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群英
多媒體CAI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活潑地展現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系統記憶所學的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積極觀察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在初三復習課中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一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一支粉筆加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此老師得認同,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不舍也不愿放手讓學生自主復習,越是到了初三年級,教師注重知識講授、機械訓練的傾向就越嚴重,課堂上只有老師的一種聲音,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積極探究,動腦思考的學習過程被忽略了,思維處于抑制狀態,因而教學復習效果不理想。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填補英語復習課中的不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夸美紐斯認為,“激發學習興趣是創造一種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課件,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而且,語言是交際工具,而語言交際活動總是在一定情境中進行的。離開情境,交際活動就難以實現。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環境或模擬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體情境中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發表達欲望。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在呈現復習專題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或模擬生活語境,啟發思維,呈現設計復習任務。如在“賓語從句”語法復習中,我沒有為語法而復習語法,而是重視創設情境,將賓語從句的復習放在學生熟悉又感興趣的情景中,讓學生了解語法結構,找出語法規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業多考試壓力大,我選取一篇學生日記,作為語篇引入,用多媒體展示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
I am a student of Grade Nine. Exams are coming.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everyday. So I no time for my hobbies. My parents hope that I can enter a good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get high marks, my teachers suggest that I have to study harder and harder. They asked me whether I have got ready for exams or not. Im not sure if I can choose one hobby to do a day. I dont think Im a happy child. I think the exam is very boring.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讓學生了解該同學的問題,從中找出含有賓語從句的句子,并自己觀察總結出什么樣的句子是賓語從句,以及賓語從句的結構和時態變化。讓學生分組討論并找出賓語從句的連接詞、語序以及時態的呼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完成了復習任務。接著,在屏幕上總結如下要點:第一,正確運用賓語從句的時態;第二,掌握賓語從句的語序;第三,正確運用賓語從句的引導詞。然后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合作活動,認真觀察下列句子,回憶賓語從句的要點。
(1)Do you know when well have a football match?
(2)He asked when they would go to the party.
(3)You know that he has gone to Shanghai.
(4)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歸納1:主句,一般現在時,從句 。
主句,一般過去時,從句 。
從句是客觀真理,用一般現在時。
如: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be)round.
(1)My mother says she will be back in a week.
(2)He asks me if whether she will be back in a week.
(3)I want to know when she will be back.
歸納2:是賓語從句的引導詞,其中if
whether若和or或者or not 連用時,通常用。
如:Tell meyou want to go swimming or do some reading.
歸納3:賓語從句的語序必須是語序,其中what、who、which作主語時就是陳述語序,作賓語從句時語序不變,讓學生觀察下列句子:
(1)Whats happening?
(2)Who likes music?
(3)What is the mather?
(4)Which is the way to school?
利用多媒體我們還可以拓展復習內容,如學生通過觀察一些句子,歸納理解賓語從句否定轉移情況和it作形式賓語代替賓語從句的情況;由疑問詞引導的賓語從句,從句主語如果是同一個人時,賓語從句常可以改為“疑問詞+to do”結構。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設計任務型提綱,可以喚醒學生的記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了其課堂教學容量的特殊功能,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體現其綜合效果,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更有利于即將備考的初三學生英語復習課上的應用,更能體現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引路人”的角色,真正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也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促使他們愿意繼續學習。
