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或“國45條”)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前夕正式出臺。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關心老區、著眼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的918萬贛南蘇區人民,再一次迎來歷史性時刻。
“國45條”打造老區中的“特區”
“在原中央蘇區范圍內,贛南具有特殊地位,面臨特殊困難,要把支持贛南加快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協同推進原中央蘇區整體振興發展”;“國家在資金、項目和對口支援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若干意見》通篇貫穿著這樣的原則。
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這是《若干意見》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區域的五大戰略定位。
圍繞五大戰略定位,《若干意見》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支持贛州、吉安、撫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支持贛州開展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驗,支持贛州、吉安創建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支持贛州、撫州創建全國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城市,支持贛州開展全國低碳城市試點,研究設立瑞(金)興(國)于(都)經濟振興試驗區等。
據不完全統計,《若干意見》出現了9個“試點”、5個“試行”、4個“探索”、2個“試驗區”、4個“示范區”、13個“重要基地”和30個“重大項目”,并有5個“扶持”、7個“補償”、9個“補貼”、11個“優惠”和128個“支持”。有專家說,《若干意見》實施后,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將成為許多政策先行先試的全新“特區”。
贛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彭業明說,政策條件全面“西部化”,作為老區中的“特區”、扶貧的示范區,加上贛州毗鄰沿海地區的優勢,未來贛州承接產業轉移將大有可為,經濟社會有望迎來一輪發展熱潮。
區域發展戰略“均衡化”促共同富裕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因種種原因,經濟社會發展仍明顯滯后,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為此,《若干意見》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兩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在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和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20年,原中央蘇區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此前,贛南四周分別出臺了四個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方面,贛南蘇區明顯“中部塌陷”,受到極大的地域壁壘制約,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若干意見》出臺系列財稅、投資、金融、產業、國土資源、生態補償、人才和對口支援政策,就是要使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中部塌陷”變成“投資的洼地,發展的高地”。
“過去,區域發展國家戰略更多地放在沿海、沿江和沿邊地區,而這幾年,越來越傾向于均衡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宏觀戰略上有東部大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即使在中西部區域內部也越來越注重均衡發展,更多地把中西部的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給予扶持。
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了《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把陜甘寧老區列入國家戰略。遲福林說,這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需要,同時也是當前應對經濟下行、穩增長的迫切要求,因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有廣闊的投資空間和市場空間。
“民生優先”凸顯科學發展理念
《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資金投入,集中力量盡快解決最突出的民生問題:
——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贛州市加快完成改造任務。
——加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力度,2014年底前解決贛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村飲水安全任務。
——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道路建設,加快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2013年底前全面解決贛州市部分農村不通電和電壓低問題。
——提高特殊困難群體生活水平,將居住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18歲之前沒有享受過定期撫恤金待遇且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以及試行義務兵退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實施前入伍、年齡在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未享受到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籍退役士兵等人員納入撫恤補助范圍。
目前,贛州18個縣(市、區)仍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8個,省級扶持貧困村1119個,分別占縣、村總數的45%和35%。按國家新的2300元貧困線標準,全市貧困人口有215.46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9.99%,高出全國貧困發生率16.5個百分點。目前,贛南蘇區小康目標實現程度比全國低10.3個百分點,按現行發展速度,贛南蘇區僅僅依靠自身力量,根本不可能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作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份綱領性文件,《若干意見》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民生優先原則,突出體現了科學發展觀要求。僅以贛州18縣(市、區)的土坯房改造為例,此前據贛州市調查,全市現有土坯房69.5萬戶,每戶按100平方米建造,每平方米600元計算,即使按現行國家農村危房改造每戶1.1萬元的補助標準,財政補助將達到70多億元。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總隊長鄧盛平說,“真金白銀”投向民生,表明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堅定決心。
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說,《若干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贛南蘇區人民的深切關懷,是對贛南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重要歷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和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