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顯龍 馬翠玲
[摘要]近年來,一些注射產品的廠家開始進行認證醫師制度,列出了一些可以注射該產品的醫師。這一制度在廠家自身的宣傳和炒作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的確給整個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本文概述了這一制度的不足之處,期望廣大醫師和廠家分別給予重視。
[關鍵詞]注射;美容;醫師
[中途分類號]R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7-1232-02
微整形美容由于其無創性,改變容貌迅速且風險小,基本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逐漸進入市場。由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小,近年來無創美容市場飛速發展,已經占據了很大美容市場。不同廠家也針對自己的產品做出了各種的銷售創意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最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他們進行的醫師認證制度。
這一認證制度的內涵是廠家尋找銷售該產品的醫院相關科室醫生,對他們經過或不經過培訓,然后發給這些醫師認證證書,由廠家認可這些醫生可以注射相關的產品給患者。廠家還會將這些認證醫師的信息發在自己企業的網站上。由于這些注射產品均有相應編號,因此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站檢索到這些醫師具有“企業頒發的”注射資質。任何制度的形成總有其特定社會現象,并有其現實的積極和消極意義?,F將這一認證制度的優缺點歸納如下,期待引起相應部門的重視。
1注射認證醫師制度的優點
對廠家而言,實行這一注射認證醫師制度,有助于推銷廠家的產品。因為給某個醫師注射認證資質,必然意味著這位醫師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注射操作。當醫師已經被認證之后,廠家可以利用這些認證醫師來宣揚自己的產品,例如“給消費者說已經有多少位醫師被認證,取得國內多少家單位的認可”等。相當于利用醫師的權威提高自身產品的科學程度,便于在消費者人群中樹立為威信。
對美容從業醫師而言,獲得廠家認證注射資格的唯一好處,就是能夠給接受注射的消費者宣稱,“自己是廠家認證的注射醫師”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從而更好也更加容易開展工作。
2注射認證醫師制度的不足
2.1誰來認證醫師資格:醫師資質的獲得和認可,是要通過正規大學培訓,隨后經過國家組織的執業醫師考試,通過之后方可獲得執業資格。對于美容來說,更加需要經過住院醫師培訓,并且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經過上級醫生的評價,認可其具有操作某些項目的權限。這是美容項目的分級管理制度。實際在工作中,要根據醫生的實際訓練、臨床經驗和操作水平,按照治療、手術項目的難度給予合適的臨床治療權限。例如1年的住院醫師最多能做闌尾,5年經驗的主治醫師可以做膽囊,10年的高級職稱醫師能做胃和肝臟手術。在臨床工作中,目前抗生素使用泛濫的前提下,國家也出臺了抗生素分級使用原則,規定了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和主任醫師能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和時限。對規范抗生素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廠家進行的醫師資格認證并不具有法律效率,最主要的是廠家并無資格進行此類認證。
2.2注射認證醫師造成臨床工作中的困惑:廠家實行注射認證醫師有可能對實際臨床工作造成困惑。例如沒有此產品的注射認證醫師,但是其臨床經驗和實際水平完全能勝任注射產品,注射此類產品后,消費者無法從廠家的網站獲得認證信息,這樣就給這些注射醫生留下糾紛的隱患。消費者可能會判定醫師沒有注射資格,如果注射后有不良反應出現,消費者首先會考慮到醫生的資質問題而提出疑惑,很少消費者在不良反應發生后會詢問是否廠家的產品問題。這利,現象很不利于執業醫師的自我保護。
2.3注射認證醫師的被動性:注射認證之后,醫師等于被動的替廠家做無償性廣告。而廠家則在醫生方面無形中成為主導者。甚至有臨床醫生完全有能力注射,但是因為沒有廠家認證,因此廠家產品代表要求醫生先做注射認證的現象發生。這是對醫生的一種諷刺。難道執業醫師法規定了醫師不能做注射么?目前有一些醫生已經被廠家注射認證“綁架”而不自知,還拿自己是某個廠家的認證醫師來作為資質,并不是利用自己的學歷、職稱、實踐經驗等更加重要的能力來提升對消費者信任感,有點舍本逐末。
3小結
一位醫師能否做注射產品,有無能力完成注射項目,應該是其上級醫生來評價,并不是由廠家來評價,廠家沒有這個資質,也不應該做出此類事情。作為廠家,應該把心思放在提供更好的產品上面,做好服務工作,而不是出于自身炒作和宣傳的需要,利用注射認證醫師給臨床工作造成很大的糾紛隱患。讓醫學美容回歸醫學,這才是正確的美容理念。醫師和廠家分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