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曄 唐愛琳 周至美
“舌尖上有兩個中國:一個是有傳統飲食文化和悠久歷史的中國,一個是‘擲出窗外網站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另一個中國
近日,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片以其華麗的視覺奉獻了一場味覺盛宴,吊足了中國吃貨們的胃口。但27歲的復旦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吳恒卻忍不住潑了一盆冷水,他在接受采訪時說:“舌尖上有兩個中國:一個是有傳統飲食文化和悠久歷史的中國,一個是‘擲出窗外網站上的中國。”
吳恒就是“擲出窗外”網站的主編。之所以給網站取這個名字,其中不乏有向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以及食品安全相關立法者等“先行者”致敬的意味。
1906年,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自己在一家加工廠的經歷寫了一篇名為《叢林》的紀實小說,里面不乏許多惡心的段落。時任總統羅斯福邊吃早餐邊閱讀此書,總統先生突然大叫一聲,跳起來,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并把剩下的一截香腸扔出窗外。
隨后,羅斯福與辛克萊見面,推動通過了《純凈食品與藥品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的雛形得以創建。
在吳恒的“擲出窗外”網站上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充斥著“黑心企業制造的黑心食品”的中國。
網站的首頁是以藍色和紅色為主基調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其中藍色表示食品安全較好的地方,如果一個地方的顏色逐漸變紅,則表示食品安全形勢在惡化。而目前,從這份食品安全地圖看來,中國只有四個省份和地區的顏色沒有變化,它們分別是新疆、西藏、青海和臺灣。
網站提供了地區、食品名、關鍵詞查詢等內容。此外,吳恒還設立了“中國食品達爾文獎”,旨在曝光那些“以毒害中國人為目的、起到毒害效果、挑戰了道德底線、突破了想象力、毒害人數較大、程度較深”的食品。并且,他們還會給首家曝光該類食品的新聞媒體頒獎,獎金為1.4元(諧音“一塊死”)。早前,網友們已經投票選出第一個有毒食品——“地溝油”,而1.4元獎金的“獲獎者”是《重慶晚報》。但獎金迄今無人認領,按照規定,“獎金將進入獎池,累積到下一屆”。
“應該有所作為了”
其實在2011年4月前,除了在寧夏支教一年的經歷之外,吳恒和普通學生無異,泡圖書館、掛網、寫論文和背單詞是他的重心所在。當他發現“牛肉可能由致癌的牛肉膏制作而成”的消息后,開始搜集和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危機信息——那個時候,他已經吃了半年的10元牛肉蓋澆飯套餐。
“應該有所作為了。”吳恒所受到的公民教育和實踐,讓他成為一個并不是只會在口頭上抱怨的人。他決心要做些事情。
2011年5月11日凌晨,他在人人網上發表了一篇日志,名為《尋志同道合者》。“做個有毒食品的維基百科要不要!”他在文章里寫道,“一塊來吧,我們也能改變點什么。”
就這樣,吳恒召集到34名志愿者——除了一人負責制作網頁之外,其他人都開始不停地搜索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
33名志愿者搜集了正規媒體在2004年到2011年七年間,有關中國食品安全的17000多篇報道,并將經過挑選的2107篇上網。為了方便統計和查詢,他們將這些報道制成數據庫,并為每篇報道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關鍵詞。
他們還在網站設置了一個添加接口,網友無需注冊即可上傳食品安全方面的報道。截至2012年6月3日,該網站已有2773篇報道。
作為主編的吳恒,除了審核這些報道外,還寫了一份數萬字的調查報告。這份名為《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的報告,以模仿德國人馬丁·尼莫拉的詩作為開頭:“起初他們在嬰兒奶粉里摻三聚氰胺,我還沒有養孩子,我不說話……最后,我依然被毒死了,但沒有人能告訴我是什么原因,因為,后來大家都被害死了。”
今年4月,吳恒將自己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投稿給《蠻子文摘》。“當時正值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期,像吳恒這種有行動力的公民是這個時代的珍稀物種。”《蠻子文摘》的運營人員認為。當月,調查報告正式在《蠻子文摘》刊出。
于是,“擲出窗外”網站瞬間火爆起來。5月3日,網站因訪問量過大而癱瘓,這令吳恒始料不及。在那十多天里,吳恒掏錢升級了網站的服務器。
“我們一起推進的一毫米”
隨著網站影響力的逐步提升,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也隨之而來。今年5月4日,吳恒接到了上海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食安辦”)相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要和他談談。
5月14日,食安辦致電吳恒表示要赴學校約談,理由是“既然我們是要來交流學習的,那還是我們登門比較好”。吳恒感覺很驚訝:“雖然我是看童話長大的,但聽到這段話,還是非常意外的,心里還是略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5月15日下午,在復旦大學光華西主樓2201房,吳恒用69張PPT,將4萬多條反饋意見展示在食安辦一行9人面前。
“我們消費者該相信誰,又能相信誰?有權人可以吃特供,有錢人可以吃進口奶粉,窮人就只能吃三聚氰胺?”吳恒問,“為什么我們缺少強有力的監管?”
“實際上,即使我們管食品安全的人,也沒有特供,我們也是自己從街上買。”食安辦一位官員辯解道。
緊接著,吳恒這個歷史地理學碩士又談到了美國成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這段歷史,食安辦一名官員說:“即使在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
食安辦的官員提出,愿意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讓網站繼續做下去。吳恒婉拒了他們的好意。
談話進行了兩個半小時,輕松愉快。吳恒被政府誠懇的態度所折服,他認為這可能和他之前對政府的期望值太低有關。
吳恒在人人網寫了這次約談的紀要,題目為《那一年,我們一起推進的一毫米》。他跟朋友開玩笑說,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態,這篇紀要有可能別名為《吳恒教你如何在兩個半小時內變五毛》。
吳恒說自己會堅持把網站做下去:“如果有一天,‘擲出窗外網不再是你想象中一樣之時,請把它擲出窗外。”
(摘自《南都周刊》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