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根樹
肇慶市53個革命老區鎮衛生院,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業務用房建設逐步加強,醫療設備不斷更新,醫療水平日益提高,農村醫療衛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長期困擾老區人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民生掛心中,聯合大調研
老區人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牽動著老促會每個人的心。2005年10月,根據省老促會理事長林若同志提議和省老促會部署,由省老促會、省衛生廳、肇慶市老促會和市衛生局聯合組成的調查組,對懷集縣7個老區鎮和兩個非老區鎮衛生院的狀況進行調查后,以《搶救鎮級衛生院刻不容緩》為題寫了調查報告報省老促會。接著,市老促會又根據四會、高要、廣寧、德慶、封開等5個縣(市)老促會和衛生局聯合調查組對6個老區鎮衛生院的調查情況,綜合寫出了題為《在困境中苦苦掙扎的鎮級衛生院》的報告報省老促會。
調查報告以大量事實,反映了當時鎮級衛生院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業務用房普遍危缺,醫療器械設備殘缺不全;技術人才嚴重匱乏,養不好,留不住,引不進;醫療水平明顯下降,群眾信任度差;經濟困難,收入低微,負債累累,舉步維艱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上下齊努力,決心扭乾坤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市老促會調查報告反映的老區鎮衛生院存在的問題,2007年7月出臺《關于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與建設的意見》。肇慶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鄉鎮衛生院建設業務用房和添置醫療器械設備,安排好老區衛生院工作用房危缺改造和醫療器械設備添置,切實穩定和充實農村衛生人才隊伍,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老區鄉鎮衛生院建設。
2008-2011年,肇慶市共籌集老區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7214萬元,全市列入中央擴大內需和省、市專項補助資金建設的70個衛生院中,老區鎮衛生院有47個;支持醫療器械設備配套的68個衛生院中,53個老區衛生院全部得到安排。
目前,該市正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住房解困工程建設,并于今年4月13日在封開縣老區平鳳鎮平鳳衛生院舉行啟動儀式。為解決鄉鎮衛生院現有醫技人員生活住房環境差和引進人才需要,市政府撥出150萬元專項資金,啟動“醫者有其居工程”建設,通過3-5年努力,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住房困難問題將全部得到解決。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大大促進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舊貌換新顏,生機添活力
近幾年,肇慶市老區衛生院一幢幢新的業務用房拔地而起,一臺臺嶄新先進的醫療設備進院,給鄉鎮衛生院帶來了曙光,增添了活力,促進了“新農合”的發展和村衛生站的鞏固。許多老區衛生院還配置了救護車、彩B、心電監護儀、洗胃機、全自動生化儀、除顫儀、新生兒紅外線保溫臺、血球儀、心電圖、200毫安X光機、自動制氧機、多功能牽引床等設備,大大方便了群眾就醫。目前,全市農村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鎮,大大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近幾年,懷集縣坳仔鎮衛生院新增加了業務用房1100平方米,門診按各科設置診室,住院病床增加到19張,陸續購置了新的先進醫療設備,衛生院每年還選派1-2名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面對衛生院這幾年的變化,該院院長深有感觸地說,市場化把衛生院推入了“死胡同”,公益性把衛生院引上了“金光道”。
2007年,封開縣大玉口鎮衛生院全院10名醫務人員中只有1名執業醫師,沒有基本醫療器械設備,靠的是聽診器、血壓計、探熱針“老三件”檢測和“三手指”診斷。當年,該院全年門診只有1107人次,平均每天僅有3.23人次。2011年,實施醫務人員定額撥款,醫療業務用房、設備全面改善,“新農合”廣泛覆蓋等一系列改革建設舉措之后,該院全年門診5571人次,增加4.1倍。
水南鎮地處高要市北部偏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鎮衛生院破爛不堪。近幾年,省、肇慶市和高要市支持資金200萬元,鎮政府無償劃撥土地1900平方米,新建起一幢703平方米的醫技樓,加固改建原有308平方米業務用房,添置了監護儀等設備,還配備了一臺救護車,使該鎮衛生院“起死回生”。目睹這些變化,前幾年外流的醫師和護士也相繼回到了衛生院。該衛生院院長說:“今后可更專注于加強管理,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素質,更好地服務老區人民。”
高要市老區白土鎮衛生院除有常規的急救、檢測、化驗等儀器設備外,還有了CT、電子胃鏡、碎石機、眼科中心整套設備等先進醫療器械,能開展剖宮,巨大卵巢囊腫、膽囊切除和胃穿孔修補、膀胱切開取石、四肢骨折內外復位等手術。由于該院醫療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現正向創建甲級醫院目標邁進。
2008年畢業于石家莊醫學院來到德慶縣老區鳳村鎮衛生院工作的一位大學生介紹說,他剛來時,該鎮衛生院業務用房破舊,醫療設備殘缺,醫務人員收入低微。一年間,目睹了該院的巨大變化,如今,一幢新的1750平方米醫院綜合樓正在動工興建,彩B、心電圖、X光機、心電監護等醫療器械設備陸續添置到位,醫務人員月收入從幾百元增加到一、兩千元。這些變化,使他看到了希望,令他更加勤懇工作,努力學習,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衛生院院長高興地說,醫院回歸公益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給醫務人員吃了“定心丸”,給衛生院注入了“強心針”,醫務人員增強了責任感、榮譽感和歸宿感,群眾對衛生院的信任度、滿意度提升了。
肇慶市革命老區鎮衛生院今非昔比,廣大干部、群眾和工作在農村基層第一線的醫務人員,都衷心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