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根據規劃,陜西在信息化方面將實現六大目標,以打造數字陜西。在信息化發展中,陜西省確定了兩網、四庫、兩中心、一平臺的頂層設計路徑,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讓信息化全面為社會服務。據了解,陜西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規劃了全省共享集成基礎性信息資源,為“十二五”期間全省共享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十一五”期間,陜西省信息化發展成效顯著
陜西省“十一五”信息化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規劃了八項主要指標,有六項是超額完成,為“十二五”期間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陜西省信息化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了擁有3.8萬個移動站,485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電話用戶普及率也達到了%,100%行政村通電話,73%的行政村通寬帶,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了38.3%,網民數已達1429萬人,位列西部第二。對于信息化,陜西省按國家工信部的安排,從農業、企業、政務、城市社會這四個方面在推進。在“十一五”期間,農村信息化和政務信息化相對城市和企業信息化,我們取得的成績相對突出,通過4年時間,由省工信廳和農業廳、通信管理局、三大電信企業共同努力,27914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網絡覆蓋。另外,完成了35033個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作已經覆蓋了100%的縣區,20000多所學校;黨員的遠程教育已經覆蓋了23337個行政村,作為農村信息化基礎覆蓋點的建設,陜西省走在全國的前列。在白河縣,農民已經能夠在自己的行政村內享受到遠程醫療,“白河模式”讓農村信息化落到實處。全省農村信息化將以白河模式為范本,整合推進。
信息化的發展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信息化發展的綜合指數。陜西省信息化發展指數從2005年的0.581發展到2010年的0.70以上。在全國排名第九位,列西部第一位,和陜西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信息化的發展相對較快。陜西信息化的進程在西部是相對超前,但與發達省份相比較還是有差距,但是這幾年追趕的速度是明顯加快的。
在“十一五”期間,陜西省在電子政務層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規劃了全省共享集成一些主要基礎性的東西,而指導省級相關部門、市級、縣級在“十二金”工程上有比較大的成效,為“十二五”期間全省共享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推進“兩化融合”,打造“數字陜西”
2009年陜西省工信廳組織專家用了半年的時間對全省964戶企業進行了摸底調研,從調研的結果看,陜西省大中型企業信息化水平在全國還是靠前的,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央企,它們的信息化水平相對比較高,整體帶動了陜西企業信息化在全國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比如延長、西飛、618所、陜鼓等企業?!笆晃濉逼陂g有58%大型企業信息化應用已經涵蓋了核心業務,50%以上企業推廣應用電子商務。但小型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信息化水平和全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
陜西省在“十二五”期間,在信息化方面將實現六大目標,以打造數字陜西。在信息化發展中,陜西省確定了兩網、四庫、兩中心、一平臺的頂層設計路徑,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讓信息化全面為社會服務。
兩網就是電子政務的內網和外網,內網供公務員辦公使用,外網供政府各部門為百姓辦事使用,以便公開社會信息。
四庫就是人口庫、法人庫、地理信息庫、宏觀經濟庫。人口庫、法人庫、地理信息庫三個庫已經建成并部署到陜西省信息化綜合服務中心,其中人口庫的建立特別值得一提,它是省計生委用兩年時間完成的,對陜西省的人口普查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口準確率以月為單位,也就是說將每個月人口變化的情況以月為單位進行統計,人口變化情況準確到月,這在全國尚屬首例,所以國家人口計生委數據庫建設現場會選在陜西召開。而地理信息庫是由省市兩級共建的,省級已經建成,市級大部分地市今年年底建成,宏觀經濟庫是由省統計局在建,預計年底建成。兩中心是省、市兩級信息化綜合服務中心。
目前,省級信息化綜合服務中心已經建成投入。一平臺就是指縣級這一平臺,據了解,縣級服務平臺也在全省數字城市現場會上部署的,要求各縣在今年年底建成。
據介紹,數字陜西涵蓋四個方面:一是高速寬帶網,含義是以無處不在的高速寬帶網為支撐,目標是在2015年,實際上三大運營商已經在部署,總投資大概是131.5億元,打造一個覆蓋全省的高速寬帶網絡。二是以西安、寶雞、咸陽等智慧城市為引領,安排了大概七項工程,總投資大概77.84億元,所以到2015年,這三個城市,還有一些追趕的,延安、榆林、渭南,追趕的勢頭很快,以這三個城市為引領,實現數字陜西。三是實現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主要是信息產業,社會服務層面上、電子商務層面上能夠跟上社會的要求。四是兩化融合,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各方面核心業務的應用要達到80%,在“十二五”期間數字陜西的主要目標。
三、數字陜西”,給力電子商務發展
在信息化的進程中電子商務地位是舉足輕重的,縱觀國內外形勢,發展電子商務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誰在這一階段掉了隊,誰就有可能被新一輪的國際競爭所拋棄。據《電子商務統計年鑒》顯示,2005年陜西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2.73億元,約占全國比重的0.4%,位居第20名。2011年底《陜西省信息化應用示范企業和重點行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方案》中提到,“十一五”以來,陜西省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明顯加快。據2010年底對915戶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中小工業企業信息化應用情況調查,信息化正在加快滲入陜西省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的超前性、主動性明顯提高,信息技術人員明顯增加,信息化資金投入年均增長30%以上;有二分之一的企業采用數字裝備,三分之一企業建立了門戶網站或內網,全部或部分使用經營管理類信息化系統的平均每戶3項;許多企業在解決問題的創新點、技術研發、生產流程中有重點地采用信息技術系統,取得顯著成效。
雖然地處西部,陜西卻是我國的外貿大省之一。數據顯示,2010年,陜西省對外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120億美元,成為陜西外貿發展的里程碑。而今年,陜西省外貿有望再上一層樓,據西安海關統計,2011年前3季度,陜西省進出口總值已經達到了107.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5.6%。其中出口51.57億美元,增長16.5%;進口56.19億美元,增長35.3%。這為電子商務平臺上線后的大顯身手提供了絕好的基礎和前提。為此,深刻意識到這一點的省商務廳與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IECC)簽訂了《共建陜西省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合作協議》。
“陜西省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平臺”的建設是貫徹落實2011年7月陜西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的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陜西省指導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有效途徑,將成為陜西省境內首個國家級區域電子商務平臺,并建立起具有陜西產業特征的集在線交易、電子支付、貿易金融、貨物跟蹤、貿易管理、單證傳輸、跨境追蹤等于一體的全流程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陜西省中小型進出口企業與海外企業之間的商貿活動提供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促進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實現貿易增長。
陜西省在推動信息化的進程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培育扶持中小型企業在互聯網中的發展。改善創業環境、培育創業主體、強化創業服務、建設創業基地,支持互聯網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增強管理部門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在規范互聯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強化服務。
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發明之一,互聯網正逐步成為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推動著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進而不斷重塑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成為構建信息社會的重要基石。“十二五”期間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抓住技術業務變革的歷史機遇,全面提升我國互聯網的創新和科學發展能力,加快應用深化和普及,將有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形成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社會不斷繁榮進步和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強大動力。