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竹 崔璨


2012年6月13日下午,由《汽車商報》主辦的2012汽車市場政策趨勢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提振車市著力點何在?”多位經濟界和汽車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并發表了各自獨到見解。
論壇主辦方首先闡述了本次論壇召開的背景: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安排60億人民幣用以扶持節能汽車,對此不少業內人士揣測國家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汽車刺激政策,一時間關于汽車行業是否需要政策以及需要什么樣政策的各種討論此起彼伏,本次論壇也是緊繞這些問題而展開。
論壇首先由寰球汽車傳媒集團總裁、《汽車商報》總編輯吳迎秋致開幕詞。他說,在目前市場問題和政策傳言頻出的時間節點,業界對于是否需要刺激政策和需要什么樣的政策都存在諸多爭議,本次論壇誠邀各位專家共聚一堂,就是為了能夠產生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推動。首先他認為,當前的汽車市場不存在救市一說,而應該是“導市”,也就是說不需要救市政策需要的是能對市場進行必要引導的政策。其次,如果要出臺政策,一定不能出現普惠政策,要總結上一次救市政策帶來的重復低端擴張等負面效應。最后他指出,更希望政策調整能夠朝向節能環保的方向,促進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主辦方的拋磚引玉下,參會的各界嘉賓圍繞“政策”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
車市刺激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動中國經濟
當前的宏觀經濟的現狀如果用汽車人所熟悉的話講,處于一個“換擋”的過程,體現在過去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轉變,首先是房地產拉動的力量在減弱,靠房地產繼續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其次出口這個發動機也在放緩,也就是國際消費拉動也在熄火。舊的動力在減少,而居民消費等新的動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因此就出現了一個空檔期。汽車行業其實也處在“換擋期”,也處在一個轉型的過程中,比如結構調整問題。例如SUV等車型很火,但是節能型自主品牌車型卻產能過剩。另外汽車的消費觀念、使用方式等都在發生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換擋補油”,這個“補油”不是普惠性的,而是有針對性的,在一些節能環保、交通管理等關鍵部位進行補貼。
當前的經濟形勢與未來預期
雖然目前各項經濟指標有所下滑,但是經濟形勢跟2008年并不同,當時是美國金融危機引起的,外貿出口遭到嚴重打擊,小企業破產很多,而今年的GDP維持在8%以上是沒有懸念的,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穩增長,我們現在是在主動的調結構,通過減稅等拉動消費。
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我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跟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差距,尤其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另外對節能環保汽車的補貼不但必要,而且要長期堅持,因為我們在環保方面對國際社會是有承諾的。同時要加強城市道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還要注重石油的儲備,油價低位的時候要多買進,創造好的消費環境。最后要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
當前汽車市場的幾個主要問題與矛盾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趨勢:一、豪華車市場的急劇擴張。從2006年開始,豪華車增長率一直高于乘用車的整體增長率,豪華車的市場占比迅速提高。二、SUV高速增長。三、汽車需求總體呈現高端化,即大型化、大排量化、高價化。四、自主品牌汽車發展嚴重受阻。從2000年開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一直在上升,但是從2011年開始,份額開始下降,且降幅很大,目前該趨勢還在繼續。造成這些趨勢首先是因為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加大;其次是國人的炫富心理;最后自主品牌原有的市場定位優勢逐漸弱化,沒有建立起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還受到合資自主汽車的價位擠壓,另外消費成本上升對自主品牌也很不利。
汽車社會的節能減排
自從汽車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后,人們的生活、生產、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已經進入汽車社會。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和銷量未來還會有快速增長,進一步加大能源的壓力,目前我國的石油和煤炭資源都非常緊張,所以節能減排是汽車行業未來的主要壓力所在。另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作為重要汽車消費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而一直以來政府在汽車產業方面都缺乏明確的戰略,尤其是在公共交通的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最后為了深化論壇主題,到場嘉賓還參與了形勢活躍的互動問答。針對部分地方政府的短視的保增長行為,李稻葵提醒不要在市場的調控階段放水,市場需要科學的調節和引導。對于是否要淘汰一部分企業,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提高集中度是必須的,但是不能在破壞已有產能的基礎上提高。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表示,目前汽車行業自身已經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徐長明在互動中指出,眼下最迫切的是出臺政策提振自主品牌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