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祥
“去年套袋一萬八,今年套了四萬五千八。以目前的長勢,如果80%以上是75#果子,畝產將會達到5500千克。”6月6日,乾縣梁山鎮官地村蘋果示范園主趙上利(中)非常激動地的向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果友協會綜合試驗站史繼東(右)老師、咸陽鑫農果友協會會長趙建成報告喜訊。
畝產蘋果5000多千克,對于許多水澆園來說簡直就是碎碎小事,也談不上是什么重大新聞。可是對于乾縣梁山海拔在830多米、吃水只能靠從幾千米外引來的自來水的旱原果農來說,畝產過5000千克的果園,在梁山那是開天辟地頭一次。
據悉,整個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果友協會綜合試驗站梁山示范基地,6年生果園畝套袋量大都在15000只左右,好的在20000只以上,最差也在10000只左右。
趙上利共有7畝蘋果園。這塊面積為2.04畝,采用2.5米×1米定植,其中還有一行是2米×1米,共栽植蘋果640株,南鄰大約25米深的鐵路邊(保墑能力更差),2006年采用芽苗定植。M26矮化中間砧加禮泉短富1號組合。
趙上利的2畝果園,從2006年至今6個年頭。畝產達到5000千克,非常難得。況且該果園土壤狀況非常差,2010年,有關部門檢測,土壤有機質只有0.8%,在當年檢測的120多個果園當中,排在末尾,熟土層非常薄,大約只有20厘米,其下面是非常堅硬的犁底層。2011年,他每畝投入近3000元增施有機肥等改善果園土壤。今年預計每畝投入4000多元進一步改善果園土壤條件。
趙上利的2畝果園,2009年開始掛果,2畝地套袋5000只,2010年套袋9000只,2011年套袋18000只,今年套袋45800只。
“果樹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去年1年的施肥量,是2009年和2010年2年的總和。今年的產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半,充分驗證了肥足果好這句古話。”趙上利十分欣慰地說。
趙上利說:“我這園子所以這么好,離不開體系專家教授的指導,離不開果友協會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2009年,被果友協會綜合試驗站確定為示范園以后,試驗站的技術老師幾乎每個星期都要來果園,有時老師一來就是好多天,有時天天來電話,調查研究,手把手傳授管理技術。
“當初改形的時候,感覺手段太殘忍,還持懷疑態度。現在看來科技的力量太神奇了,果園管理新技術給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麥收前還準備先追果園膨大肥呢。現在我要用管理示范園的技術,管好另外兩塊園子,當好一名真正的示范園主。”趙上利在果園里深有感觸地說。
在土肥水管理方面,趙上利果園主要采用了起壟覆蓋黑色地膜、行間生鼠毛草以及用追肥槍進行水肥一體化追肥,套袋后每次用藥加入果友氨基酸等技術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該園蘋果大都在85#以上,部分蘋果達到了110#,而且色艷味美外觀十分漂亮。經檢測,個別蘋果糖度達到了17%。在海拔830多米的旱地果園,土壤有機質只有0.8%的惡劣條件下,堪稱奇跡。
梁山基地建園伊始,定植行株距大都采用3米×1米、2.5米×1米或者3.5米×1米等寬行密植技術。有的果農說風涼話,甚至有些人準備看笑話呢。趙上利等果農頂著巨大的風險和精神壓力,在西安果友協會及咸陽鑫農果友協會的大力幫助與鼎力支持下,堅持按照協會推薦的果園綜合管理技術,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高峰。
2009年寒冬臘月,臨近春節的時候,史繼東、趙建成帶領協會5位老師冒著嚴寒,連續兩天,免費對基地的園子進行了高標準的改形修剪。頭天中午做思想動員、進行技術培訓,下午分成兩個小組開始示范、實踐。第2天,當地會員二三十人紛紛主動加入,改形作業隊伍“被迫”分成四個小組。兩天時間,官地村果園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先后對12家果園進行了改形修剪。這下子,將昔日的“懶婆娘”變成了今朝“俊俏的小姑娘”,梁山果園從此步入正軌管理的新天地。
2011年9月,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組織相關專家在梁山基地觀摩時,北京林果所著名果樹專家魏欽平研究員指出:“這個(趙上利)果園明年產量能達到5000千克。”
(作者聯系電話:188029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