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東
動態找準體育課堂有效學與教的起點,是體育課程改革中不能回避的話題。因為體育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目前新體育課程的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和進展,但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可以說在體育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和所受到的最強烈的批評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學習起點含三層意思:一是學生的身心特點,已有體育知識、技能、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動機、態度等情況,即教師課前對學情的全面了解。二是將教材內容升華。教材只是學習的載體,“教教材”變“用教材”,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三是教學中學生練習時隨機生成的情況,從中發現學習起點。因為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實施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會有針對性,這樣的學習起點才會是有效的。同時教的起點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來確定的,是建立在課前對學生發展現狀的分析和發展可能的預測之上的。為解決新體育課程實施中的無效、低效的問題,必須努力在教學中找準學與教的起點,靈活有效地采用教學策略。
一、從學與教的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
體育教學中,一切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原有的體育知識技能情況進行教學,在全面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考慮學與教起點,才能實現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循序漸進學習的本質是從簡到繁,從易到難,讓學生一步一步走,使學生更能掌握動作技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案例《后滾翻》教學討論:
兼職體育教師:×老師,今天我上三年級體育課,內容是后滾翻,用的是你教我的教法,可教學效果不理想,不知為什么?
專職體育教師:那你有沒有在教后滾翻時,先復習前滾翻,了解一下學習前滾翻的情況,看學生掌握的如何?如果學生前滾翻掌握的不好,后滾翻就可能學不好。
兼職體育教師:沒有,那我再試試!
事后了解,原來班級學生還沒有學過前滾翻,所以后滾翻教學效果不好。
只要教師對學情的充分了解和運動動作技能形成規律的掌握,就能以學為中心,找準學與教的起點,有的放矢地采取教的方式方法,促進學與教的有效性。
二、在教的起點上找到學生學的起點——教學相長
體育教學中,學生都有非常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心理態勢,把教與學的起點放在教會和引導學生會學的上面,舉一反三,拓展運用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案例《游戲:鉆山洞》教學片段:
師:今天我們做游戲:鉆山洞,你們愿意做嗎?
生:“不愿意!”“原來做過了!”“沒勁!”……
師:那今天我們先練習一次,讓我看看老師教的方法以及你們學得怎么樣,然后PK一下,能想出跟老師不一樣的鉆山洞的游戲方法和規則嗎?
生:好!大家在熱烈地討論著……
師:下面請各小組表演匯報!
生:“老師,你看我們做的‘鉆山洞是圓形的!”“我們在鉆‘汽車山洞”……
教師在教會學生一種“鉆山洞”的游戲方法、規則基礎上,以教導學,然后啟發激勵學生自由組合設計,要求各小組創編出新的游戲方法。結果出人意料,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的智慧,想出了十幾種新的方法,學習起來興致盎然,學生的思維、運用知識能力大為提高,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思想。
三、在學生學的起點上發現教的起點——以學促教
體育教學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當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練習時,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學習活動,然后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隨機生成的問題為起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傳統體育教學教在前、學在后的思維習慣,變為學在前、教在后,“以學促教”,教是對學的進一步提升。
案例《原地正面投擲》教學片段:
師:今天我們學習原地正面投擲紙球。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投得比別人遠嗎?同時活動時散開,投時不對準別人,注意安全……
生:哇!只看見投的方法五花八門,有投、拋、掄等……
師:你能學學伙伴的新方法,把紙球投得更遠嗎?
生:“好”!
快樂地找自己的伙伴,交流模仿。“手用點力”“手揮快一點”……
師:老師想學你們的好方法,示范投擲的幾種動作,請你們評價一下,哪一種投擲的方法好?
生:“第一種好!”“第三種好!”……
遵循“先學后教”的策略:第一學生先學,但這個“先學”不是師一聲令下,學生四散胡鬧。要考慮到:(1)改造投擲物(紙球、布球等),激發興趣。(2)活動前向學生提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投得比別人遠嗎?(3)活動的安全。學生邊思考問題,邊散開活動。學生的練習方法多種多樣,方向距離各不相同。在驚嘆學生的想象創造力的同時,老師要細心觀察,發現課堂中生成的情況,考慮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第二同伴互教。自找伙伴練習,學別人的好方法,發揮兵教兵的作用;請好的同學表演,評價模仿,挖掘學生集體智慧。第三教師教,針對學生投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講解示范幾種主要的擲遠方法,正誤對比,讓學生分析判斷采用哪種擲遠方法取得的效果最好,使學生有選擇性的學。
通過對以上幾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必須熟悉學習起點,動態地分析鉆研教材,圍繞教材的重難點來設計展開教學流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把握好學習起點可以使教學起點更有針對性,有效克服教學中的淺層性、無效和低效問題。體育課堂有效學與教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起點和課堂的教學起點之上,并使兩者完美的結合,最終找到教與學的平衡點。
參考文獻:
余文森.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