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離
無藥可用
在河北省二院小兒外科的病房里,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女兒曉曉(化名),劉先生松了一口氣:“孩子現在好多了,能吃點東西,也能下地活動了。”
曉曉今年13歲。2月份時,因為同時患有過敏性紫癜、腸梗阻和腸套疊,曉曉在一家外地醫院接受手術。不想手術后,曉曉出現感染癥狀。在先后使用7種抗生素卻宣告無效后,曉曉被轉入河北省二院。
“我們當時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眲⑾壬貞浾f。按照該院小兒外科副主任李英超的說法,當時曉曉的病情非常危急,“她的體內出現了多種并發癥,但卻對至少17種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彼?,李英超將此情況描述為“絕境”——“無藥可用的絕境”。
實際上,類似的“絕境”,廣州市婦嬰醫院的醫生們也曾碰到過。
2005年11月,一名出生僅25周的嬰兒被送進了廣州市婦嬰醫院的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這名嬰兒是個早產兒,出生后不久就出現了呼吸窘迫、顱內出血、黃疸、全身真菌感染、肺炎甚至休克等20多種嚴重的并發癥。
送入醫院時,孩子已命懸一線,醫生立即使用抗生素進行搶救,頭孢一代,無效!頭孢二代,無效!頭孢三代、四代,仍然無效!再上“頂級抗生素”:泰能、馬斯平、復興達……通通無效!
后來的細菌藥敏檢測顯示,這名新生兒對這7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當時,已經沒有更好的抗生素可用了,廣州市婦嬰醫院的醫生們也陷入了“無藥可用的絕境”。不得已,醫生只能讓各種抗生素輪流上陣,以“車輪戰”對付病菌。整整一個月之后,新生兒的感染癥狀才得到控制。
據廣州市婦嬰醫院兒科主任宋燕燕介紹,該院每年大約接生4000例新生兒,其中有肺炎感染或是其他感染的大約占4%。對于這些“感染嬰兒”,醫生們都會做細菌培養,每名“感染嬰兒”所用的抗生素少則10種,多達15種,可其中70%的抗生素在嬰兒體內起不了殺滅病菌的作用。
北京兒童醫院的情況與此如出一轍。“在我們醫院,上世紀80年代的細菌耐藥率在10%以下,但是現在青霉素等耐藥率達到了70%甚至更高,非常驚人?!痹撛航淌跅钣篮胝f。
在“2010年全國流感防控會”上,楊永弘將這些“無藥可用”的孩子稱為“耐藥寶寶”,并指出:“我國濫用抗生素問題突出,也是造成‘耐藥寶寶的一個原因,我們兒科更是‘重災區!”
病從口入
曾有媒體報道稱:“抗生素濫用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一個重大的公共醫療衛生問題?!钡诜治觥澳退帉殞殹贝罅砍霈F的原因時,專家認為,抗生素的濫用可能不僅僅局限于醫療衛生領域。
“孕婦每天喝雞湯、豬蹄湯,或者吃燉鴿子、雞蛋等,都很有可能不知不覺地攝入抗生素?!彼窝嘌啾硎尽V袊r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常碧影也指出:“‘耐藥寶寶的產生和我國飼養業濫用抗生素有很大關系?!?/p>
以陜西省為例,作為我國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基地,2009年底,這里豬、牛、家禽的存欄量分別達1100萬頭、240萬頭、6000萬只。然而,在陜西楊凌農業示范區、涇陽縣、扶風縣、興平市等地走訪調查后,有媒體記者發現,一些養殖戶對抗生素的使用“很隨意”。
“要養雞,防病、治病是最要緊的事。雞容易得腸道疾病,一得病就會幾天不下蛋,所以要經常在飼料里添加紅霉素、土霉素預防。”扶風縣絳帳鎮羅家村的一位農民如是說。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院院長王晶鈺介紹,隨著我國畜禽飼養集約化水平提高、活體流通增加,疾病預防尤顯重要。面對比市場風險更為嚴峻的疾病風險,一些養殖戶不得不為畜禽“下猛藥”。
另一方面,除了能抑制、殺死致病菌,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以外,抗生素還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從而加快增重速率。
上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一些養殖戶就發現了這個秘密。所以他們一度把抗生素發酵殘渣都制成了家禽、家畜的飼料添加劑。后來,這種方法傳人國內,一些養殖戶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也開始在飼料中添喂抗生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肖永紅曾經做過一項統計,結果令人震驚:“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抗生素用于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產量的46.1%?!?/p>
據肖永紅介紹,抗生素的濫用在全世界的養殖業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國“顯得更為嚴重”。
防治之道
盡管在防治疾病和促進動物生長等方面,抗生素為養殖業帶來了裨益。但相對于這些裨益而言,抗生素的副作用更為可怕。
研究表明,對動物長期使用抗生素,將會加速耐藥細菌的出現。而隨著耐藥菌的出現與傳播,大規模的養殖動物將成為龐大的耐藥菌基因儲藏庫。這會使動物的疾病抵抗能力越來越差,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動物一旦患病,養殖戶們將不得不加大用藥劑量,而抗生素的殘留也將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養殖戶最終將會從濫用抗生素的受益者變成受害者,而與他們一同受害的,還有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消費者。
“人類長期使用這些帶有抗生素殘留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現蕁麻疹或過敏性癥狀及其他不良反應.;長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費者的耐藥性也會不知不覺增強,這等于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藥可治?!背1逃罢f。
鑒于“有抗食物”的危害性,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聯盟,其成員包括90多個國家,各國都在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據悉,瑞典1986年成為首個在動物飼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的國家。自2006年1月1日起,歐盟全面執行此項禁用。美國、日本也都相繼出臺了相似的法律法規,限制或者禁止抗生素在飼料中的使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解決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獸藥殘留標準檢測方法》,制定“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和休藥期”的標準,發布《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開展獸藥殘留監控和檢測工作,打擊、查處在動物生產中使用違禁藥物等。然而,由于在畜禽產品生產、銷售環節還沒有嚴格的監控和限制,上述措施仍難以完全限制“有抗食品”上市。
對此,陜西省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干部孫濤表示,我國許多地方對蔬菜農藥殘留的市場準入制度和檢測技術已較完善,對畜禽產品的獸藥殘留也應探索建立相應制度。
“目前獸藥殘留的檢測設備昂貴,檢測一個樣本費用約需1000元,時間得三四天?!睂O濤說,“如果能研發出廉價、快速的檢測方法,或許就能在屠宰環節或銷售環節推廣獸藥殘留檢測制度?!?/p>
而在常碧影看來,要控制“有抗食品”,就得從抗生素的生產源頭上嚴控。“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抗生素生產國,控制抗生素的生產、銷售、使用是當務之急。”常碧影說。她還建議借鑒歐盟的做法,不斷完善各類藥物和化學合成飼料添加劑的相關管理規定;大力推行、嚴格執行農產品標識管理,為消費者提供詳細信息,幫助消費者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