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若云
我們總是覺得,讓純潔的孩子接觸不純潔的錢,很難把握分寸,于是避而不談。但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時候,我們競發現,自己的孩子偷偷拿大人的錢。有個班主任老師說,她班上有30%的孩子偷拿過家長的錢。
怎樣和孩子談錢才合適
在孩子面前,有的家長過分渲染錢的作用,有的家長卻對錢諱莫如深,這都不合適。對孩子談錢的目的,一是讓他們明白錢是有用的,生活中少不了它;二是讓他們明白,錢要通過辛苦勞動才能獲得。
當然,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對話的方法是不一樣的。譬如,對六七歲的孩子,可以給他看看每次領回的工資,再講講道理,使孩子對錢開始有些理性認識。
如何給孩子錢
一是適時:針對孩子心理發展情況,一般到小學中年級可以開始給零花錢,因為這時可以逐漸培養孩子“計劃花錢”。讓孩子學會為今后的打算暫時克制自己。而在此之前,最好什么時候用就什么時候給,不需要讓孩子手上有自由使用的零花錢。給錢可以逢年過節給,也可在父母發工資時給,但應避免隨有隨給或隨要隨給。
二是適量。孩子需要多少零花錢?總的原則是在考慮孩子實際需要和家庭財政狀況兩個方面前提下,就低不就高。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給孩子零花錢就很有講究:7~8歲每周3角,9~10歲每周5角,11~12歲則每周1元,12歲以上才每周2元。另外,他還發小冊子讓孩子記支出賬,以備審查。凡錢賬兩清、用途正當的下周獎5分,否則減5分。他的子孫中從沒有敗家子,或許就與從小給零花錢的習慣有關。他們家族能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不能不說與怎樣給孩子零花錢有很大關系。
教孩子花錢也很重要
孩子花錢前,父母可以當參謀,但這不等于命令,已經給孩子的零花錢最終還是要由他們自己做主消費,這也可以培養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力及自控能力。不時了解孩子零花錢的去向也很重要;洛克菲勒的嚴格做法雖不一定要照搬,但態度是可借鑒的。
筆跡透露性格/張牛
筆畫輕重均勻適中,說明書寫者有自制力、穩重,對自己所喜歡的工作能竭盡全力去完成;反之,筆畫不均勻的書寫者多半是脾氣暴躁、喜歡破壞、妒忌心強、喜歡背后做小動作的人。筆畫過重的人比較敏感,筆畫過輕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字行高低不平是機智或狡猾的人的筆跡;字跡有棱角,說明書寫者意志堅定、觀點鮮明,不會改變立場,但是,這種人一般會與觀點不同者辯論得面紅耳赤。反之,字跡圓滑者則是性格隨和、辦事老練、能一倡百和、善于公關的人。
在字的上部書寫得干凈利落,而又能緊緊護住下面的書寫者,象征有進取心、接受能力強、好學,這些人是培養做領導者的好材料。
字體豐潤、筆畫搭配勻稱、書寫速度又較快者,是理解能力強、忠于職守的人;而在字的結構方面嚴謹、方正,點畫都能體現力度者,是記憶力強、辦事認真的人;字體方圓、長短、大小錯落有致者,其適應性及變通能力強,適宜做交際及公關。
能模仿別人筆跡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強,又能獨當一面;如果字跡較小,運筆輕重適度,阿拉伯數字寫得很美而簽字卻顯得比較拘謹者,是內藏心機、喜怒不外露、能沉著應付大事的人。
敢于打破常規、另辟蹊徑、筆跡求異變形者,是富有冒險精神的人;字行起伏不平的書寫者,富有外交手段,善于發現別人的弱點;書寫時越寫越往上者,是樂觀主義者,越寫越往下者,則是悲觀主義者。
字的大小也是個性的表現:字過大的人舉止隨便、過于自信,做事比較草率;字過小者,則是有觀察力和會精打細算的人;字跡過于緊湊,則具有吝嗇和善于盤算的性格。
從一個人的字跡,還可分析出這個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剛強的人,一筆一畫都顯得干凈利落,每個字都蒼勁有力;而性情軟弱的人,字體就相對無力。
筆跡心理學家還認為:筆跡與心理健康間也有著顯著的聯系。他們通過分析字的力度與斜度、字體與結構、空格與留白、簽名風格等,能準確地判斷出書寫者心理方面的問題。
筆跡心理學家雅曼將其研究的成果分為七個大類:
1.書寫的壓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體的能量。
2.筆畫結構方式代表了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態度。
3.書寫的字體大小是自我意識的反映。
4.連筆程度反映了思維與行為的協調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的自主性及社會關系的反映。
6.書寫速度與人的理解力強弱有關。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態度與占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