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以文化建設為基礎,
提升會員認可度與知名度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文化傳承是蘇州的一大特色,這一特色在蘇州商人身上也有鮮明的體現,而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又將這一特色發揚光大。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成立于2009年11月。在商會圈普遍注重招商引資,為兩地經濟搭建橋梁的背景下,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則在會長張榮明及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在服務好會員企業的同時,不斷加大文化建設力度,以文化制勝,打出了一手手讓人過目不忘的好牌。
蘇州作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昆曲、蘇繡、緙絲、核雕、折扇、玉雕、評彈等一批文化遺產列入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通過商會平臺將家鄉蘇州的寶貴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做到宣傳家鄉的同時也能惠及商會會員是北京蘇州商會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因此,商會在進行每一項文化活動的開始,就緊緊圍繞如何能為會員提供更好的服務進行策劃和組織,通過與會員的合作,達到創造價值、合作共贏的目的。
不同于大部分商會的投資洽談會,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在會員中經常會舉辦一些類似“新蘇商企業家讀書會”以及講座論壇等方面的文化交流與學習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會員之間不僅可以加強交流,也可以相互學習。在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所在的愛慕大廈里,有一座“愛慕美術館”,這里自然而然成為了商會眾多文化活動的舉行場所。通過形式各異的文化、公益活動,商會會員也從中受到啟發,不少會員開始注重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更有會員受到商會文化的影響,涉足并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在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會長張榮明看來,北京蘇州企業商會的會員大多都是頗具文化素養、注重自身修養的一群企業家,在商會中經常舉辦文化活動,往往能夠以“文”(文化)會友,會員也能從文化活動中吸收營養和精神,做到兼容并蓄,并將這些特質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
在商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下,每一個會員單位都成為了建設企業文化、踐行“文化促進發展”的堅定力量。商會副會長單位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創建“幸福企業”的文化典范,通過人文關懷、人文教育、綠色環保、健康促進、公益事業、職工拓展、人文真善美等七大模塊,將人文關愛、綠色環保、志愿奉獻等精神與理念融入到每一個員工身上,營造了健康、光明、感恩的幸福環境,不僅提高了員工幸福感,還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和客戶信任度,同時也擴大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成為商會會員的學習榜樣,也成為全國建設幸福企業的典范。
通過宣傳蘇州文化,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商會特質,同時也樹立起了新時期蘇州企業家的文化形象和品質特征。在促進會員企業商務交流與合作發展中,加入深厚的文化內涵,一方面推廣了蘇州的特色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提高了蘇州企業家的社會認可度和知名度。
在幫助會員企業提高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商會還聯合會員單位共同推廣蘇州文化。2010年7月,商會聯合會員企業蘇州趙羽設計有限公司將通過六年整合、傳承、開發、出版的《懷袖雅物——蘇州折扇》進行全國推廣,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了“清風徐來——中國(蘇州)折扇藝術展及學術研討會”,并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作為蘇州特色文化進行展出;2011年3月,商會又舉辦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緙絲、核雕刻作品晉京展”。首次系統地將江南蘇州的傳統工藝品緙絲和核雕帶到了首都。通過這次展覽,不僅帶動了緙絲、核雕原產地舟山村的旅游經濟,還讓更多人了解到舟山雕刻和緙絲這兩種古老的工藝,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除此之外,商會還舉辦了很多這類的活動,將蘇州的昆曲、蘇繡、緙絲、核雕、折扇、玉雕、評彈等文化遺產推介到北京,并同時通過電視臺、廣播、報紙、網絡、雜志等渠道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報道,通過商會這一平臺,將蘇州特色文化推廣至全國。
在商會會長張榮明看來,商會在文化方面的建設是和服務會員的宗旨高度統一的。通過文化活動的融入,商會就有了家鄉文化的血脈與感情聯系,更像一個大家庭,會員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在服務會員的過程中才能夠與會員走得更近,更了解會員的真實感受與確切需求,商會平臺也更加牢固。以此為基礎來為會員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不僅拓寬了商會的廣度,也挖掘出了商會的深度。
通過昆曲傳播打造商會品牌
隨著商會文化活動的深入,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將活動的觸角延伸至商會之外,通過與家鄉政府的合作,推廣家鄉“文化特產”。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服務在京的蘇州企業,促進兩地經濟文化發展,同時也能提升蘇州商人的影響力。
2009年底,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會長張榮明在蘇州昆曲傳習所創辦人之一張紫東后人朱丹的引薦下,來到了當時還是一片工地的傳習所考察,認識了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雖然這次短暫的見面只有幾十分鐘,但是兩人卻一拍即合。張榮明和商會幾位會員決定共同投資昆曲會所,除了家鄉情結、社會責任,商會還看到了昆曲的文化價值,不僅可以為北京蘇州企業商會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與昆曲相關的商務、文化活動也可以在此舉行。
2010年9月,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在蘇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和蘇州昆劇院等共同修繕了蘇州昆曲傳習所遺址,在此基礎上,游園驚夢昆曲會所成立并正式對外營業。昆曲文化和北京蘇州企業商會的品牌開始捆綁在了一起。游園驚夢昆曲會所是北京蘇州商會會長和理事單位蘇州昆劇院以及其他會員首次聯合成立的第一家會所,也是國內首個昆曲文化會所。與此同時,“感受蘇州園林,聆聽百年昆曲,打造高端政務、商務消費新時尚”成為會所的營銷理念。會所采用會員制形式,鎖定高端消費群體,“保質保量”是關鍵。
作為北京蘇州企業商會的理事單位,蘇州昆劇院是商會在文化方面打造出的最成功的品牌,也是商會的著力點之一。2011年12月,中國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第200場演出在國家大劇院上演,2398個座位座無虛席。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臺灣首演至今已八年,演出足跡遍及大陸23市及臺、港、澳三地,獻演美國、英國、希臘、新加坡等國舞臺,直接進場觀眾達40萬。2011年,北京蘇州商會建立了“新蘇商昆曲傳承促進基金”以資助昆曲的發展。作為基金的主要出資方,商會將會員聚集起來,共同參與到這項開放式基金中來,基金以自愿方式進行募捐,第一期共募集捐款100萬元。在北京蘇州商會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昆曲,人們也逐漸認識到昆曲的獨特魅力。
商會搭建起文化平臺,通過文化建設將會員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方面擴大了商會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了商會會員的知名度,同時也讓商會更了解會員的真實感受和確切需求,以此為基礎為會員提供了更多、更有價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