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口令與隊伍調動的專業術語的意義
【浙江寧波·紫藤】:很多術語出現在大學《體操》書里,可惜的是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年青體育教師頭腦沒有裝著這些專業術語,以致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口令與隊伍調動不規范的現象。如學生集隊時,往往是肩膀挨著肩膀,左右間隔小于10厘米,前后距離小于一臂。這雖說是細節,但能從細節處看出一位教師的專業水平。
【北京·龔朝暉】:我覺得很有必要把這些隊列的常用術語進行普及,因為不光是體育老師常用,很多集合、集會等需要排隊、坐座位的場合,組織者都會用到這些口令,但常用錯。包括體育老師,有時是在幾百上千人的場合用大喇叭高聲喊出錯誤的口令,狀況讓人很窘迫。
【江蘇南京·李安成】: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課,都必須盡可能做到使用口令的規范性、準確性、正確性和合理性。但是,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習慣和生活化的口令。
【浙江溫州·項老師】:口令大家都會喊,但每天上課都做到很規范是不太現實的。隊伍的調動一要看教師平時積累的經驗,要快速、簡單、合理。二是要看教學對象的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我個人認為有時候用手語表達更通俗易懂,學生也更易理解。當然,如果上課一定要用專業化的口令或術語那就另當別論了。
【江蘇蘇州·ksfengzheng】:小學生理解力比較弱一點,所以平時要把常用的隊列隊形練習滲透到學習中,這樣在需要調動隊伍時就比較容易操作了。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講,有的隊形變化不一定非要用專業的口令,用形象一點、他們聽得懂的口令來調控他們,便于老師更好地掌握。比如,讓學生從六列橫隊站成兩列橫隊時,我就讓學生“成錯間隊形”,一年級的學生在十秒鐘內就能馬上會快速調整好。在盡可能把口令發得規范一點的前提下,適度調整也是有利于教學的。
【江蘇·rd-jycyq】:課堂教學中,規范運用口令和隊伍的調動,對學生常規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同樣的教學內容,口令(語氣語調語速)使用不同,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課前預設非常重要。
【山東日照·梁西軍】:在隊列隊形練習教學中,行進間向左(右)、后轉走,學生們普通反映難學,口令難下。教科書上對這部分知識的講述極少,在這里將這三個動作的教與學方法總結如下,供參考。
第一步:分解練習。齊步向左(右)轉走,采用口令:“向左(右)轉—走,一、二、三。”聽到“一”時,右(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向左(右)后不動;聽到“二”時,身體向左(右)轉90度,同時出左(右)腳并落地不動;聽到“三”時,出右(左)腳著地。向后轉走,采用口令:“向后轉—走,一、二、三。”聽到“一”時,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右不動;聽到“二”時,以兩腳掌為軸,從右向后轉180度,兩臂自然擺動到位,放下不動;聽到“三”時,出左腳向前一步著地。跑步向左(右)、后轉走的分解練習基本同齊步向左(右)、后轉走方法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口令之后,采用“一、二、三、四、五”拍分解,其中,“一”“二”為繼續跑兩步,“三”“四”“五”的分解法相同。
第二步:原地踏步下完成第一步的分解動作,待熟練后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完整練習,在教師統一口令并領做下完整練習。學生自喊自做,學生二人一組互喊互做。學生分組完整練習。
口令是否下得準確對這些動作能否順利完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下好這個口令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順勢法。當下完“一、二、一”的口令后,緊接著就喊“向右轉—走”,此時,動令就能落在右腳上,適合完成向右(后)轉的動作。當下完“一、二、一”的口令后,停一拍(或者吸口氣)再喊“向左轉—走”,此時,動令就能落在左腳上,適合完成向左轉的動作。第二種是觀察法。當練習者的左腳剛剛提離地面時就要下“向左轉—走”,此時,動令就能落在左腳上,同理,當練習者的右腳剛剛提離地面時就要下“向右(后)轉—走” ,此時,動令就能落在右腳上。教學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師的統一口令下,學生集體喊口令,待達到都能熟練喊出后,再結合步法完整練習。
二、口令與隊伍調動基本要求
【江蘇揚州·吳憲俊】:個人認為口令與隊伍調動的基本要求是:(1)口令下達要準確、簡練,發音要洪亮,注意抑揚頓挫,長短變化。預令要有1-2秒的拖聲,讓學生有反應、準備時間;動令要干脆、利落,是命令式的。(2)隊伍調動時,下達的口令包括隊形變化口令、移動口令(移動方向、路線)、停止口令。(3)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調動隊伍時,要事先有準備,通盤考慮,語言要準確,不能隨意,給出的路線要清晰。(4)調動隊伍時,要考慮學生年齡、接受理解能力。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應盡量少調動或者簡單調動隊伍、隊形。(5)在復雜隊形、隊伍調動時,可采用場地指示線結合口令調動的方法。
