工作。
2.6 教材建設
結合實驗室實踐的開展,教材“C5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的編寫已經完成,該書以51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為主線,以綜合應用案例硬軟件設計為驅動,力爭做到各理論知識點闡述,通過案例和問題引入內容,重點講解軟硬件的綜合應用的思想和方法,并穿插介紹相關軟件知識。全書編寫采用由案例到理論,由硬件到軟件,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思路和方法。
該書專注高職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并與清華大學出版社達成協議,可望近期出版。
2.7 實驗室基本建設
(1)盡快完善實現科研與實踐教學配套的基本設施,場地,儀器和儀表建設;
(2)為推進科研與實踐教學,購置單片實驗開發板與電子消耗材料,為應用電子科研和實踐配套的元器件和材料;
(3)購置通信方面科研和實踐(含高頻和手機等方面)教學準備的元器件和材料;
(4)為“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搭建框架,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6年02期孫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