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宇


一心指望的養老錢竟然只是“空頭支票”?這樣的現實讓我們不禁愕然,未富先老,何以安享晚年?
60多歲的老人販毒只為養老,匪夷所思嗎?
今年3月23日,現年已逾60歲的鄭某,在攜帶125克毒品返回遵義的途中,被當地民警抓獲。鄭某稱,自己沒別的本事,只能靠販毒養老。
無獨有偶,2009年10月,遼寧營口大石橋市警方曾抓獲一名76歲高齡的販毒人員孫某。根據孫某的交代,他1990年來到大石橋市,在那生活20年,沒有一個兒女過來看過他。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感覺到依靠兒女養老不可能了,想讓自己晚年生活得更好一點,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多賺錢,最終干起了販毒養老的勾當。
雖然從法理上講,鄭某和孫某都是罪有應得,但是很多人從感情上對他們都表示了同情。同情之余,我們不得不思考,除了鋌而走險,還能做些什么來養老?
養老金空賬1.7萬億元
近日,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透露的一組數據,引發了關于“虧空”和“養老”的熱烈討論。據他介紹,截至2010年底,中國個人賬戶記賬額1.9萬億元,其中做實賬戶僅2039億元,等于賬戶有1.7萬億元的缺口。世界銀行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更預期,“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間,中國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
目前,中國城鎮職工養老金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個人和企業分別按職工本人上年工資總額的8%和20%繳納保險費,從理論上講,記入個人賬戶基金的保險費為個人繳納的8%,企業繳納的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但在實際運行中,個人賬戶基金被用于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支出,出現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問題。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3月7日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養老金收入大約為1.3萬億元,支出約為1.2萬億元,略有結余。據此,胡曉義稱:“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
如果僅從全部養老金收支來看,胡曉義上述表述符合事實。但國內學者認為,盡管中國養老金目前收支仍有結余,但實際上全國多地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資金全部參與了收支核算,實際上是個人賬戶資金參與了社會統籌支付,也就是將未來的養老金填補了目前統籌資金的“窟窿”。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目前中國城鎮職工按照工資的8%繳納養老金并建立個人累積賬戶,雇主按工資總額20%繳納養老金,由政府建立基本養老金統籌賬戶。但是社會統籌賬戶收不抵支,占用了個人賬戶的資金,形成了養老金收支缺口。
與巨額養老金空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中國內地有1.85億60歲及以上老人,65歲及以上人口也達到1.23億,占總人數的9.1%,規模超歐洲老年人口的總和,中國的老齡人數已經占世界首位。與日俱增的老年人口,對養老金無疑是個考驗。
以房防老概念新
“都說養兒為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這句歌詞讓聽者心酸,是因為它道出了現今的一個實情:獨生子女時代,且不說“養兒防老”的念頭,光是贍養老人的責任就會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
傳統的養老思想正在被修正,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便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國外較推崇的一種養老方式。
“ 以房養老” 實際上就是“ 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去年,中信銀行首家推出了養老按揭貸款業務。
據介紹,該“以房養老”業務要求借款人為養老人本人或法定贍養人,養老人本人須年滿55歲,并且擁有2套或以上住房。貸款金額根據擔保物價值和養老人養老合理需要的資金確定,計劃累計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抵押住房評估價值的60%,且每月實際發放的養老金額不超過2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檔次基準利率或上浮1.2倍左右。以一套估值100萬元的房子為例,消費者最多可從銀行貸款60萬元。假設貸款期限為10年,則每月可得養老金4000余元。
如果這種方式可以得到推廣,也不失為一種養老的新選擇。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以現行的規定,住房使用權只有70年。人老了,房子使用權也相對短了,有的離規定年限只有十幾年,有的甚至只有幾年。房子使用年限減少,價值就低,不僅本人抵押不劃算,而且購買者也不劃算,因而,在實行“以房養老”之前,還得明確房屋70年后的結轉,如此才抵押得實在,他人買得也放心。
金融投資穩收益
按照現在的退休年齡計算,假如男性準備60歲退休,退休后每月需花3000元錢,按平均壽命80歲來計算,則要為自己準備20年的養老金。不考慮通貨膨脹,則需要0.3×12×20=72萬元養老金。所以,為養老金做準備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金融投資,其中包括基金投資、收藏品投資等。
