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沖
雄縣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西臨華北明珠白洋淀,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雄縣也是一座古城,地處燕南趙北,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宋朝時期設置瓦橋關,是楊六郎鎮守的三關之一,近幾年發掘出的地下古戰道綿延數十里,有“地下長城”的美譽。獨特的地理位置,常年的兵家征戰,使雄縣人民養成了自衛圖強、崇文尚武的性格。明清時期雄縣共涌現出23名武進士和74名武舉人,武林高手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其中近代的武術大師、武術教育家——雄縣李林莊人陳子正創立了鷹爪翻子拳,名揚海內外,被譽為“鷹爪王”。2008年6月,鷹爪翻子拳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翻子拳是中華武術寶庫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后俗稱“翻子拳”“翻子”。八閃翻和后繁衍出的各翻子流派,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后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就是因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翻子拳在河北流行較廣泛,京南保定地區更為盛行。雄縣國隱東、董憲周、劉士俊等都是清代晚期的翻子名家,名揚京城,威震京南。近代武學大師陳子正經多年悉心研究,對所學拳術進行完善、發展,確立了“鷹爪翻子拳”。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岳氏散手”快捷、剛健的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其健身作用顯著,技擊性突出,實用性強,受到武術界稱道。
鷹爪拳是吸收鷹的形、意和擊法發展而成的一種拳術。鷹,是翱翔于天空的兇猛禽類,氣勢勇猛,敏捷異常,其爪銳利無比,是禽類中最勇猛善戰者。此拳以模仿鷹的抓扣和鷹翼翻旋的動作為主,其爪法豐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轉、連環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備。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搏斗中抓拿對方手腕、肌腱間隙、骨連接間隙以及對方耍穴,拳諺稱為“沾衣號脈,分筋錯骨,點穴閉氣”。整個套路動作剛暴兇狠,快速密集,靜則機智穩健,似鷹待兔。
鷹爪翻子拳,風格突出,出有拳掌打,回有鷹爪抓,雙拳密如雨,脆快一掛鞭,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手手相應,招招相續
鷹爪翻子拳手法之活,就是“可連”“可分”“可變”。單講“連”;該拳有五十二路,路路之間,手手之間,都是可以聯合運用的,如“下纏肘”可連“翻拳”,“翻拳”又連“摔身法”,若運用較好,那必是一招緊似一招,一手快似一手,一式之后又成一式,令敵惶亂,一敗涂地,此為拳術之要領。
二、動靜結合,七力合用
岳氏散手,翻子等拳屬外家拳,主剛勁,快而猛,而鷹爪之法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內家拳。鷹爪拳連拳柔剛相濟、動靜結合。若想發揮較高的技擊水平,需要精深的功力,就力來講:有陰、陽、剛、柔、彈、寸、脆七力,如擲人,擒拿,肘靠,純用陰、脆二力;抓用寸力、陰力;翻崩用剛、彈二力;打用陰、陽、剛、彈、寸、脆六種合力。總之,手法不一,勁力并非一致。
三、輕便敏捷,脆快如鞭
拳術要求:“流手要快,眼要明,步要輕,身要靈等”,這里的“快、輕、靈”可以表現拳術的“輕敏一1生,同樣,拳中的“閃展、騰挪”之動作,也要有這種輕敏性,否則就難以應用。鷹爪翻子拳亦有“伸手入手緊扣手,既是神仙也難走,交手容易松手難,心窩撩陰對眉間,高不架,低不迎,全憑落勢正居中”之訣。
四、抓打擒拿,分筋錯骨
鷹爪翻子拳講究鷹爪功,因鷹為猛禽之一,其性猛,其爪利,運用爪之抓力,可以戰勝它禽。鷹爪手法象形于鷹爪,與他家手法迥異,專以抓打擒拿,分筋錯骨為主。鷹爪翻子拳貴力足而整,臨敵應用,愈顯其妙。精于此法者,“手見手無處走,敵愈近愈易勝。”
五、攻防結合,進退有法
鷹對手,打拳心,出入有門,進退有法,似擺陣勢一般。鷹爪翻子拳所采取的是鷹爪手和岳氏連拳各自的優點,所以,據對方來勢不同,拳法擇而用之。若對方身小體弱,我便多用滑式攀拳(多屬于散手強攻法),令敵閃不可閃,逃無可逃。若對方身強力壯,我便用上式攀拳(多屬于鷹爪點穴法),順人之勢,借人之力,乘隙強擊,留余地等等。