二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難點,體現大用量
重難點是教師一節課講授的主要目的、內容,如何突出重難點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若處理不好,一節課效果甚微。而多媒體的應用,正是教師處理重難點的好幫手。如在復習“主謂一致”內容時,我設計可愛的唐老鴨的動畫,展示復習提綱在大屏幕上——主謂一致應遵循三項原則:意義一致、語法一致和就近原則。例如:意義一致,從意義著手處理一致關系。筆者在屏幕上出示下列句子,讓學生思考并小組總結,然后歸納。
(1)The writer and singer come.(have)
(2)The writer and a singer come.(have)
(3)Three days too long for us to wait.(be)
(4)A hundred miles a long distance.(be)
(5)Physics my favourite subject.(be)
(6)Jame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Hawaii.(be)
(7)There many people at the meeting.(be)
(8)The police caught the thief.(have)
(9)The class the best one in the grade.(be)
(10)The whole clas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 fully.(be)
(11)All my familly the life in the country.(enjoy)
(12)None of the children of the familly interested in art.(be)
(13)Some of the apples green.(remain)
歸納1:由and所連接的并列主語如果是指一個人或一件事物時,其后的謂語動詞就用單數形式,如(1)、(2)。
歸納2:表示有時間、距離、度量衡等名詞的復數形式用作主語時,通常作為整體看待,謂語動詞要用單數形式,如(3)、(4)。
歸納3:有些名詞以-s結尾,但表示單數意義。如news(新聞)、physics(物理)、maths(數學)、politics(政治)、James(詹姆斯)等這些詞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如(5)、(6)。
歸納4:有些形式為單數,意義為復數的集合名詞,(例如people人們、police警察等)用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如(7)、(8)。
歸納5:集合名詞(例如class、familly、group、team等)用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的數取決于集合名詞的意義。當集合名詞指整體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形式;當集合名詞指其中的個體時,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如(9)、(10)、(11)。
歸納6:none作主語時,謂語動詞多用復數形式,但作為單數看待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形式,如(12)。
歸納7:some,any all,more,most…the rest,分數或百分數等作主語時,謂語動詞與它們所指代的名詞數一致,如(13)。此時屏幕上展現的知識點雖然多,但條理清楚、脈絡清晰、主次分明,學生容易掌握。
接著設計中考連接題,強化語法規則,(題目略)在語言實踐中運用,先進的媒體可使一節課加大信息容量,也突出重點,又使難點“化難為易”。從而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對復習所學知識得到系統地掌握,不但記得牢,而且使學的興趣盎然。直接地體現了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三 利用多媒體進行人機對話和反饋,有利于查漏補缺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人機交互和反饋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枯燥無味的復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使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熱情,更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愛因斯坦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如我在上初三英語時態復習課時,講解初中要掌握的五種基本時態。在每種時態的語言復習中我都編一段情景或看圖用時態說句子,寓語法教學于語篇中。如教師先告訴學生:Yesterday I came to school by bike. On the way,I saw something happen. 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What happened? 教師讓學生猜昨天發生的事情:What did I see? 通過師生的問答,以及預先在電腦設計好的問題,能使教師迅速準確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他們能有“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收獲查漏補缺。然后有所選擇地在大屏幕上做一些有代表的練習題,讓電腦對學生的答題做出評判,隨時顯示反饋信息,知識性與趣味性都很強,有時用一聲聲響(如“嘟”表示“錯了”)、用一段輕快優美的音樂或鼓掌表示“對了”以示表揚。有時就用一張哭臉臉譜表示“錯了”,用一張笑臉臉譜表示“對”,有時可用可愛的小狗點頭或搖頭表示“對”或“錯”。例如,我設計小猴摘桃子的程序,讓猴子從一棵結滿關鍵詞語的桃樹上摘桃子完成句子,根據需要用鼠標拉動某一個詞,摘下桃子,填在句子中。當選擇正確時,該詞就停在那里,并發出“咚”的悅耳聲音。當選擇錯誤時,該詞則馬上返回樹上,很有趣。人機對話,教其所需,使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能有效快速地檢查所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改錯,有效鞏固教師在屏幕上講典型的錯題和批改優秀作業。這樣,以點帶面,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助,促進及時反饋,集體受益,也免了不必要的講解,極大地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更能讓學生查漏補缺。
總之,應用多媒體教學不要為公開課而追求形式趕時髦,盲目地將單詞、語法或回答題、是非題搬到屏幕上,其意義不大,反而影響學生聽力的提高。現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是普遍的,要與時俱進成為課堂教學上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總體成績。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