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琴
盛世興文滿園春,文化惠民暖人心。農家書屋建設是我國推行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各地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已在廣大農村推展開來。這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廣大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一新生事物能否得以健康發展,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作為一名從事農家書屋運作的工作者,如何尋找到為農民朋友提供優質服務的新路徑,實現文化惠民效益最大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服務理念要更新。從事農家書屋工作,我們要從舊的運作模式中跳出來,更新服務理念,真正把讀者當“上帝”。新形勢發展要求我們,農家書屋開展服務也要降低進入門檻,利用文化資源為農民朋友提供各種服務,通過優質服務體現出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原則。做到這些,需要我們不折不扣地落實上級政策要求,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切實有效的“貼近”服務,變“坐等讀者”上門的被動應付為主動服務,把讀者的需求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承擔起為“上帝”提供一流服務的責任,把聯絡龐大的讀者群視為職業榮譽。牢固樹立“有為才有位”的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全力以赴干好本職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文化傳播者,在為廣大讀者提供各種服務中,體現出自身的人生價值。
落實規劃不動搖。讓農家書屋建設充分發揮支持“三農”發展壯大的文化支撐作用,進而體現出我國保障公眾文化權益,提高文化惠民服務效能。這項影響深遠的“民心工程”,功在社會,利在百姓,體現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關心“三農”的根本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和改造文化服務網絡。”政策的出臺是我們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憑依,抓住時機,乘勢而上,扎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正逢其時。因此我們要堅定信心,落實政策不走樣,實施規劃不動搖,把這項文化工程真正落到實處,惠及廣大農村和農民。
規范管理上水平。促進農家書屋建設也要依靠規范管理來提升服務水平。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出臺相關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行無障礙、零門檻進入。那么,處在農村一線的農家書屋如何搞好優質服務?是擺在我們每個從業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對此我們必須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始終與上級政策要求保持同心同步,以新的姿態來回應現實關切,以高效服務滿足民眾的夙求。具體講,就是要靠政策引導為農民提供多種服務,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制定并落實切實可行的《農家書屋運行管理制度》,平時嚴格按照制度辦事,靠制度約束盤活農家書屋文化資源,不讓這項事業放任自流、無所作為,在每年業績效能考核上明確并落實獎懲措施,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促進這項新興事業健康發展。
充實內容強基礎。首先要加強內部硬件設施建設,優化農家書屋服務環境。要添置充實必要的書架、圖書、閱覽室設備等基本要件,逐步改善農家書屋服務條件,為讀者借閱、學習提供便利。其次要增添豐富各類圖書、光碟等文化品種,盡可能滿足廣大讀者的文化需求。特別是面對廣大農村,要在推廣各項農業技術中發揮積極作用,要瞄準新時期農民朋友最迫切的需求,讓群眾從中學到新鮮有用的知識,用先進的實用技術指導農民開展現代農業生產實踐。豐富的內容不僅可以滿足各方面讀者的愿望,還能提高廣大讀者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農家書屋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服務路徑要拓寬。做好這項工作,就要開動腦筋努力創新服務方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一要開展經常性的文化上門服務活動,通過開展“文化下鄉”、“科技下鄉”活動,把農民需要的各類圖書、光碟送到村,送到戶,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朋友的手上。二要在春播、夏種、秋收的關鍵季節到群眾中開展現場科普工作,注重提高農作物種植業、家禽家畜養殖業的科技水準,幫助農民實現勤勞致富目標。三要定期到偏遠農村以及困難戶家中進行上門服務,送去他們最為急需的科技資料,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與關懷送到農民朋友的身邊。目前,我們還要在建立完善農家書屋服務網絡方面下大力氣,擴大服務范圍,注重延伸服務領域,盡力拓展服務渠道,做到全面服務經常化、制度化。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規劃綱要》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落實這一宏偉目標,我們責無旁貸,以此為契機不遺余力地推進農家書屋建設,積極開展優質服務,把這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實到農民心坎上,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