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
紅牛下架

知名保健飲料紅牛日前被曝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引發公眾對其食品安全的質疑。紅牛也連續發表聲明回應,否認存在非法添加并援引相應文件證明自己的“清白”。雖然已有部分超市對紅牛相關飲料進行了下架處理,但在更多的超市,紅牛飲料仍在正常銷售。
有專家指出,紅牛飲料中含有的苯甲酸鈉和咖啡因,聯合使用可合成安納咖。安納咖屬于國家一類精神藥品,在臨床中被嚴格控制使用,過量攝入會產生頭痛、緊張、焦慮、耳鳴、心率增快等癥狀,長期使用會出現一定依賴性。目前還不能斷定紅牛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鈉會否生成安納咖,但在一種飲品中同時出現了這2種成分本就十分“危險”。
紅牛有沒有錯,還要等待監管部門最終對產品進行檢測后公布的結果。如果紅牛飲料中查出含有非法添加劑,那紅牛將會是面臨產品下架甚至更嚴厲的懲罰。如果事實證明飲料中成分合乎規定,那么該反省的則是食品監管部門。什么添加劑可以添加?什么不可以添加?是否需要公示?
監管細節決定著百姓的健康,千萬馬虎不得。
近日,北京市政府表示,將用3年時間,給“地溝油”上“緊箍咒”,即籌建百分之百源頭防控體系。到2015年,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廢棄油脂回收處理實現規范化運行,規范收運率達到100%。
北京今年擬將“地溝油”監管納入《食品安全條例》。按規定,就餐人員超1000人或營業面積超1000m2的餐廳及學校、高校等單位食堂,強制統一回收廢棄油脂。但是小餐館如何規范,北京正在積極探索。
北京的“地溝油”源頭防控體系主要內容包括:餐飲服務單位須按相關“國標”、“地標”,配建或配置油水分離器、專用收集容器等設施設備,用來回收油。這些回收油將定點處置,有關部門將引導餐廚廢棄油脂收運處理企業與生物柴油等化工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即“定向”合作關系,以實現廢棄油脂的定點處置。
北京治理“地溝油”的決心和舉措,給各地帶來了諸多新啟示。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就《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擬將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汽車和汽車掛車一并納入召回管理。
相比較而言,2004年制定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僅是規章制度,既沒有明確要求數據保存,也沒有對違規做有效懲罰,基本只能靠汽車廠家自覺。而新出臺的條例不但強制召回缺陷車輛,還增加了懲罰力度。生產者、經營者不配合缺陷調查,且拒不改正的,將處以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自從豐田汽車全球范圍內召回汽車后,消費者對于汽車召回事件的關注度陡然增高,隔三差五總能看到汽車召回的消息。盡管不能簡單地理解召回就代表汽車質量下降,但是存在召回案例,勢必意味著有質量問題有待完善。汽車召回僅僅是彌補問題的手段,而根治汽車問題,還要通過提高質量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