六、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鷹爪翻子拳手法變化多端,應用時忽上忽下,使敵目眩,聲東擊西,令敵頭暈。其進也,急如閃電,其退也,快如飄風。
七、左右開弓,八方相應
“左右開弓”也是該拳的主要特點。習武應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不變應萬變。
以上是鷹爪翻子拳的主要特點,當然,該門派除鷹爪翻子拳之外,還有其他拳術(行拳十二路、羅漢拳、八步追、八面追等),及對練(一百零八手、三人擒拿滾地龍等),器械等。鷹爪翻子拳是由少林、岳氏連拳、鷹爪、八翻等拳術組成,風格別致,手法多樣,學習之后,有的擅于聯合運用,有的擅于鷹爪擒拿,還有的擅于岳氏散手等等。由于個人愛好的不同,則可選擇學習鷹爪翻子拳中的各爪防守之法,成為自己的絕招。
鷹爪翻子拳自陳子正創立以后,成為武術界的一個重要門派。1918年,陳子正受到上海精武體育會邀請,開辦“鷹爪翻子班”,專授鷹爪拳,共整編了五十路鷹爪翻子連拳和十路鷹爪形拳。陳子正時任上海精武會副會長,有著“鷹爪王”的盛譽。他還先后在上海大學、中國公學、圣約翰大學、香港精武會、新加坡精武會傳授技藝。
“九一八”事變后,他激憤于日軍侵華而辭職返鄉。
鷹爪翻子拳第二代傳人中以陳國慶最為有名。他自幼學習武術。1923年,陳國慶27歲隨陳子正赴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并得到了陳子正的指導,學得了精華,他細心鉆研,對形拳、連拳整理、研究,在鷹爪形拳的基礎上后續二路。后來漢口精武會成立,陳國慶應邀赴漢。在漢口召開的豫、鄂、皖三省武術比賽大會上,他演練了一套“醉八仙”,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被評為“最優等獎”,榮獲了金牌。此后,每屆精武館比武會,他都任評判長,揚名武術界,使這門優秀武學得以進一步完善。解放后陳國慶曾任保定地區武協副主席。
鷹爪翻子拳第三代傳人是陳正耀老人,他從小開始跟隨父親陳國慶習武,憑著堅韌不拔又誠實豁達的性格練得一身好功夫。為了弘揚鷹爪絕技,陳正耀老人授藝毫無保留,多年致力于辦學授課,他開辦過自己的武術學校,并應邀赴北京、上海、山東、吉林、福建、湖北、黑龍江等地傳授,弟子遍及全國各省市。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很多外國武術愛好者專程前來向他學習請教。鷹爪翻子拳傳遍日本、美國、加拿大、希臘、烏克蘭、澳大利亞等眾多國家,希臘弟子杰妮回國后還在希臘開辦了武館,專門傳授中華武術。1983年以松田隆智為團長的“中華傳統武術學習團”專程來學習鷹爪翻子拳,特邀陳正耀傳授,對其高尚武德和精湛武技深表欽佩和敬重,并在日本國內武術刊物專版介紹。1993年以美籍華人徐記為團長的“美國中華武術訪真團”,特地來雄縣考察鷹爪翻子拳,聘請陳正耀為美國武術協會的顧問。1994年香港大學武術愛好者前來學習,并贈寫有“弘揚國粹”獎牌一塊。2008年3月,陳正耀親臨首都體育學院,傳授武術專業研究生家傳功夫——鷹爪翻子拳,并利用一周時間集中傳授了十二路拳法和羅漢拳,北京首都體育學院特聘陳正耀老人為傳統武術教練。同年7月,受國家武協邀請,到河南參加了中國傳統武術教材和段級評定編輯工作,耄耋之年仍在為傳統武術的標準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陳正耀繼承家傳拳學,同時繼承了先輩弘揚武術不遺余力的精神,把傳播武術作為畢生責任。他舉全家之力,積極推動鷹爪翻子拳申報省級、國家級非遺項目,從鷹爪翻子拳流傳文字、照片、歷史資料、新聞報道等多方面搜集整理。2007年,陳正耀口述,長子陳桂學執筆撰稿,次子陳少宇出資購買相關器材并負責出版發行,開始籌劃出書。2009年1月,《鷹爪拳》一書正式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武協秘書長康戈武先生親自作序。全書以陳正耀和其孫子陳承禹真人演示的圖片為主,詳細分解鷹爪拳的每個動作要領,出手、上腳的行程和方向都用箭頭標出,一招一式清晰明朗。正是陳正耀老人有著對傳統武術的癡迷和熱愛,為弘揚武術而無私奉獻的精神,2009年6月,陳正耀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正耀長子陳桂學1984年至1985年在山東昌邑縣,1985年至1998年在湖北襄樊市任教練傳授鷹爪翻子拳。2009年,被評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6月,在石家莊召開的河北省武術協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上,陳桂學被增選為省武術協會副主席。陳家的第五代傳人陳承禹(陳正耀的長孫)考入首都體育大學傳統武術系,成為更高學術層次的鷹爪翻子拳傳承者。
(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