對于完成積蓄養老金的目的來說,投資理財最首要的條件就是“穩健”。因此,選擇金融投資的手段儲蓄養老金,就要選擇保本保息相對穩健的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比較普及的選擇是基金,由于可以一筆投入,也可以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不定期不定額,所以投資比較方便。不過基金品種繁多,預期目標的收益率不同,風險偏好也不同,因此在投入時點上,利用一次性投入和定期投入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更利于輔助養老。
國債也是不錯的選擇, 它的門檻較低,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每年定期購買國債或者進行儲蓄,依然采取定投的概念,只是按年為單位。目前,電子國債分為3年和5年,年利息分別為5.58%、6.15%,略高于存款,而憑證式國債除3年期和5年期,還有一年期,利率為3.85%。
商業保險不可缺
商業養老保險無疑是社會保險的有力補充。據悉,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主要由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組成。政府提供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作為養老體系的基礎,據統計,其發放的目標替代率不超過58%。2011年,全國月人均養老金水平是1 5 3 1元,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企業為職工安排的企業社團補充養老金計劃,這種形式在中國剛剛起步,除了少數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員工之外,“企業年金”對很多人仍是陌生的名詞。這不僅不能保障個人退休生活水平,也無法應對養老所需的醫療、護理等額外支出。此外,就是個人選擇的補充商業養老保險。
投保商業養老保險,首先要全面地考慮自己的養老保障需求,可自己列個清單,然后清楚自己的工作年限以及在生命周期內財產的幾大分配途徑,再結合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選擇投保的額度。但一般根據國際上通行的準側,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額度應該占到全部養老保障需求的25%-40%。
目前市場上有養老功能的保險產品主要有傳統型、分紅型、投連型和萬能型等幾種。有保險專家指出,在當前金融危機之下,投連型和萬能型的風險比較高,建議一般工薪階層選擇傳統型和分紅型保險。
退休后領取社保養老金金額計算方法
目前社保養老金可以從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兩方面領取
1. 個人賬戶的資金全部由個人繳納,以您繳納社保的繳費基數8%為計算標準。例如,您每個月繳納的繳費基數為5000元,那您每個月需繳納400元放入您的個人賬戶。個人賬戶會按照1年期定存利息來為您計息,這也就意味著,個人賬戶未來領取的錢全部都是您自己存的錢。
2. 統籌基金的資金由企業來繳納,以社保繳費基數的20%來繳納,到未來法定退休年齡時可以領取。計算的方法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指在退休年齡退休時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指所有各年繳費基數的平均值)×(繳納養老金年數)%。
舉例:郭先生30歲參加工作,預計60歲退休,假設城鎮預期壽命為80歲(同時不考慮利息因素)。假設郭先生平均每年按照5000元/月的繳費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退休時上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0000元,那郭先生在60歲退休時月領養老金為多少元呢?
計算:退休時,養老金繳納年限=30年,規定計發月數=(80-60)×12=240月月領養老金=個人賬戶+社會統籌賬戶
=每月繳納工資基數×8%×12×繳費年數/計發月數+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繳納養老金年數)%
=5000×8%×12×30/240+(20000+5000)/2×30%
=600+3750
=4350(元)
* 鏈接
國外養老模式
新加坡:兩種形式來養老
老年人在新加坡被稱為樂齡人士。62歲以上的樂齡可以從公積金賬戶中領取養老金度日,政府也允許老人將自己擁有的祖屋或私人房產進行部分或全部出租,以換取租金養老。
除此之外, 新加坡以房養老還有一種形式: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請將房子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或金融機構,由這些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內,待其去世后,房屋產權由這些機構處置,進行抵押變現并結算利息,剩余的錢則交給其繼承人。
英國:以房養老
英國人退休后得依靠國家養老金,而這部分錢在2010年是每人每周97.65英鎊,只相當于以最低工資水平工作兩天的收入,這對于維持一個相對舒適的晚年生活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多數英國人通過以房養老的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
美國:結伴養老
在美國,對于那些在意老邁親人獨居的遷居者來說,一項叫“家庭共享”的社區倡議可能幫助他們得到慰藉。芝加哥老齡化辦公室在早些年就推出了“家園共享”計劃:將60歲及以上,年齡段相仿,又有興趣共享一個家的個人,以合得來為前提,進行甄選和配對。
荷蘭:制度養老
荷蘭是“ 以房養老” 模式的起源國,但實際上,荷蘭人對這種養老方式并不感興趣,因為荷蘭的養老金制度十分完善。一般人65歲退休,退休時可以拿到工作時收入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