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


記者在太原采訪,漫步在波光粼粼的汾河兩岸,悠悠的河水把太原城一分為二,汾河東岸東南就是小店區,華燈初上,透過鱗次櫛比、流光溢彩的高樓剪影,小店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波蕩漾的汾河東岸。
歷史和現實在這里交匯
小店區是太原市轄區之一,位于太原市的東南部,晉中盆地的北端,東與晉中市榆次區接壤,南與清徐縣毗鄰,西與晉源區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內環街與迎澤區相連。小店區城鄉一體,南農北商,高新技術密集,交通通訊便捷,是太原市“南移西進、擴容提質”城市發展戰略的主要擴張區域,是太原市與晉中市聯合開發的前沿地帶,具有空間大的區域優勢。
飛速發展的小店因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而更顯厚重。
唐時狄仁杰就生于今天的小店區狄村。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
無獨有偶,也是在小店狄村。武昌起義前夕,同盟會員楊彭齡在此策劃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勝利后,北方重鎮西安率先響應,于10月22日成功暴動。山西巡撫陸鐘琦感到新軍不可靠,準備在28日前把他們調出太原。關鍵時刻,新軍將領溫壽泉、閻錫山、趙戴文等人連夜開會,決定武裝起義。10月29日凌晨,大家公推的起義領袖姚以價在城外的狄村軍營的大操場上發表誓言“要救我們中國,非推翻滿清不可;我寧愿拼個死活,也不愿意當亡國奴!”大家振臂相應。義軍從狄村出發,在短短的3個小時內,義軍搶占了巡撫衙門,擊斃了陸鐘琦,奪取了軍械局和彈藥庫,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太原是繼西安之后,辛亥革命中北方第二個起義成功的城市。
事后,孫中山先生評價:“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當時,南方首義的武昌遭到清軍瘋狂地進攻,北方首義成功的西安非常孤立。太原起義,擴大了北方革命的勝利成果,支持了西安義舉,切斷了南北交通,使遠在武昌前線作戰的清軍腹背受敵,促使了清政府的垮臺。
轉型跨越中的小店
小店區城中有鄉,鄉中有城,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面積295平方公里,建成區50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十一五”期末,小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一,經濟社會發展指數位列全省第三。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出入山西的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太原南客站、太舊高速武宿樞紐、太長高速小店樞紐四大交通樞紐在小店區聚集,一港十一路暢通全省。兩個國家級開發區與小店區相包相容,太原高等職業教育園區、山西大學、中科院煤化所中試基地等200多家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小店區,是山西省建設太原都市圈、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的核心區,建設太原南部新城的重要承載區。
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立足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國家級新材料、省級信息產業、省級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和省級生物制藥五大產業基地建設,小店地區正在形成以三一重工等為龍頭的世界一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富士康為龍頭的電子裝備、高性能鎂合金等新材料產業,以長安重汽、納克太陽能等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打造成為全市新興產業聚集區。
科技創新領航示范。依托經濟區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質量檢測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工業技術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機構,形成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的自主創新基地,打造全市科技創新領航區。
宜居宜業活力彰顯。全力打造以南內環街IT產業為主導的省城數碼產品和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以親賢北街、長風大街、學府街、長治路為主的“豐”字型中央商務區,以龍城大街、晉陽街、南中環街、長治南路為主的“豐”字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以太原南客站、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武宿樞紐為依托的現代物流港片區、以恒大綠洲、名海星河灣等千畝商住小區為代表的小店城鎮生態景觀居住片區等重點片區,打造宜居宜業新城區。
小店有農村面積236.3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80%,耕地17.9萬畝。總人口75萬,其中農業人口13.8萬,占全區總人口的18.4%,2011農民人均純收入12022元。根據省市加快農業轉型跨越發展的要求,小店區農業發展重點是:實施兩大工程,強化四項措施、做強四大產業,建設三個基地。
都市里的觀光農業
燦爛的陽光里,記者見到太原市小店區賈家寨村村委會主任武吉海,談到賈家寨村的新農村建設時,這位46歲的漢子侃侃而談,如數家珍。這個都市里的村莊有農戶420戶、137031,土地2350畝,其中蔬菜面積14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28100元,是太原市重要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新農村建設先進村。
