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誠
在這種新鮮的“對視”和“互動”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政治文化上
“完全沒想到,一個西方國家的政治家,澳大利亞原總理陸克文,能與中國大陸普通網友交流,還能和我這樣普通的網友微博私信。”今年4月28日晚,浙江嘉興一個網友難掩內心的興奮和驚喜,在網上“炫耀”說。
最近一段時間,當國內網民苦于借助“翻墻”技術才能登錄國外的社交網站(如Twitter、Facebook)時,他們猛然發現,一大幫新鮮的西方面孔竟“自投羅網”出現在中文微博上。這其中,一批西方政要開設的個人微博尤為引人注目。
陸克文旋風
陸克文的微博開通后,迎接他的不僅僅是對這位“中國通”的歡迎,還有一連串的中國式詰問。譬如,對其真實身份的懷疑(在被新浪加V認證之前),對其微博是否有人“代筆”的揣測,以及對其開通中文微博動機的質疑,是不是臨近選舉、討好華裔選民的“公關”手段。更有一些網民責問,其為何在擔任澳總理和外長期間,“對北京不夠寬容”。
不過,陸克文還是在短時間內施展了他的個人魅力,主動轉移了焦點。隨著他發微博數量的增多,對其質疑和指責的聲音也逐漸減少,中國網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風格”的西方領導人。
在微博上,他自稱“老陸”,平易得像鄰家大叔。他從不談論宏大話題,似乎也不關心國家和世界的前途命運;他不傳播個人政治理念,也沒宣導澳大利亞外交政策,更不指點中國政治或社會問題。相反,他更愿意分享輕松的個人生活,透明地向外界介紹他和其他家庭成員——“大秀”兒子與兒媳的婚禮照,張貼一家幾口四世同堂的“幸福照”,陪兒子從字典中查“真牛”(中國人的口頭禪)的意思,還謙虛地“請大家多多指教”……
從微博上能感受得到,很多粉絲近乎狂熱地追隨著他,他們大聲地喊著“老陸”,與他開各種玩笑,用中國網民特有的詞匯來“考驗”他的中文。
但是,正如被反復驗證的經驗所呈現的那樣,底層民眾作為追隨者與他們的“偶像”、政治領袖之間,最初是“蜜月期”,接下來就是“考驗期”。
陸克文的危機就在他開通微博一周后驟起。兩名在澳中國留學生遭到了多名白人的辱罵和毆打,無數的在澳華人開始在微博上@陸克文議員。
很快,陸克文在微博上作出回應:他已跟有關州政府的警察局長、澳大利亞的移民部長和外交部副部長,以及中國駐澳大使及澳駐華大使進行了聯系。六個行兇者被悉尼警察抓獲。他說,遭搶劫的不僅是中國人,“不針對中國公民”。他強調,保證留學生的安全是他們最根本的任務。
此后幾天,陸克文微博的中心議題,已從此前輕松的個人生活轉向了華人留學生遇襲的善后處理。他表示雖然自己現在只擔任國會議員,并不擁有行政權力,但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斡旋各方。他呼吁在澳留學生把其他遭遇也發給他,并希望能抽空與留學生代表見一面。
幾周后,他果然會見了來自澳大利亞五所大學的數十名中國留學生代表。會后,陸克文在微博上寫道,他打算就留學生反映的安全、交通費、簽證等問題跟有關政府部門聯絡。
危機順利化解,陸克文贏得了更多粉絲的追捧。
西方式選舉
就在陸克文緊張應對“中國留澳學生遇襲”時,在英國,來自三個不同政黨的候選人正圍著倫敦市長的寶座展開激烈角逐。為了拉攏華人等少數族裔的支持,他們均開通了中文微博。
首先登場的,是倫敦現任市長,四年前曾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鮑里斯·約翰遜。距投票日還有三周時,鮑里斯就把自己的“九條施政綱領”發到了微博上。此后,他的微博管理團隊開始不斷“刷屏”、拉票、拜票、催票,號召在倫敦的華人選民盡快登記,甚至還出臺了獎勵措施:只要寫出支持鮑里斯的理由并通過微博說出來,將可獲得他親筆簽名的T恤。
鮑里斯的有力競爭者肯·利文斯通是曾帶領倫敦申奧成功的前市長。在感受到了正在逼近的壓力后,67歲的肯赤膊上陣,在微博上“單挑”現任市長,稱過去四年鮑里斯治下的倫敦,罷工數量是他執政八年的兩倍之多!
