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丹
傳統(tǒng)美術教育活動以灌輸、臨摹、教師示范為主,在實踐中我們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術活動。認為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但問題是孩子雖然有思想、有個性,但卻什么也畫不出來。究其原因,是幼兒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即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怎樣進行美術教學?”在此,本人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一 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環(huán)境
“興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但在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是那么的空洞、抽象。“如何激發(fā)?”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設有利的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之源。環(huán)境包括周圍生存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大到幼兒園整體布局,小到老師的一句肯定。小班一開學,我就在活動室設置了一個寬敞的美工角。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特點,投放各種畫筆、紙張,保證孩子們能自由進行涂鴉。平時,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參加活動,人員搭配上,注意強弱合作,讓幼兒互相模仿、學習。由于沒有壓力,孩子很快就喜歡到美工角去活動。活動中,用童心去欣賞作品,帶誠心去聽孩子介紹,真心給孩子一個肯定。另外,合理展示作品也是激發(fā)興趣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充分利用主題墻這個大舞臺,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間展出作品,讓孩子對活動環(huán)境產(chǎn)生認同感的同時,也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建立一種“我能畫好”的強烈自信。
二 “教”“學”互動,以孩子為中心,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
“如何讓孩子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如何讓孩子的畫面充滿靈動之氣”“如何克服孩子無從下手的局面”……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開始,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小到如何涂色,大到如何表現(xiàn)具體的物體。一步一步通過涂色訓練、局部示范、引導欣賞、動手剪折、同伴交流等方法,幫孩子解決表現(xiàn)難點。例如,“春天”的繪畫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到花園中“尋找春天”,然后啟發(fā)幼兒說說春天是怎樣的?根據(jù)幼兒的討論,示范一部分表現(xiàn)起來有難度的物體,如側面放風箏的小朋友、仰天看的小動物等,然后讓孩子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結果,一個活動下來,不同畫法、不同造型、不同色彩,個性鮮明的幾十幅作品就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上墻以后,一個色彩斑斕、生動鮮明的美麗春天就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活動后,我不定期引導幼兒在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中找找不同的地方,說說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樣一來,小朋友就無意中學到了很多表現(xiàn)手法,下次活動時,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這與教師單純地說教相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肯定,讓孩子又一次獲得了滿足、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 注重觀察,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素材積累
“觀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組織的主動的知覺。”如何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我認為,首先要有觀察的目標,另外,觀察的預備知識也很重要,以使觀察時更細致深入,且便于綜合整理。例如“螞蟻”的繪畫活動,課前我要求幼兒利用各種方法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從而引起幼兒對“螞蟻”的興趣。第二天,各種剪貼、下載圖片等有關螞蟻的資料都集中到一起。幼兒一有空,便互相欣賞、借閱、討論。在有了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我又把他們帶到了教室旁的花壇邊,讓他們對螞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接著,又編了一個《螞蟻王國》的故事,形象、具體地介紹螞蟻的形態(tài)、習性,并讓他們討論對螞蟻的認識,說說看到的螞蟻活動情況。一系列準備活動后,我組織幼兒進行了畫畫。不久,一張張形象可愛、內(nèi)容豐富各異的“螞蟻王國”就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有一二只螞蟻單獨行動的,有成群結隊在“鍛煉身體”的,有爬在樹上的,有托餅干屑的……實踐表明:如果沒有引導幼兒有目標地觀察,沒有一定的素材積累,是不可能產(chǎn)生滿意的效果的。
四 引導想象,讓創(chuàng)新思維貫穿于美術活動的始終
培養(yǎng)想象力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關鍵是抓住一個“想”字。換言之,在教育活動中,要圍繞教育目標啟發(fā)幼兒開動腦筋多想,只有多想才能出效果;其次,要尋求變異,不限制孩子們的想象。例:在開展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車”時,通過收集圖片、玩具車等方法讓孩子對各種車輛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請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意圖設計一輛多功能車。活動下來,幼兒設計出各種奇特、新穎、功能齊全的“汽車”。有滅菌、灑水、綠化的新型環(huán)保車;有救人、清掃、消毒的救護車;有保衛(wèi)安全、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子的服務車……總之,幼兒追求獨特、不雷同,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畫面上一覽無遺。這一切,告訴我們放開手,讓孩子自己畫,不僅培養(yǎng)了想象力,而且自由表達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 家長參與配合,共同對孩子施加良性影響
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我們就利用“交流欄”“家長會”“平時交談”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引導家長懂得一點兒童畫,協(xié)助老師進行輔導,鼓勵幼兒在家繪畫,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表現(xiàn)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鼓勵孩子多畫,讓孩子帶作品回幼兒園,并夸張地用畫展、獎星星等方式激勵、表揚。由于家長的參與,進一步豐富了繪畫的內(nèi)容和形式,開拓了幼兒的思路,同時,也讓我從中捕捉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從而生成一些新的、有創(chuàng)意的繪畫主題活動。
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只有運用一定的策略,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孩子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才能讓美術活動的意義、作用得以落實。
參考文獻
[1]周念麗、張春霞譯著.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袁愛玲著.幼兒園創(chuàng)造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3]張小鷺著.中日幼兒美術教育的比較研究[J].中國美術教育,1995(02)
[4]張念蕓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王偉平編著.兒童智能促進180法[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