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會議期間,上海戲劇界和曲藝界的文藝工作者圍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的講話展開了熱烈討論,藝術家們一致認為俞書記的講話既肯定了六年來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上海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也提出了文藝工作者的時代擔當與責任,使上海文藝工作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藝術家們還結合各自所熟悉的領域和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上海的戲劇和曲藝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振奮·鼓勁·使命
上海曲藝家協會主席王汝剛說,俞書記的講話高瞻遠矚,特別是提到了“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崇德尚藝,德藝雙馨,當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激勵我們把曲藝工作做得更好。我們曲藝界的文藝工作者一定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團結一致,崇德尚藝,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
上海京劇院院長孫重亮說,這幾年文聯工作有不少亮點,“白玉蘭戲劇獎”為優秀戲劇人才的脫穎而出搭建了平臺;維權中心則讓藝術家維護個人權益有了強大的依靠。他認為文聯應在致力于成為藝術家之家、提升維權覆蓋面和維權能力、搭建青年文藝工作者成才平臺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聽了俞書記講話,上海滑稽劇團團長凌梅芳感到文藝工作者的責任重大。她一方面認為上海文藝界的成績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認為上海曲藝界要面對挑戰有所作為:“橫向比較,上海曲藝界的地位是不容樂觀的。要地位,首先要有作為,有作為就必須加強原創。此外如何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工作都很重要。”
作為上海一家較為成功的民營劇團掌門人,上海現代人劇社張余表示,以往談到民營劇團的演出總是說“走市場”,其實民營院團也有社會責任感,也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做好市場外,也要做好反映社會主流價值的文化作品。他說:“今年現代人劇社已經完成31部戲,共計演出161場,這與領導的關心及社會各方面對民營劇團的關注和支持分不開。如今,企業對文化的需求,使他們對民營劇團也給予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民營劇團的發展機遇,希望我們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壓力·動力·實力
“我對當前京劇藝術發展現狀和前景抱有樂觀態度。”中國劇協主席、上海劇協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說“我認為,我們不能再要求戲曲回到那種盛況空前的輝煌局面,在新環境和新時代下,戲曲藝術工作者,首先要調整心態,要力戒浮躁,求真務實;其次,要審時度勢,指導觀眾看什么、聽什么,只要牢牢抓住出入出作品這一根本不動搖,摸準觀眾的脾性和胃口,拿出他們喜愛的優秀作品,當代戲曲完全可以迎來繁榮發展的局面。”
針對評彈的現狀,評彈藝術家余紅仙說,蘇州是評彈的發源地,上海則是評彈藝術出大師、出作品的發祥地。當年許多評彈大師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在藝術面前從不談名利。現在的青年演員有點變了,喜歡談條件,講價錢。余紅仙認為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藝德必須放在第一位,首先要做好人。其次,培養人不能任人唯親,應為事業服務,為接班人服務。目前評彈發展最重要的是行業內的團結和諧,不分江浙滬,共同把曲藝工作搞好,為評彈發展迎來第二春。
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方亞芬談到,目前上海越劇男女合演形勢不容樂觀,在男女合演的定位、走向、演員的引進以及傳承、新創劇目的資金運用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有關方面須在男女合演的走向上給予關心和指導。
從長遠的藝術需求和市場的培養來說,兒童劇藝術的發展將會直接影響到未來藝術的發展。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認為,目前上海對于兒童劇文化的重視仍不夠,希望政府能從方向上加以引導,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面對目前相聲在上海發展出現的可喜現象,曲協副主席周介安指出,上海曲藝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上海的本土藝術嚴重流失的現狀:“曾經在上海非常輝煌的評彈藝術已經失去了優勢,作為本土藝術的獨腳戲也在萎縮,現在觀眾所欣賞的作品還是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作品。”
自覺·自問·自信
如何處理好傳統與時尚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當代和未來的關系?上海市文廣演藝中心總裁吳孝明說:“這些年來,上海文化發展的深刻變化,新媒體的出現,使傳統文化發展面臨危機。我們要有更大的范圍思考,不能越做越小,要把‘不滿足變成從自己做起。一味抱怨,不利于創新。”
“我們首先要理清供銷關系,尤其是注重培養中小學生觀眾,創作一些符合少年兒童審美傾向的作品。”上海滑稽劇團副團長錢程認為,目前上海曲藝不僅創作疲軟,觀眾人數也在減少。然而,這一問題又不僅僅是依靠從業人員單方面的努力就能改變的,還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從而為藝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源源不斷的高素質觀眾群體。
“目前,滑稽觀眾與滑稽從業人員正處于‘換血階段,年輕演員上來了,新的觀眾群出現了。”上海滑稽劇團青年演員趙靈靈是第二次參加文代會了,激動之余,心里多了一份壓力。他認為,新形勢下,滑稽戲的創作不能完全跟著觀眾走,演員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功,在傳承傳統經典的同時,適當在經典中融入時尚的元素,否則就很容易迷失自我:“我們既然是文藝工作者,因此在給觀眾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要擔負起教育人、引領人的責任,不能盲目瞎走。”
文藝工作管理者要開拓眼界,要為年輕人創造成長的環境,營造寬松的社會氛圍。上海京劇院副院長單躍進認為:“任何精品都是建立在量的基礎上,要有勇氣放下功利性的追求,不要那么急切、盲目、主觀地進行所謂的‘重點培養,而應讓年輕人在繼承之后大膽地去闖。”
上海昆劇團優秀青年演員沈眣麗也從自身經歷出發,談到作為中青年戲劇工作者的希望:“任何新作品不可能一創作出來就是精品,希望上海能為戲曲創作提供相對寬松的氛圍,既提倡傳承,也允許實驗。”
上海市文聯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不僅開啟了上海文藝事業新的航程,同時也預示著上海文藝事業即將迎來又一個百花盛開、百家爭鳴的文藝暖春。代表們通過文代會的平臺,集思廣益、暢所欲言,不僅給予了行業發展現狀~個全方位的剖析,而且對上海文藝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而更多的是明確了他們對未來上海文藝事業發展所肩負的時代重任和滿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