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紅?謝翔
6月13日傍晚6時許,群山環繞的平遠縣長田鎮長安村暮色漸濃,雞鴨歸圈,空氣中彌漫著飯菜特有的香味。在“長安·天河新村幸福安居工程”那排新建的房屋后面,一群戴著紅、黃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正在圍龍屋重新修繕工地忙碌著。一位村民激動地對筆者說:“多虧廣州市天河區紀委的幫助,我們才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新村。”村民丘添運也高興地說:“看,我這房子比城里人住得還好!”
在長安村圍龍屋修繕現場,笑聲朗朗。筆者看到,廣州市天河區紀委駐村干部正奮戰施工一線,監督工人鋪貼地板磚和整理休閑廣場。駐村干部告訴筆者:“兩個月前,這里還是兩座破爛不堪的危房,如今建起了籃球場、亭臺、花池,還將興建一個文化廣場,擺兩個乒乓球臺,建一個露天電影投影場,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很大改善。”一位姓丘的村民笑呵呵地說:“以前我們的圍龍屋會漏雨,如今重修,我們感到很開心,很舒服。”在整個長安村,到處都充滿著幸福的笑聲。
走出長安村圍龍屋修繕現場,筆者遇見了正忙著搞綠化的駐村干部陳主任。陳主任說起了長安村這些年的變化。在2009年前,長安村是平遠縣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343戶1342口人,住的幾乎全是祖先留下的破屋舊房。村里山多地少,土地瘠薄,天年好能掙口飯吃,天年不好,老本也要賠進去。這幾年通過搞幸福安居工程,發展種植“油茶、水稻、名木、金銀花”四大產業,村民家家生活殷實,個個笑逐顏開。
據悉,廣州市天河區紀委與長安村確立幫扶關系以來,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全心全力投入到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當中。其中,通過產業幫扶,使34戶貧困戶當年實現了脫貧。為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天河區紀委爭取支持,決定在該村投入700多萬元建設“長安·天河新村幸福安居工程”。同時,為改善村里整體環境,天河區紀委投入100多萬元對村里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屋舊房及周邊的池塘、道路進行大面積修繕和整治,打造綠色景觀帶。并利用舊村址,建設一幢文化活動中心,改善長安村生產生活條件。此外,為幫扶貧困戶脫貧,建立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天河區紀委結合長安村的實際,認真組織,科學謀劃,通過打造“油茶、水稻、名木、金銀花”四個基地,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00多萬元,使長安村村容村貌實現了華麗轉身,并實現了34戶貧困農戶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