【江蘇南京·李安成】:(1)常態課學生隊伍的調動要求簡單、便捷。初中常態課的教學時間又由原來的45分鐘縮短到40分鐘,所以如果在有效的教學時間里安排出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離不開隊伍調動時間的節約性。而隊伍調動節約性來自于教師靈活、合理、簡單、便捷的手段使用,因此,在常態課中根本不需要如某些所謂優質課那樣大量浪費有限教學時間的隊伍調動方式。例如,在教學準備部分,要嚴格地按照隊伍調動的準確性、整齊性、快速性和有序性原則來操作。再者,布置和落實好準備活動的具體方式時,要保持隊伍調動快速性、正規性和實效性。另外,就是教學結束部分的隊伍調動也要和教學準備環節一樣規格。其他的教學環節完全可以采取自然型的隊伍調動來開展教學。例如,當要求對學生進一步糾正、講解和示范時,只要讓學生圍攏著你的身邊,并且有利于全體學生都能看得見、看得清你的示范和聽得到你的講解就好。(2)常態課學生隊伍的調動要求合理性。隊伍調動的合理性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效。例如在籃球之原地雙手傳球的教學內容時,教師的隊伍調動就無需頻繁重復操作。在整個教學中,只要學生相對保持雙人迎面傳接球的隊形,另外,教師需要講解和示范時,只要教師自己快速走到學生正面就行了。(3)常態課學生隊伍的調動要求安全性。在常態課中要求學生在學練中,隊伍始終保持相對有序性。絕對禁止自由散漫性的隊伍出現在課堂,因為這樣的隊伍風貌和隊伍作風最容易讓學生養成注意力不集中、課堂紀律性松散和渙散,同時又最容易發生學生損傷教學事故。例如在橫箱分腿騰越等危險性很強的體操類項目教學時,這個時候的隊伍調動將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可選擇把學生隊伍安排為兩排男生兩排女生相對保持5米坐在體操墊子上,這樣教師面對橫箱并且與橫箱保持10米站立講解和示范,再讓學生依次有序嘗試學練,練習完成后學生自覺坐在原來的位置,以此循環。(4)常態課學生隊伍的調動要求有序性。有序的隊伍調動既能夠確保學生在課堂上不發生安全事故,又能實現有限教學時間的節約化。例如半場區域籃球運球接投籃學練中,為了凸顯隊伍調動的有序性就應做到在一片籃球場上,把男生分成兩個練習小組,分別排列在各自的籃筐底線處,相互呈迎面站立或坐地狀,每隊排列順序方式,可以按照學生的身高或學號來左右并排成行。然后根據練習順序來開展有序練習,練習完成的學生自動回到原位,以此循環。(5)常態課學生隊伍的調動要求規范性。雖然常態課的隊伍調動不能等同于優質課的隊伍調動,但也脫離不了其隊伍調動的規范性原則。這種規范主要表現在季節性上面,例如在夏天炎熱天氣里調動學生時就應考慮到陽光暴曬的問題,此時,教師理應把學生帶到樹蔭下。即便是在陽光下上課,也要把學生隊伍調動到避免陽光直射,而能很舒服地觀看到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位置站立。相反冬天就可把學生隊伍調動到面對著陽光,排好合理的隊形來聽講解、看示范,同時又能盡量避免讓學生迎著風口站立。再如秋天和春天里要避免把學生隊伍調動到樹下排隊,因為秋天會有樹葉飄落眼前現象,由此影響學生聽講解、看示范的質效;而春天又是樹粉、花絮飛紛時,容易進入學生的眼睛、鼻子而出現異常難受的現況,所以要考慮這些影響學生學況的因素。
三、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的發展
【云南玉溪·劉再貴】:對于口令與隊伍調動的教學技能,首先應該加強理論學習,明確基本的口令與隊伍調動的概念和術語,這是提高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的基本前提。其次是要會做,即規范、正確地講解與示范。第三是要會運用,即根據學生所處的位置、方向等環節巧妙地運用口令與調動隊伍的技能。如果其它方面都掌握得不錯,但就是不會靈活機動地運用和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那么將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所以,三者都很重要,缺一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口令與隊伍調動的實際效果。
【重慶江北·renminly】:我覺得在喊口令時,以下三點很重要:一是口令的規范;二是下達口令的時機;三是注意口令的節奏。
【北京·龔朝暉】:“做到熟練掌握的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和“往往用手勢或口語化的指令替代專業化的口令”,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1)口令與隊伍調動,一個是指領,一個是行動,指領決定如何行動,首先是指令正確與否,其次是行動的執行情況。有時需要一連串的口令指揮,且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才能基本執行到位。(2)有些口令本身包含有固定的手勢。體育課專業化的口令與軍隊的口令有什么異同?體育課的口令一定要軍事化嗎?體育課專業化的口令該怎么喊?它應該有什么體育的特點?