賈家寨村馬路平坦,街道整潔。武吉海告訴我,村里投資1150萬元,完成村內道路硬化11萬平米,硬化率達到100%,實現路面黃土不見天。引進艷陽璽品牌連鎖超市,建設便民點3個,面積180余平米,做到品種齊全,擺放整潔,明碼標價,規范經營。投資400余萬元,建成集老年活動、黨員之家、農家書屋、文體活動、新型農民培訓等為一體的2000余平米的綜合服務大樓,硬化健身廣場1300平米,文體娛樂健身活動設施全部配備,農民文體健身活動如火如荼。
按照區職業高中每生每年補助1200元、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生每年補助1500元的標準,全村職業高中在校生全部享受了學費全免和困難補助。“新農保”參保率100%。
在相鄰的孫家寨村蔬菜基地益豐新品種示范園里,記者與正在大棚里忙碌的農業專家曹孟梁聊了起來。孫家寨村和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省農科院建立長期協作關系,建成占地100畝的益豐新品種示范園。曹孟梁指著那些培育的蔬菜告訴我,示范園每年示范蔬菜新品種300個以上,新技術5項,有30多個品種實現大面積推廣帶動周邊農戶建立了2萬畝的蔬菜生產基地,畝均增產15%以上。在示范園的帶動下,總投資1000萬元,按照太原溫室大棚建造技術規范,新建蔬菜大棚4000間,高標準改造原有溫室6000間,形成萬間設施蔬菜群,基本實現人均一畝大田菜地、戶均一畝設施蔬菜。他們還定期舉辦免費技術培訓班,村民們學技術熱情高漲。
孫家寨村共有農戶524戶,2110人,全村耕地面積2650畝,其中專業菜田2100畝,占到全村耕地面積的79.2%,是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專業村。全村經濟總收入66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01元,是山西省“一村一品”標兵村、科技示范村、太原市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太原市首批特色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村委會組織菜農成立了金家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并計劃在本村及周邊建設占地約3000畝、總投資100億元的綜合性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市場,力爭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帶動孫家寨及周邊蔬菜產業的發展壯大。
而太原華辰農耕園是煤焦領域資本向現代農業領域轉移并取得成功的一個典范。園區地處小店、榆次、清徐三角地段,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氣候適宜、空氣新鮮、民風淳樸,園區依托本地優良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引領全區旅游觀光農業,打造山西一流示范園為目標,2012年被命名為省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示范點。
華辰農耕園占地800余畝,主營雞、魚、鵝的養殖,農村文化體驗、農家樂、農家作坊,休閑、觀光度假、服務及瓜菜籽的科研種植。企業規模達到21200萬元,企業管理人員30人,帶動農民就業130人,輻射周邊農戶500余戶。
農耕園形成了春賞桃花杏花摘草莓,夏品甜瓜西瓜早黑寶,秋有梨果核桃棗,冬有反季節蔬菜,四季有花、全年有果的采摘旅游模式。同時借助豐富的文化資源,長年開展地方文化演出,是太原市民旅游、觀光、采摘、餐飲、農事體驗、文化娛樂的理想場所,年接待人數突破10萬人次。
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回報社會
4月13日上午,小店區真武路上鑼鼓喧天,紀念晉劇藝術大師丁果仙逝世40周年的“曠世果香”晉劇名家演唱會正隆重舉行。8時許,丁果仙大師的親傳弟子劉寶俊、馬玉樓、劉漢銀等八大弟子攜弟子趕來,丁果仙生前搭檔、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92歲的程玉英、86歲的牛桂英、83歲的花艷君也來了,白發蒼蒼的藝人相逢,感染了全場。看到這么多名角,戲迷們特別高興,不停拍照喊好。
演出開始后,舞臺下即刻被戲迷圍了,個水泄不通,兩側的通道上,戲迷有的踩板凳、有的踩三輪車,頂著驕陽、伸長脖子陶醉在戲中,就連緊鄰的一座半拉子樓房內,一個個窗口都趴著不少腦袋。從榆次騎電動三輪車趕來的徐福鎖因為來晚了,就索性隔著柵欄在場地外聽起了戲。
此次演出活動共安排有49個節目,70多位新老藝術家登臺清唱或彩唱,演出從8點一直持續到14時30分,就連中午也不停戲,戲迷們看得直呼過癮,甚至忘了吃飯。
晉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藝名“果子紅”。她創造的晉劇須生“丁派”唱腔,把晉劇須生的表演藝術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有“山西梆子大王”的稱譽。
為這次活動出資20多萬元的羅賴娃是小店區人,是個晉劇迷,妻子是丁果仙大師的再傳弟子,聞聽八大弟子的心愿后就自籌資金并勞心費神地張羅了起來。
8月1日上午,由小店舉辦的非公經濟人士為“平安校車”及“濟困助學”資金捐贈儀式在昌盛西街舉行。地處小店的山西藍海實業集團、太原市遠東食品有限公司、鑫上海灘國際會館聯合發起“平安校車”及“濟困助學”基金,并注入第一筆資金共計90萬元。山西藍海實業集團董事長王茂新說:“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民營企業的財富就是全社會的財富,在努力辦好企業的同時,把企業財力積極投入到社會發展中去,應該成為民營企業追求的基本目標。”
小店區區長陳向陽說,近年來,小店區非公經濟建設圍繞“發展”這—要務,按照依法經營、規范管理的要求,規模不斷壯大,效益不斷提升,涌現出一批引領示范全市的企業和企業家,在抓好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企業家時刻牢記自身的社會責任,捐資助學、回報社會、回報群眾,成為小店區非公經濟發展的典范。
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長、小店區委書記張金旺告訴記者,小店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把小店區建設成為太原市最具活力、領先示范全省、在中西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新區,跨入全國一流省會城市一流城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