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芥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的人數多達55萬。這意味著,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斷上升引發關注,專家表示,這與過度勞累、壓力大等因素有關。
對家庭而言,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重,責任大。對社會來說,中青年人往往承擔著重要工作,堅守在重要崗位,任務重,工作量大??墒牵麄兊慕】禒顩r卻往往被人們忽視。
猝死,一個聽起來讓人有些恐懼的詞,它也許離我們并不遠。一般來說秋冬季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像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等,這些病例很容易引發猝死。而每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氣溫忽高忽低,有此類基礎疾病的患者也易發生猝死。
在近年的猝死病例中,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斷上升。專家表示,中青年人的猝死與熬夜、加班、疲憊、失眠有著直接的關系。壓力大,作息時間不規律,睡眠不足,有病硬扛。如果不注意調節,必然會導致當我們為未來而奮斗時,卻不得不用損害健康來埋單,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在一項有13065人次參加的調查當中,回答說感覺到非常疲勞的接受調查者占28.8%,他們常出現肩頸僵硬,還有頭痛或胸悶的癥狀。再通過每天工作時間來看,每天工作8小時以下的占22%,只有約兩成。工作8~10/小時的將近五成,工作10個小時以上還有將近三成的人。
如果說猝死是一個質的變化,是一個結果的話,那么過勞其實就是一個量的累積,是一個過程。當加班成為很多人的習慣,酬勞補償或者根本就沒有補償的背后是無法保障的健康。沒日沒夜地苦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自己身體不適的忽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危險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呢?
首先,中青年人要有健康意識。要意識到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不要一味拼命工作,而要強調健康的工作。一定要自我減壓,注重心理干預,緩解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減壓。更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中青年人要有適中的目標。自己一定要把握自身的期望值,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合理地安排工作,勞逸結合,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在很多情況下,很多青年人或者中年人總是為自己設定一個非常高的目標,導致身心過度疲勞,這是不值得的。
第三,全社會要更多地關注中青年人健康。目前,許多中青年人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處在亞健康或疾病狀態,在工作負荷大的情況下,就可能引起過勞死情況。因此,應該制定一些相應的社會保障措施,來提高中青年人的健康水平。定期體檢制度、健康知識的傳播、健康風險意識的提高等,都需要通過全社會關注來不斷完善。既要建立定期的體檢制度,也要制定合理的工作作息制度,特別是一些在重要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長年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拿自己的健康做賭注,這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防范,確保中青年人的健康不再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