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
摘要:科技的進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對勞動者的就業產生了一定負面的影響,某種程度上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之間存在著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但是僅以此就認為科技進步必然會帶來勞動者的失業是片面的。本文以馬克思主義辯證的歷史的觀點為基礎對如何處理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提出實現兩者合理統一的切實對策。
關鍵詞:科技進步擴大就業勞動需求
一、科技進步與就業規模的理論聯系
由經濟學原理可知,社會生產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量受到資本總量與資本技術構成兩大因素的影響。生產過程中的科技使用狀況直接決定著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比例和形式。也就是說,生產過程中是多用一些勞動力還是多使用一些機器設備是由科技進步的狀況決定的。資本總量不變,資本技術構成越高,單個勞動力對于生產資料的駕馭能力相應地就越強,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也就越少。相反,資本技術構成不變,總資本量增加,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也就相應增加。在現實生活中,資本總量與資本技術構成是兩個絕對變化量,兩者之間極少出現同比例變化的情況,因此,在既定的時期內如果資本技術構成的發展程度低于資本總量的發展則對于勞動力的需求會上升;反之,資本技術構成的發展程度高于資本總量的發展時,對于勞動力的需求則會出現下降,進而導致失業率的上升。
從短期來看,科技進步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帶來了失業情況,具體表現為勞動力自身素質無法適應科技進步的需求而導致的結構性失業。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進步對于就業的擴大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負影響。但只看到這一點是不全面的,科技進步帶來失業的同時也會產生相反的影響。
二、科技進步對于就業規模的擴大作用
1.科技進步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規模
發展經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最根本方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最強大動力。首先,科技進步帶來了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的變革。任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是從生產工具的進步開始的,科技進步使人類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生產工具使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科技進步也使原有勞動對象的物理化學屬性發生變化,產生了新材料。同時,在高科技的幫助下,更多的資源也被人們發現并利用。其次,在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生產要求其勞動力的知識向系統化、專業化發展,這種需求可以使勞動者自覺地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以適應生產的需要。最后,科技進步也帶來了生產結構的完善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總之,科技進步已成為當今世界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資本總量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擴大了生產規模,整體上提高了就業水平。
2.科技進步形成了新興的產業部門,擴大了對勞動力的需求
科技進步使機器進入了生產領域,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對原料、燃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這樣就帶動了相關部門的發展,增加了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這一現象在三次科技革命中都有體現,每次科技革命都產生了大量的新興產業部門,為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三、正確協調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的關系的實踐探討
1.技術進步類型的選擇
一個國家選擇何種技術進步類型,是由其國情決定的。我國各個領域、地區的生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應該根據不同的層次選擇不同類型的科技進步類型。首先,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如果只顧增加技術資本的投入而大量裁減勞動力,那么不僅無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還會喪失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其次我國正處于發展階段,生產與資金尚未達到能夠全面支持尖端技術投入的要求,而短期內我國的財政狀況也很難有大的改變。可見,我國也不適于發展資金密集型技術。在現實國情下,要實現擴大就業與技術進步的統一,必須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資金狀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技術進步類型。
2.推進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規模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堅定貫徹黨中央的科技發展政策。當景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實力的競爭,我國現今已具備發展高科技的能力與條件,只要正確地執行黨和國家關于科技發展的重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我國一定會在高科技領域實現突破,同時為勞動力的就業開辟新的道路。
其次,創造特色技術體系。我國地域廣闊,情況復雜,因此要根據各地區、部門,行業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相關的科技發展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技術體系。從區域角度看,發達的沿海地區應該注重發展節約勞動力的高新技術;中部地區應著重落實介于節約勞動力和節約資本之間的中性技術政策;西部地區應以資本節約型技術作為發展的重點,強調資源開發技術和初級加工技術。
科技進步在短期內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失業現象,但從長遠角度看,要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發展科技還是最為有效的途徑。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實質上是一種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我們只有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相關政策,積實現進科技進步,一定會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的發展,切實解決好就業的問題,實現兩者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繼嚴,王永錫.中國就業戰略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2]陳建林,陳建先.科技進步與勞動就業新探[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3]金玉秋.2001-2020年我國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預測分析[J].集團經濟研究,2005
[4]姜作培.科技進步與擴大就業[J].黑龍江社會科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