【浙江·邵偉德】:我們浙江有一個特級教師,他喊的一聲“立正”口令,使在場的所有人都肅然起敬,這就是他體育課修煉幾十年的功力,的確不簡單。相比之下,職前四年級的大學生口令喊得沒有底氣、難為情,這就是差別。當然,要達到這位特級教師的功力,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磨練,事實上,“口令”不僅代表了專業訓練的結果,更是體現了個人的自信與風范。
【浙江·祝芳】:曾聽體育界前輩說起這樣的事例:那時候為了練習口令,一大早就跑到操場大聲練,晚上睡覺前也練。放假時在校外練,邊喊口令邊走路,還被人當做瘋子。如今,有誰還會這么去練?洪亮、專業、清晰的口令,不僅僅需要知道規范的下達口令的方法、時機等問題,還需要體育教師練就自己的“硬件”,比如嗓音,如何發音,如何運氣等等。很慚愧,因為個人“硬件”的先天不足,加之后天沒有進行針對性的、常年堅持的訓練,口令便成為自己的軟肋。
【南安延平·鄭欽漂】:本人認為要發展這方面的技能,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口令清晰,節奏分明是體育老師口令調動隊伍的生命力。一切行動聽指揮,口令下達的好壞,對于調動隊伍是非常關鍵的,而且也是體現老師對口令和隊伍調動的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一個窗口。(2)觀察敏捷、判斷到位是體育老師口令指揮調動隊伍的行動力。行動力是最重要的。在隊伍集合、活動進行過程中,我們的站位非常重要,迅速移動,跑動搶位,真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適時適度掌握隊伍調動時機,注意觀察學生的行動變化。(3)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協調能力是體育老師口令調動隊伍的調和力。在課堂上,筆者通過口令來調動學生注意力,采用簡潔和易理解的口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協調力,發號施令,令行禁止:“一是左,二是右,一二一”“抬頭、挺胸、眼平視”“左盼、右顧、眼球轉”“一表、二齊、三劃一”“one、two、one”,等等。(4)課前、課后與學生互動和交流是體育老師口令調動隊伍的互助力。行進間的隊伍調動指揮是比較難的,除了老師聲音要洪亮、清晰,老師的口令指揮與現場的隊伍運動氛圍也要融洽協調,這就需要課前老師進行詳實布置。課后筆者也會就課堂上一些問題與學生討論,共同探究他們進行口令和調動隊伍練習的具體情況、學習愿景,查找問題癥結,以便今后改正,逐步完善,豐富自己的口令和調動隊伍技能。(5)學習借鑒他人經驗和做法是體育老師口令調動隊伍的擴展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口令和隊伍調動需要老師精心運用,但要做到運用自如、嫻熟自然,卻需要老師下一番功夫,主動有為,勤于練習,以身示范,夯實自己口令指揮基本功,練好一專多能,除了自身努力外,還要向他人學習,多向同行聽課學習,虛心請教,取長補短。(6)創新口令指揮是體育老師口令調動隊伍的新生力。如果我們采用一些生動有趣的言語,朗朗上口,簡潔韻易,那么學生一定會樂意參與,學生的隊伍調動就會容易多了:“一二一、擺臂抬腿、一二一、挺胸內收”“一二一、提氣息、一二一、腿繃緊”“一二一、左右看、一二一、眼平視”;口令與哨子合理運用:“長短長”“短短長”“長長短”“慢慢快”“快快慢”和諧音哨聲結合,增加練習樂趣;口令與口號的創新運用:“虛心學習、積極主動”“奧運之路,就在腳下”“身強體健、快樂學習”“和諧校園、你我努力”“青春靚麗、辛勤造就”“為我青春,增光添彩”“攜手學習、報效祖國”等等。
【點評】:體育教師的口令是要喊一輩子的,這也是一種修行方式,我們不僅需要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口令是體育教師的一種特殊技能,同時我們還要在日常的修行中掌握訓練的要求與技巧,這樣才能日積月累,不斷提升能力。在網絡交流中,老師們提供了一些發展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的方法,如劉再貴老師提出了理論學習、掌握技能與實踐運用的三個步驟;重慶的“renminly”老師強調了喊口令的三個重點:口令的規范、口令的時機、注意口令的節奏;鄭欽漂老師詳細說明發展過程中的六點要求:口令清晰,節奏分明;觀察敏捷、判斷到位;集中學生注意;課前課后交流;借鑒他人經驗等,這些都是較為實用的途徑與方法,值得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