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寧 孔玫
行走在橋頭鎮新平村,一邊是連片的劍花基地,一叢叢劍花樹在微風中舞動綠姿;一邊是魚塘鴨舍,成群的鴨子在塘面上來回游玩。基地、魚塘和鄰近的村居在遠處石山峰林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些都是近兩年取得的可喜變化。在省、市、縣和肇慶市城建投資集團的幫扶下,新平村集體收入增長10倍多,全部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新平村支部書記林志良開心地向記者介紹。
新平村位于肇慶懷集縣橋頭鎮,屬于省扶貧開發貧困村,全村有36戶貧困戶,村集體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掛點幫扶單位肇慶市城建投資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科學謀劃,創新模式,扎實推進幫扶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們集團派出4名干部駐村,突出抓班子建設、抓項目落實、抓典型帶動、抓長期機制、抓教育發展等五個方面工作。”肇慶市城建投資集團的駐村干部張佳斌說。
新平村地質地貌屬石灰巖地區,山多地少。通過深入調研,肇慶市城建投資集團重點提升新平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共投入90萬元扶持村集體創辦一個種植劍花、養豬、養魚及其他禽類飼養于一體的立體種養基地。
“基地建成20畝魚塘,以‘村集體+貧困戶形式養魚、養鴨;魚塘邊建設豬舍10卡,以‘公司+基地+能人形式飼養肉豬,周圍種植劍花90畝,目前發展態勢良好。”。據新平村支書林志良介紹,為確保扶貧開發取得實效,新平村把種植劍花作為村的一項產業經營,將劍花種植與貧困戶幫扶捆綁。肇慶市城建投資集團免費給貧困戶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指導,讓貧困戶自主參與基地劍花的種植和管理,并由公司聯系客戶統一收購劍花,形成分包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的“一條龍”服務。
“市城投公司在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創新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新平村初步設立起了‘貧困村幫扶互助基金,首期資金由公司投入30萬元,后續資金將在村集體項目收益中提取30%滾動注入。基金將長期用于村集體和貧困戶的扶貧濟困項目,為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搭起了保護傘。”張佳斌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幫扶互助基金的設立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借支15萬元投入樂園酒家的擴大經營,村集體年分紅2.5萬元;借支3萬元幫扶貧困戶陳向友創辦五金廠經營,五金廠年盈利約5萬元,幫扶4戶貧困戶年增收1.8萬元;借支4萬元承包經營養豬場,村集體年收益0.9萬元。
幫扶互助基金的成立,解決了貧困戶生產經營中資金問題,鼓勵更多的貧困戶敢想、敢做,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新平綜合種養基地通過發展養豬、養魚、養鴨和種劍花,入股辦酒店、開磚廠,今年幫扶全村30戶貧困戶192人實現脫貧,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脫貧率100%;村集體收入預計超8萬元。”談起新平村的變化,林志良欣喜不已,“隨著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收入的增加,村‘兩委班子心更齊力更足了。”
“扶貧先扶智,下一步城投集團計劃大力扶持發展教育,在新平村建設好一所希望小學。”據張佳斌介紹,2010年10月,該公司成立了“城投集團新平村助學基金”,專款用于資助考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子女。今年籌資70萬元幫助新平村興建“城投希望小學”,今年秋可竣工交付使用。同時,將在學校成立“希望家園”,為眾多的“留守兒童”提供讀書刊物、網絡信息及心理咨詢,組織開展大學生下鄉支教等助學活動,幫助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