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燕卜蓀(William Empson,1906-1984),上些年紀的人大概會記得他是20世紀30年代北京大學及西南聯大一位非常有趣的英國文學教授,新中國第一批英語工作者中很多人曾受他的點撥,可以說他的思想和學術在我國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而在今天的大學生中,對燕卜蓀的了解可能大多源于英語文學批評理論。他與導師,劍橋大學教授理查茲(I.A.Richards)為20世紀初開始風行歐美的新批評理論打下重要基礎,他的《七種類型的含混》(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更是成為研習西方現代文學者的必讀書目之一。不過,這篇小文并非要談論什么艱深的理論,而是要聊些燕卜蓀生活中的趣事,特別是有關喝酒的故事,當然,我們之所以能夠知道“大師”的這一面,要感謝約翰·海芬頓(John Haffenden)近年出版的那本內容翔實、文筆風趣的《燕卜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