為了拉攏華人選民,肯·利文斯通承諾,如果他當選倫敦市長,將委任華人官員,并重開之前由他設立的北京、上海辦公室(被鮑里斯關閉),大幅簡化中國游客從歐洲大陸到英國旅游的簽證流程。
幾乎與之同時,肯·利文斯通的競爭對手在微博上掛出了一部精心制作的視頻,視頻內容均剪輯自肯·利文斯通在公開場所的演說。但詭異的是,肯對同一事件的意見卻并不一致。在這部兩分多鐘的視頻里,最后是一句觸目驚心的結論:肯·利文斯通根本不值得信任!
這種“隔空罵戰”,互相指責、爆料的“競選大戲”盡管十分精彩,但由于微博多是用英語寫的,中國大陸網民與他們的互動并不積極。有人還很納悶:“怎么倫敦市長競選竟跑到中國拉票來了?”最終,鮑里斯·約翰遜以微弱優勢連任。
在倫敦,10萬華裔選民在540多萬合格選民中占比并不算高。但在當前少數族裔及新移民投票率普遍不高、老選民的投票傾向日趨穩定的大背景下,爭奪少數族裔選民的支持就成為各政黨競選人勝負的關鍵。因此,政要們才會出現“爭奪”華人選民并紛紛示好的動作。
不僅在英國,美國的政要們也開始把競選的“戰場”搬到了中文微博上。去年年底,美國舊金山市長選舉時,華裔候選人李孟賢也來微博拉票,后成功當選。今年,另一位華裔政要、康涅狄格州眾議員湯偉麟也在為競選聯邦參議員的席位到處奔走。除了不停地拉票、拜票、出席各種募款和演講活動外,他還不忘在微博上兜售自己的“美國夢”。
可以預見,今后會有更多的新生代華人在西方社會的政治舞臺上崛起,而華人倚重的中文社交網絡平臺,將會成為這批政治家傳播政見、爭取選票的“麥克風”。
“Hi,China!”
對于近期西方政要紛紛搶灘中文微博的現象,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分析稱,這是在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及影響力增強的大背景下出現的新現象。對于有抱負的外國政要來說,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是他們需要迅速補上的一課。因為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對“財富蛋糕”和“話語權”的爭奪。擁有近3億用戶的中文微博就是華人發聲的重要平臺,“你不去占領,就會有其他人來占領;你先去占領了,你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就會占優勢”。
金中一是陸克文微博關注的四人之一。據金中一向記者介紹,是陸克文主動發私信與他交流中國書法藝術的。“陸克文說,他也非常喜歡中國書法,辦公室里就掛著一幅書法作品,是漢字寫的‘旗開得勝”。在金中一眼中,陸克文“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
而陸克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從微博上他感受到了中國人的變化:“上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居住時,人們一般非常客氣,如果有不同觀點,大家都會‘繞著圈子表達。但現在,溝通氣氛非常直接且健康。”陸克文說,希望有更多的老外能開通中文微博,聽中國網民的話語。他的話音剛落,“撲通!撲通!”又有兩位美國政要同時“下水”了,一位是奧馬哈市長,另一位是內布拉斯加州州長戴夫·海涅曼。
“Hi,China!”戴夫·海涅曼發出了他的第一條微博。簡短的話語,透露出西方對中國的好奇,以及留給人們的無限遐想。
(摘自《南風窗》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