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萍
無創意,不創新,毋寧死。這是曾經成功拯救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而名噪一時的著名企業家亞柯卡的格言。創新對于企業而言,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生命線。不創新,不緊握時代脈搏,再高大的巨人,也會迅速倒下。
企業家缺少創新精神
摩托羅拉、柯達、索愛等多家大鱷售賣命運,以及惠普、諾基亞、索尼、松下等巨無霸史無前例的大裁員,印證了這樣一個殘酷事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化飛速的信息產業,光有防守遠遠不夠,必須始終保持危機和創新意識,來不得半點傲慢和懈怠,只有不懈持續創新,執創新之牛耳,才能保證基業長青,否則只有“OUT”。
前三年,諾基亞一直保持40%以上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而且在功能手機領域的份額更高,這讓諾基亞時常沉醉在過往的輝煌里,失去了創新的動力。我們看到多年來諾基亞symbian v3系統一直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多大的改變,也未針對移動互聯網、觸摸屏作出任何快速適時的反應,甚至還嘲笑過蘋果“過于花哨”。
雖然近一兩年,諾基亞恍然大悟了,拼盡老命,但卻再也追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今天的諾基亞,在外觀設計上遠不如蘋果、三星,在軟件上不及蘋果、谷歌,留給人們記憶的僅是“抗摔”兩個字。而今這個曾經穩坐全球頭把交椅、似乎堅不可催的通信業巨頭,其手機市場份額已跌至全球第三,被擠下“第一寶座”,股價重挫,甚至還不時傳出“即將售賣”的消息,令人感嘆不已。
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曾經非常優秀的企業,因為缺乏創新而停滯不前,甚至無法存活。比如柯達,曾經公認的全球頂尖、一流的公司,因為缺乏創新而被淘汰。
從1888年發明世界第一部照相機上市開始,柯達的成功神話一直延續了近百年。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這家百年老店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主營的膠卷業務占據了全球市場半壁江山,坐擁巨額市場利潤。然而到2000年之后,人類拍照從“膠卷時代”已逐步進入“數字相機時代”,如何揚棄、轉型,是向左還是向右?對于行業龍頭的柯達來說,卻十分糾結。
1999年末,柯達已深感傳統膠卷業務萎縮之痛,但卻擔心轉移精力會讓膠卷銷量受到重大影響,因此一直未敢也不想大力發展數字業務。當時柯達CEO裴學德仍堅信:傳統的膠卷業務在市場上的尾宴還未結束,數碼影像時代還遠著呢。后來,業界都把這當成一個愚蠢的笑話了。
等到2003年數碼相機蓬勃發展、快要取代膠卷相機時,自信、傲慢的柯達才匆忙下定決心,宣布全面戰略轉型,將自身定位在數碼影像領域。然而,此時曾經的各個競爭對手已在新領域搶先建立了制高點,各個割據,柯達錯失了數碼轉型的恰當時機。錯失數碼轉型良機后,柯達在隨后的幾年期間拼命追趕,柯達幾乎是每年要更換一次總裁,然而皆無力回天。
通向數碼世界的轉型之路,遲滯5年后方才開始,柯達對技術革命反應嚴重遲鈍,招致了災難性后果。即使是市場領袖也要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這是經驗教訓。不要只是讓下一代產品優于自己的當前產品,而應該敢想敢做,讓新產品比競爭對手的任何產品都要好。
可以說,產業創新力不足已成為昔日IT巨頭沒落的通病。
再回來看看惠普。隨著科技的新舊更替以及消費者習慣的加快轉移,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產品正在迅速蠶食傳統的臺式電腦和筆記本市場空間,世界計算機正邁入“后PC時代”。與此同時,云計算也是風起云涌如日中天,全球IT產業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拐點。然而相對于蘋果,惠普這個創造無數神話的硅谷老牌IT企業,其表現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無視IT產業迅速變化的趨勢。尤其是2010年惠普罷免前任CEO赫德以來,惠普更是經歷了發展戰略搖擺不定、高層閃電換人、股價一路下挫等,因而在新一代高科技產品咄咄逼人的“圍剿”下,節節敗退并不為奇。當前的惠普,是業界大鱷中唯一沒有觸摸屏消費產品的企業,令人十分困惑而無奈。目前惠普產品戰略問題依然不少,超標的超級本,遲到的平板電腦,甚至在中國被頻爆“質量門”,這些都值得惠普警醒。雖然現在惠普新任領導人強調戰略穩定的重要性,然而一個敢于不斷創新的惠普,才更值得期待。
裁員只能舍本逐末,唯有創新才能基業長青
時下消費電子、IT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及早創新、持續創新的重要性大大超過10年前,已關乎今天企業乃至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縱觀美國IT制造業幾十年來在經營策略上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今后中國企業競爭與發展的一個主方向。在美國,60年代規模效益第一;70年代價格第一;80年代質量第一;90年代市場響應速度第一;而21世紀則是技術創新第一。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裁員只能舍本逐末,甚至可以說飲鴆止渴,使大量人才流失,或使企業的創新力逐漸殆盡,結果可能是越裁越差,直至成為“空城”。而唯有從根本上開發與創新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術與產品,尋找適應市場經濟的運營模式,發掘差異化的領先優勢,才是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
當下不少創造性很強的IT企業正全面探索如何利用、借助新的IT技術,如虛擬化、云計算、物聯網、社會化網絡營銷,抑或移動平臺,以為客戶創造額外的價值和獨一無二的體驗,從而能脫穎而出,讓基業長青。蘋果公司近10年來一直在不斷重新定義音樂、重新定義電腦、重新定義通信、重新定義新生活,不管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每一代產品都以全新、令人嘆服的形象出現,引導著大眾的生活消費方式,不斷引領著IT潮流。蘋果成功之道,值得眾多IT企業很好地學習。
逆水行舟,不競則退。令人遺憾的是,如今仍有很多企業在創新方面采用保守的戰略,例如實行嚴格的創新預算控制。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維持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與創新力成為巨大的困難與挑戰,基業長青也便為成一個巨大的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