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 鄧壽捷
在廉江老區石角鎮,一提起鄧春光和他的春光茶,無人不曉。
鄧春光原是石角鎮水庫移民,為了改變家庭貧困的生活狀態,他在1991年開始種植大葉綠茶,1993年茶葉正式投產炒制。初時,由于交通不便,他得騎上自行車行走幾十公里的山路,將自己生產的茶葉拿到縣城里銷售。但不管如何艱難,鄧春光靠著幾分地,一口鐵鍋,開始了他的手工制茶事業。
這一做就是六年。這六年,他干出了信心,也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那就是把原來的純手工制茶方式改成全機械化生產模式。在九十年代的農村,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是鄧春光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剛剛畢業回到家中的二兒子配合他一起改良設備。幾年間,茶廠機械得到了不斷的改善和增加,茶葉基地也從原來的幾分地擴大到十多畝,同時向茶農收購茶青,也帶動幫扶了當地十多戶茶農。
“幾年辛苦付出,生活越過越好了,可我在想,如果能以茶葉產業帶動更多的周邊移民群眾一起致富那該多好?!倍睾?、樸實的鄧春光不僅這樣想,也付出了行動,他和兒子走家串戶發動群眾,耐心地向他們宣傳種茶的好處??墒遣辉耄嗄陙硪恢边^著插秧種田、自給自足生活的農民一時間轉不彎來,不僅不響應,有的甚至還說“我種茶你生產,這不分明叫我為你掙錢嗎?”
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沒有打消鄧春光的念頭,他找到了湛江、廉江老促會領導,表明了自己想擴大茶廠生產、帶動當地群眾種茶致富、改變家鄉面貌的心愿。鄧春光的一番話讓老同志們看到了茶廠的發展潛力。
“我們和廉江老促會的同志多次來到茶廠參觀與考察,調查周邊環境,經過多方探討,覺得金萱茶(臺茶十二號)更適合本地生產,產量高,味道佳,品質也高于原有的大葉茶,而且在湛江市已經有了中國茶葉大鎮長山鎮種植金萱茶的成功案例?!被叵肫鹉嵌瓮?,湛江市老促會會長植標志還記憶猶新。
為了促進茶廠更快更好發展,湛廉兩級老促會的老同志們多次召集群眾,通過舉辦茶葉種植培訓班,引導群眾,取得他們的信任和響應。2003年冬老促會免費引進80萬棵價值4萬多元的金萱茶苗,又幫助建設了8畝茶苗基地和水利設施,茶廠負責人工管理。一年的時間茶苗成活率達80%,鄧春光又把茶苗免費分發給周邊60多戶村民種植。
2006年12月23日,植標志,全繼春,鄧兆爵等老領導又帶著當地60多名茶農來到長山鎮學習種茶經驗,慢慢地,當地茶葉種植規模逐步發展到150多畝。
可是很快,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擺在了鄧春光的面前,讓茶廠幾度陷于困境。
首先是廠房問題,茶廠原有的廠房和設備無法滿足大規模的茶葉生產和加工。鄧春光告訴記者,2008年春,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他靠著向親戚朋友借款,新建了一間320平方米的廠房。湛廉兩級老促會也于2009年贊助機械設備8萬余元。其次是茶葉的銷售問題。茶廠于2009年正式大規模收青制茶,而金萱茶是一個新品種,零起步,依賴茶廠原有的舊市場是沒辦法將產出的茶葉完全銷售出去的。茶葉銷售跟不上,那么茶廠必然面臨停產,甚至有可能倒閉。
“2009年正處于世界金融風暴,茶葉受到嚴重沖擊,市場價格一直低廉,茶廠一直處于銷售波動狀態。茶廠茶青收購價過于偏低,茶農必不好受,這一年里,茶農經常到茶廠埋怨,還經常向老促會干部領導投訴茶青收購價格低,甚至有的茶農直接把辛苦種植了幾年的茶葉基地毀掉改種其他作物。”鄧春光說,當時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這一年,茶廠也因為銷售跟不上損失8萬元。“盡管這樣,我們還是相信,茶廠總會好起來的,立足山區創業,帶動群眾致富的夢想終究會實現的”。
在湛、廉老促會的信任和支持下,茶廠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生產的茶葉得到了肯定,銷售市場不斷擴大,茶青收購價格也抬升了,茶廠終于走上了正軌。
2011年4月14日,為推廣茶廠生產經驗和提高茶農管理茶葉技術水平,湛、廉老促會專門在茶廠舉辦了一期種茶技術培訓班,當天,石角鎮數十位群眾參加了培訓。
現在,春光茶廠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在廉江城,在石角鎮,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年茶廠又將茶葉檔次提高,從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邁進,茶農收入更上了一個新臺階。許多茶農開始擴大種植規模,那些曾經砍掉茶樹的茶農也后悔當初的沖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據茶廠統計,2009年茶農僅茶葉一項年人均純收入375元,201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800元,有的茶農甚至達到了萬元以上的純收入?!爱斎贿@個數字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茶廠基礎建設和設備還要不斷完善,還要建設更多新品種基地,通過茶葉生產帶動石角經濟發展,這是我們茶廠的夢想,也是湛、廉兩級老促會領導的期盼。”鄧春光話不多,但談起茶場的未來規劃卻頭頭是道。
“在老區,創業確實不容易,但春光茶廠能有今天的發展,靠的就是這份執著的信念?!闭拷洗贂L植標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