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德
何任,1921年出生。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1941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2009年當選為國醫大師。
何任的養生經驗是:精神上要有修養;身體上要陰陽調和;生活上要適應自然規律;飲食上有所節制;鍛煉休息應有常規,不過分疲勞。這樣,精神和形體就很健旺,就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正體現了中醫養生之精華。
在這一總的指導思想下,為了調和人體的陰陽、氣血、寒熱、虛實各個方面,使其保持相對平衡與協調,常采用一些藥物,以各種補益的方法來防病抗衰老,從而達到古代醫學家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養生目的。
古人養生延年還注意到平時飲食的調養。食用某些食物有益于祛病和延緩衰老,即食補,或稱食療。
藥膳指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以藥材為原料,按照一定的用量,采用特定的食物配合烹調而成的膳食菜肴。它取藥物之性,用食物之味,相輔相成。
我國藥膳類食品有數百種。如天麻甲魚(滋陰養血,治眩暈)、黃精鱔片(健身、益氣助陽)、黃芪燉雞(補氣、益血、補虛)、核桃鵪鶉蛋(益腎、健腦、養肝)、蟲草鴨子(補虛、益腎、平喘)等。以蟲草鴨子來說,用冬蟲夏草9~15克和鴨子一只及適當作料烹調而成。冬蟲夏草性溫味甘,有益腎補肺、止血化痰作用,可治久咳虛喘、痰血及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與鴨子或燉或蒸,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
歷代醫籍中有關粥的記載甚多?!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說:“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粥之為物,易于消化吸收,四季皆宜,老年體弱者尤為合適。粥以米為主要原料,粳米為佳,秈米次之,新米尤為甘香可取。常食有調養作用的粥,對抗病延年有一定作用。
一般調養食用的有小麥粥(益心氣、斂虛汗、除煩)、綠豆粥(解熱、清暑、解毒)、扁豆粥(健脾、和中、補虛)、紅棗粥(養胃、健脾、安神)。
良藥苦口話黃連/佚名
黃連根、莖味極苦,《神農本草經》列之為上品。黃連雖苦,卻是一味良藥,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關于它名字的由來,有一個感人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石柱縣鳳凰山上住著一位姓陶的醫生,他家有個園子專種藥草,他用這些藥草給人治病。由于醫術高明,遠近都有人來請他去治病。陶醫生常出門在外,就請了一個叫黃連的幫工來管理園子。這位幫工心地善良,憨厚誠實。
有一年春天,陶醫生的獨生女兒陶雯外出踏青,看見郊外山上長著開綠色小花的野草,十分好看,便拔了幾株帶回家種在園子里。那幫工每天給園里種植的各種中草藥上肥、澆水,對這株野花更是關愛有加。
有一天,陶姑娘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燥熱,又吐又拉,沒幾天就瘦得皮包骨頭。陶醫生到外地給人治病尚未回來,陶姑娘的母親只好請當地另一名醫前來給女兒治病。這位名醫是陶醫生的朋友,診治十分細心。可陶姑娘連服三劑藥都未見效,肚子越拉越厲害,還拉起血來。她的母親整天守護在床前,急得吃不下,睡不著,想起女兒的病就掉淚。幫工看在眼里,很焦急,怎么辦呢?忽然,他想起那綠色的小花,上個月自己喉嚨痛,偶然摘下一片葉子,嚼了一下,雖然苦得要命,但過了一個時辰,喉嚨疼痛居然減輕了。接著,他又嚼了兩片葉子,當天就不痛了。陶姑娘這個病,這種花草能不能治呢?不妨試一試。想到這里,他就連根帶莖扯了一株,煎成一碗湯,趁陶姑娘的媽媽去煮飯時,端給她喝了。誰知早上喝的,下午病就好多了;再喝了兩次,病居然全好了。這時,陶醫生回來了,一問經過,非常感動,連聲感謝幫工說:“我女兒害的是腸胃濕熱,一定要清熱燥濕的藥才醫得好。這開綠花的小草,看來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呀!”
可是沒過多久,幫工因病去世了。為了紀念這個幫工,陶醫生便把這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味道極苦的中藥,取名為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主治熱邪目痛、眼角損傷流淚,具有明目的功效,還能夠治療腹瀉、腹痛、痢疾及婦女陰中腫痛。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