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明 吳躍紅
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大到幾百萬元的巨額賄賂款,小到幾千元的財物,一概坦然笑納。而且,受賄時肆無忌憚,竟然通過銀行匯票和支票轉賬的方式收受賄賂款
戴偉中的“資本”:從工程招標到建設款支付,必須由他審核簽字
今年49歲的戴偉中,是一個擁有碩士學位的副廳級領導干部。2004年年初,戴偉中被任命為剛組建不久的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港集團)總裁助理,一年后升任副總裁。從2008年起,他又兼任臨港集團下轄的臨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分管招商、土地、規劃、工程建設等工作,可謂大權在握。
說到臨港集團,不能不提到臨港新城。臨港新城位于上海東南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根據規劃,臨港新城將是上海經濟發展重心東移戰略的大舞臺。而臨港集團正是依托這一大背景成立的。
臨港集團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冊資金30億元。2011年5月,上海市國資委再向臨港集團注資30億元,總共60億元,作為臨港產業區的發展資金。與此同時,臨港集團通過銀行融資累計約300億元,用于產業區建設發展。
臨港產業區內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工程,從工程招標到建設款支付等重要環節,必須由戴偉中審核、簽字。因而,在承包商眼中,戴偉中就是“財神爺”,他們紛紛以能與戴偉中結交為幸。戴偉中也經常給他們“上課”:打不通他這道關節,不但拿不到工程,就是拿到工程也不一定能拿到錢!
能請到戴偉中吃飯,成了承包商們的莫大榮耀。但承包商們發現,戴偉中“原則性”很強,酒桌上可以與人談笑風生,一般的小錢小禮也可以笑納,但“實質性”的事卻避而不談。
承包商的算盤:既然戴偉中敢收大錢,以后就會在承包工程方面幫大忙
2004年下半年,承包商朱水忠(另案處理)經人介紹與戴偉中相識。平素看似難以接近的戴偉中,對這個看似小包工頭的朱水忠卻青睞有加,讓其承接了不少工程,賺了不少錢。
俗話說得好:“來而不往非禮也。”自從與戴偉中打交道后,朱水忠一直想找機會“重謝”。2005年4月,戴偉中看中了上海一處價值460多萬元的房產。付房款那天,按照事先與戴偉中的約定,朱水忠和戴偉中的妻子一起去辦理付款等手續。朱水忠當然明白,戴偉中是讓他支付房款。本來,朱水忠已經打算送200萬元左右給戴偉中,以表謝意,但他怎么也沒想到,戴偉中竟讓他支付460多萬元房款,這比他預想的行賄數額超出了一倍多。
但朱水忠轉而又想,既然戴偉中敢收大錢,以后就會在承包工程方面幫大忙。于是,朱水忠用銀行匯票為戴偉中支付了460萬元購房款。之后,戴偉中購買車位,又是朱水忠用銀行支票支付了20萬元。一年后,戴偉中想購買一套總價570多萬元的房產時,朱水忠又通過銀行匯票送上了300萬元。
戴偉中果然沒有讓朱水忠的“慷慨”白費。他不僅為朱水忠掛靠資質較好的公司提供幫助,以便其承接更多更大的工程,在業務方面也為其出謀劃策,并采用直接委托、議標等方式,讓朱水忠承攬到了多項工程。檢察機關調查發現,2004年至2010年,在戴偉中的幫助下,朱水忠承接了18項與臨港集團有關的工程,總價值達3.9億余元。
應對調查也計算成本:使出虛假借款還款“連環三招”
2010年7月,戴偉中聽到風聲,紀委將要對他進行調查。他趕緊約朱水忠見面,商量對策。兩人及其家屬設計了幾套應對調查的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是,戴偉中將用受賄款購買的房產轉賣給朱水忠。但戴偉中到房產交易所咨詢后得知,轉賣房產需繳納100余萬元契稅等費用,覺得這個計劃“成本過高”。況且,當初賄賂款是通過銀行匯票轉賬的,這些受賄痕跡不是用轉賣房產就能消除得了的。如何抹去這些痕跡,讓戴偉中頗費了一番腦筋。
思量再三后,戴偉中最終選定了一套成本最小、“可信度”最高的方案——虛假還款,即把收受的賄賂款如數“還給”朱水忠,用虛假的借款、還款協議來掩蓋真實的行賄受賄行為。雙方還約定:等風頭過去后,朱水忠保證將這些錢款再打回到戴偉中的賬上。
于是,戴偉中使出了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連環三招”:第一招,從2010年8月到2011年2月,戴偉中讓妻子數次通過銀行,將朱水忠為其支付的房款連本帶息共985萬元劃到朱水忠妻子的賬戶里。第二招,2011年2月18日,戴偉中約朱水忠夫婦到自己家里,拿出事先打印好的11份借款協議、借條等,讓妻子、朱水忠夫婦分別簽字。在簽這些協議和借條的時候,戴偉中還讓他們用不同的筆簽姓名和日期,為的是看上去覺得不是同一天簽的,以對應多次借款、還款的假象。第三招,戴偉中與朱水忠訂立攻守同盟,以便在接受調查時“沉著應付、對答如流”。
戴偉中自信這幾招足以成為自己的“護身符”。他沒有想到,在檢察官面前,這些看似無懈可擊的“高招”,只用了幾個回合便成了畫蛇添足的敗筆。經司法鑒定和其他證據佐證,這11份虛假借款協議、借條反而進一步驗證了戴偉中收受巨額賄賂并費盡心機掩蓋犯罪的事實。
面對鐵的事實和證據,戴偉中不得不如實交代其犯罪經過。
據檢察機關指控,戴偉中于2004年至2011年,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建設中謀取利益,共收受賄賂人民幣804萬余元、美金2萬余元。
2012年4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戴偉中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編后:戴偉中的“落馬”警示我們,滋生腐敗最先突破的是廉潔自律這道防線。因此,黨員領導干部保持清廉必須固守廉潔自律這條底線。特別是在面對誘惑時,要算好政治、經濟、名譽、家庭、自由、親情、健康等“七筆賬”,不心生貪念,不心存僥幸,不做糊涂蠢事。要保持清醒頭腦,時刻警鐘長鳴,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則,在行動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節。只有如此,才能遠離腐敗的泥潭。
(摘自《記者觀察》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