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燕 劉玉生等
[摘要]目的:探討一種s形矯正器牽引治療乳頭內陷及其護理方法。方法:術前充分的心理輔導及術區清潔準備,手術在局部浸潤麻醉下置入s形矯正器,術后進行傷口護理,指導患者持續接受乳頭牽引6個月。結果:應用本方法治療中重度乳頭內陷患者12例,經6個月隨訪,乳頭形態自然穩定,未見復發,效果滿意。結論:本方法簡便易行,不破壞乳管,不影響哺乳,乳頭感覺正常,無明顯瘢痕,形態自然穩定,不易復發。
[關鍵詞]乳頭內陷;牽引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7-1244-02
乳頭內陷是常見的乳頭畸形,主要是由于輸乳管及周圍平滑肌發育不良,乳頭下缺乏組織支撐及纖維條索向內牽拉乳頭所致,且乳頭發育不良,細小。乳頭內陷的手術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輸乳管周圍攣縮組織松解以延長乳管及乳腺瓣或真皮脂肪瓣轉移等方法增加乳頭下方的組織支撐。但是手術治療效果常常并不理想,特別是中、重度乳頭內陷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術后乳頭內陷復發及術中乳管損傷影像日后哺乳功能等。我科于2009年9月~2010年12月應用簡易S形矯正器貫穿牽引的方法治療中、重度乳頭內陷12例,效果滿意,現就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12例,均為女性,18~23歲,無生育哺乳史,均為雙側乳頭內陷,其中Ⅱ度3例,Ⅲ度9例。
1.2手術方法:手術在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取一長約10cm,直徑0.5~1.0mm克氏針經乳頭基底橫向穿過,于乳頭中心向兩側各1.5cm處(接近乳暈邊緣位置)將克氏針分別向順時針方向彎曲成S形,然后將兩個半圓環向下折疊,將乳頭提起向前牽引,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半圓環折疊的角度以增加或減小支撐力的大小。術后3天換藥,一周去除敷料,正常洗浴,術后1、3、5個月復診。應用本方法牽引治療6~7個月后,去除克氏針,穿孔1~2周自然閉合,無明顯瘢痕,部分患者可見乳頭基部兩側極淺凹痕,未見瘺管或竇道。
1.3護理方法
1.3.1術前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解除患者心理負擔及對手術恐懼,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及預后。術前進行患部清潔,清除凹陷乳頭內分泌物及污垢。除常規器械準備外,另需特殊準備兩根已消毒好的0.8~1.0mm克氏針,長約10cm,一把鋼絲剪,一個頭皮針膠管。
1.3.2術中配合:準備手術消毒物品及手術器械、局麻藥品等,讓患者保持舒適平臥位,協助醫師進行消毒鋪巾、麻醉及手術操作、包扎,清點手術物品。
1.3.3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乳頭血運,了解局部疼痛、出血、腫脹等情況,術后第2、4天換藥,7天去除敷料,指導患者進行局部清洗,術后1、3個月復診隨訪了解治療效果及牽引張力是否合適,根據情況調整S形矯正器的折疊角度以維持適度的牽引張力,鼓勵患者堅持長期佩戴矯正牽引器以鞏固治療效果。
2結果
本組治療12例,治療效果滿意,治療期間未見局部感染或皮膚破潰糜爛,乳頭形態自然,感覺正常,去除s形矯正牽引器后隨訪6個月未見乳頭內陷復發,穿孔部位無明顯瘢痕。
3討論
乳頭內陷的矯正的手術方法很多,并且有可能造成乳頭血運障礙乳頭壞死,乳管損失影響哺乳功能,術后乳頭內陷復發,乳頭乳暈瘢痕等影響外觀。為避免手術造成乳管破壞、乳頭壞死、瘢痕、術后復發等并發癥,該方法手術操作簡便易行,手術中不會破壞乳腺導管,不影響哺乳功能,無乳頭壞死之虞,不影響乳頭感覺及勃起功能。但是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需要長期佩戴該牽引器,其目的解除纖維條索對乳頭的牽拉,同時長期的持續牽引張力有可能刺激張力作用部位的組織增生Ⅲ。至于持續牽引治療的需要時間,目前尚無明確的標準,理論上推測持續牽引時間越長效果越穩定,越不容易復發,參照其他作者報道應用本方法進行牽引治療6個月,去除牽引后隨訪6個月乳頭形態穩定,未見復發。應用貫穿式牽引治療另一個潛在的風險是穿孔部位的感染,根據我科應用該牽引治療方法的初步經驗,未見一例感染發生,故認為由于穿孔部位上皮化,如常見的佩戴耳環、鼻環、唇環等飾物一樣,不易發生感染。拔除克氏針后,穿孔全部于1~2周閉合,無明顯瘢痕,部分患者可見乳頭基部兩側極淺凹痕,未見瘺管或竇道。
乳頭內陷術前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術前心理輔導及術前局部清潔準備,由于患者多為年輕女性,多自卑害羞,擔心手術疼痛,擔心影響日后哺乳功能及術后乳頭內陷復發,擔心能否堅持長期佩戴矯正牽引器治療。對患者首先要耐心傾聽,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負擔,耐心細致地講解手術方法及預后效果,讓患者充分理解本方法的優缺點,消除患者恐懼心理。術區的術前準備要輕柔細致,在清潔內陷乳頭內污垢和分泌物時避免造成乳頭損傷和疼痛。因此,本方法術后護理同樣重要,特別術后早期,要密切觀察乳頭血運,局部腫脹疼痛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