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
我們在4月初對市場的評判,即4月中旬開始,會出現指數小幅上行,而市場呈現個股異常活躍的做多氛圍。從目前市場看,已經逐步實現了這樣的預期。當大指數站穩多空平衡區之上時,市場的做多熱情明顯被調動,很多人覺得不可能的情況下,市場反而走好。這里面的原因,我們前面提過,宏觀經濟確實很不好。但是,月初預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的逆周期調控必然要出現。所以,我們預期在4月中旬過后,關于流動性局部寬松的消息會陸續出來。
有一個問題很少有人關注,就是那兩個T+0的ETF300指數基金。據公開信息看,這兩個由嘉實與華泰發行的基金,規模可能達到800億元,而且它們是滬深300指數擬合基金。未來不管是用實物認購,還是現金認購,都能在短期給市場帶來數量不小的增量資金。而我們注意到前面大指數的下行,一批滬深300的指數成分股都被壓至低位,這就為未來該基金發行后的建倉帶來便利。如果在這兩只基金進場之前,上證指數已經能站穩10月線之上,未來基金進場可能帶來的沖力將有150點。很多人可能低估了這次行情力度,因此,會在低位押不上倉量,而在指數形態明顯走好之后,才迫不急待地押上。這種做法不是一般的錯誤。在指數結構為一個大盤整結構中,捕捉低位節點的重要性是令自己的倉位處于安全邊際;而在放量突破時,往往是應該順向減注的。否則形勢一變壞時,流動性立即消失,想減倉,你都不知道要減給誰。還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指數上行結構,雖然不是上行推動,但它是有足夠的空間可供騰挪的。
波動分析所解決的事,并不是用來預測,而是用來作對策。雖然它有極強的預測功能,但這不應該成為波動研習者所追求的東西。作為普通投資人,很尷尬的事是,既要當分析者,又要當交易者。在市場中混,往往這兩種思維在市場混沌區中是最容易打架的,一個好的分析者未必能成為一個好的交易者,而一個好的交易者應有自己必須遵從的原則,趨利避害是最起碼的素質。所以,遵從市場先生的指示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人的觀點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怎么完成你的交易,讓你的操作是正收益。
總體上,我們此前所預期的上行結構還遠沒有結束,我們仍然堅持此前觀點:4月中旬至6月初,市場會出現異常活躍的個股行情,而這期間指數最好不用大漲,這樣可以使行情延續得更久。今年的主要行情就是上半年,把握好上半年也就是第二季的行情,是非常重要的事。進入二季度末,估計不太好的半年報會有很多,而且新股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新三板制度等負面的東西也會出來。因此,我們認為與其被動防守,不如在指數環境好的情況下,作適當的主動進攻,待市場全面轉熱時,再酌機逐步退出,這樣的策略可能更妥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